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的前世
那个酸爽的夏天浸透了汗水和泪水
告别青春
从铺天盖地的习题中挣扎出来
最后,8月份,尾巴可能只多坐几站地铁。
我们大多数人登上了去异乡的火车。
我依稀记得人们曾经把那个地方叫做:建康金陵。
现在它有了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南京。
有人说,了解一个城市的最好方法是去它的博物馆,而要了解石头城南京,最好从城墙开始...
“风雨沧桑六百年,世上无第二城。”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多次遭受战乱之灾,却也从废墟中重建了繁荣。
建于元朝至郑铮二十六年(1366)的南京城墙,见证了太多独特的南京记忆。
南京城墙一般指南京的明城墙,包括宫城、皇城、北京、外郭城、明朝首都四面城墙。今天,它指的是保存完好的城墙,是世界上最长、最大、保存最好的古城墙。1988 1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 11被列为全国“中国明清城墙”工程带头人。
65438年6月+0937年2月+65438年南京保卫战期间,中国守军依托南京的地形,利用战前修建的工事和碉堡,利用明初修建的古城墙,给日军以极大的损失。很难想象几百年后,沧桑的老城墙还能发挥作用,极大地阻碍了日军对南京的占领,这与明朝工匠的匠心独运是分不开的。明朝马生龙在《凤凰台笔记》中写道:“太祖建都,用石灰粥堵之。”大意是,朱元璋修建南京城墙时,工匠们用石灰和高粱粥来增加城砖与城条之间的凝固。所以即使是现在,城墙依然雄伟坚固。
南京城墙的三个城门,即中华门、广华门和中山门,是战斗最激烈的三个地方。中华门城墙上留下的弹孔和弹坑,足以让人想象当年战争的残酷和惨烈,涌现出李兰池、司徒非等无数中华儿女英勇奋战。如今,时代变迁,南京成为中国首个国际和平城市,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城墙,比如南京,历史悠久,但也包容了年轻人。
在一个物质条件并不富裕的时代,城墙是人民的依靠。周围的房子喜欢建在墙的一边,这样可以少建一整面墙,有的居民干脆就住在城门的城洞里。那时候城墙顶废弃了,也会用来耕种。
几乎每个土生土长的南京人都会有一段爬城墙钻城门的记忆。
不知不觉,明城墙已经在历史的尘埃中挺立了600多年,见过繁华,也经历过衰败。它被石匠的汗水渗透,被保卫它的战士的鲜血染红。现在它已经成为南京最不可替代的城市名片。即使已经失去了防御功能,也不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成为只能从远处看到的石墙,游离于南京人的生活之外。
六百多年来,历史在金陵城上空呼啸而过。高楼拔地而起,公交地铁出现,人们的生活方式日新月异。只有城墙还在。
在南京人眼里,长长的城墙是一串串城市的历史魅力。它曾经是保护一方百姓的安全屏障,如今却在几经风雨后悄然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兴衰。
每一步都是历史。
从中华门望出去
穿越建在秦淮河南岸的城市
它标志着南京近2500年的历史。
每个名字都有一个故事。
依山傍水,依城而建,风景连绵。
你要经过厕神门、中山门和聚宝门。
你寻找古老的石头城,台城和明故宫。
你爬过梁青山、傅贵山和狮子山。
你为什么不来南京看看城墙呢?
在城墙下走一走,就走出了南京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