46%的哈佛新生都是超级富二代,真正的教育其实是奋斗。

01

前不久苹果学长看到哈佛大学对2021的新生做了一个背景调查,包括学业,生活,家庭情况。该校超过一半的新生参与了调查。研究结果发表在哈佛大学校报上。有两组数据,苹果资深人士看完都觉得很心动。

先来看第一组数据:近三成新生,父母或亲属曾是哈佛校友。

众所周知,作为世界知名的顶尖大学,哈佛大学简直就是人才的培养皿。培养了8位美利坚合众国总统,13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8位菲尔兹奖获得者,13位图灵奖获得者。

即使是没有毕业的辍学生也是伟大的大咖,比如脸书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比如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根据之前的统计,哈佛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年薪为146000美元,他们大多在政治、商业和科研领域都有很大成就。

能从哈佛毕业的人,不说将来有多牛逼,也不说ta有多有才,但一定是不折不扣的社会精英。精英的成功从来都不是只有自己受益。他会有足够的影响力,让整个家庭因为他而积极发展。

这个家庭的孩子自然会崇拜他,模仿他,学习他,按照他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去成长。

因为有惊人的资本、优势的资源、优势的知识,这在无形中形成了连锁效应,哈佛校友身边的孩子被哈佛录取的概率自然会增加。

还有一组2021哈佛新生家庭收入的数据。

据统计,新录取的哈佛新生中,有46%来自超级富豪家庭,远超去年的26.6%。

进哈佛有多难。去年,其录取率仅为5.3%,创历史新低。但被录取的,还是有将近一半的学生,都是超级富二代。

这说明在更大的概率上,父母学历越高,经济能力越强,孩子的教育资源越好,成为精英的概率就越高。

所以有人说:真正的教育其实是在争取爸爸。

有什么样的父母,孩子自然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浸润,也是一种历久弥新的模仿,更是一种来自鲜活灵魂深处的引导和被引领。

父母所拥有的优秀品质不会随着生命的消失而消失,而是会被继承并传递给后代。

02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只是哈佛特有的现象,并不代表什么。

但其实不是这样的。

在中国,也存在这样的概率。

2011《中国高等教育公平研究》报告,从1990开始,全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一直在下降。

北大农村学生比例从30%下降到1%。清华2010农村学生只占17%。

研究人员总结:随着高考竞争的日益加剧,考生的高考成绩不仅与考生自身的努力有关,还与他们所拥有的社会和教育资源有关。现在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阶层固化,马太效应加强,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

清华有个教授是教社会学导论的,叫金军,每年都会对新生进行背景调查。结果显示,与全国相比,越来越多的清华学生来自富裕家庭。

金军教授说,“家庭背景决定了学生接触的资源、学习环境、视野和知识...你来清华不仅仅是因为你的努力,更是因为你有这些东西。”

金钧教授的学生张晓麟曾在知乎上说过:努力是考不上清华北大的。短期有运气因素,长期有家庭环境因素。

一个人的家庭环境对ta的影响会很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决定你来清华北大的不仅仅是你自己的努力,还有你的家庭环境。包括你父母的教育理念,你愿意和能够为教育付出的时间和金钱,你的眼界和视野,以及一些你可以接触到的资源的机会。

其实这些事实我们早就知道了,只是很少有人去接受,去面对。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选择努力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但残酷的现实是,我们大多数人早已输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

03

2017北京高考状元熊选昂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高考是等级考试,在农村越来越难考。我是一个中产家庭的孩子,出生在北京,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可以享受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读书的时候可以走很多捷径。”

熊玄昂的话并不是发牢骚,而是流露出对现实的悲哀。

他的父母是外交官,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环游世界了。英语优秀,眼界和见识非凡。

而且他的父母对他的成长非常尊重。他们会让他做他自己。而不是控制他,侮辱他,打他。他们给了他自由和科学指导。

我想问一下,这样家庭的孩子如果没有天赋,谁会成为人才呢?

中国青年报报道了一个北大学生的案例。他叫李林,来自最底层的农村。在镇上上小学初中,在县城上高中。高考后进了一所985大学,后来考上了北大研究生。

他说:

小学和初中,他的同学来自贫困家庭的比例是98%。

高中生中,差生比例占50%左右。

在985高校中,家境不好的学生只占5%左右。

进入北大读研后,贫困生比例不到1%。

换句话说,随着学校层次的提高,贫困儿童的比例越来越小。而且这些穷人家的孩子进入社会后,会因为外在和心理的原因,落后于那些来自精英家庭的孩子。

不是这个时代的悲哀,而是这个时代的现实和趋势。即使是那些通过自己努力考上名校的穷学生,他们的眼界和格局也和那些精英家庭考上名校的学生完全不同。

因为一个人的眼光和格局来自于他从小生活和受教育的环境。

04

看到这里你一定觉得很压抑。

然而,更令人心痛的事实是,并不在教育的起跑线上,因为你已经输了。就是那些靠“拼爹”考上名校的人,活得比你还辛苦。

李思思,2018央视春晚主持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很多人都知道,这张年轻的面孔从2012到2016连续五年担任央视春晚主会场主持人。

但很少有人知道,2005年,李思思以大一新生的身份参加了央视三套《挑战主持人》节目,成为这个节目历史上第一个女冠军。2006年,她再次参加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挑战主持人》主持人全国海选,获得第三名。

早在2000年,她就被提名为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欢乐时光》的女主角,并参加了张艺谋的个人专访。

央视主持人撒贝宁也毕业于北京大学。撒贝宁的父母都是军人,在部队从事文艺工作。从小他们就受到艺术的熏陶,从小他就热爱演讲,他创造了演讲的神话,在演讲比赛中多次获奖。

大二时,撒贝宁创办了剧社,拍了电视剧,获得了央视“理想杯”二等奖。大三时作为合唱团团长带队远征西班牙,获得国际比赛第一名,大四时被保送读研。后来在主持生涯中一路高歌猛进,成为当红主持人。

那些辉煌的背后,李思思和撒贝宁不知道背了多少台词,练了多少演讲稿,流了多少眼泪和汗水。

台前的辉煌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后是常人看不到的付出和坚持。

优秀的人不是天生的。作为一个有精英血统的人,他一直这么努力。你有什么资格不努力?

05

前几天有个同学和苹果的学长聊天。她说她现在大三了,但是心里一直很自卑。刚进大学的时候,因为好朋友都考上了985,211,而她进了二本院校,所以朋友聚会的时候总有一种抱头鼠窜的感觉。

后来到了大学,发现舍友们要么学习很好,要么生活很丰富,参加各种校园活动,但总是和他们格格不入,每天只在宿舍追剧。

现在还有一年就毕业了,看到身边好多优秀的同学。每天准备考研到深夜,考公的同学都在参加各种培训刷题。正在找工作的同学也开始到处投实习简历,还在混日子。突然觉得很慌张,对未来很迷茫。

天生优秀的人最后注定优秀吗?没有精英家庭背景的人注定接受平庸的生活吗?

同学,当你还在深夜的游戏中寻找刺激,在追逐中寻求快乐的时候,那些比你优秀的人正在偷偷的超越你。就是从这一刻开始,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差距开始拉大。

“没有伞的孩子需要比别人跑得更辛苦!”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有些东西是注定要输在起跑线上的,比如格局、眼界、见识。但是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所以,如果说前半生是关于家庭资源和教育,那么后半生真的是关于你的努力。只要你愿意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的态度,你就可以用自己的努力来换取你以后输在起跑线上的格局、眼光和知识。

寒门生孩子很难,但不代表不能生孩子。改变命运的机会一直都在自己手里,就看你愿不愿意改变。

我一直很喜欢一句话:人生最有意义的不是你生来就有一副好牌,而是你可以微笑着把一副烂牌变成一副好牌。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态度,就决定了他过什么样的生活。

最后,苹果学长想告诉学生一句话:不要因为父母不够好,就觉得自己对不起生活,自卑。相反,因为你的父母不够好,所以你有机会让自己变得更好。只有你变得更好,你的孩子以后才会更好。

-结束-

关注“苹果学院”即送大学成长超级大礼包。

text/javascript" src="../css/tongji.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