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想做心理咨询师的你一些建议。
秦晓:
你好。如果中途想转型做心理咨询师,完全可以。很幸运我们出生在中国,但是中国对这个行业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这也是取消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的原因。
因为你说的不是生活中的心理困惑,所以这个问答我可以大胆的给你提建议,提建议之后我可以分享一下这个职业可能面临的压力,希望可以从多个角度帮助你了解这个职业。
下面分享三个实用建议:
1.为了顺应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建议你完成心理学相关的专业学习,取得学位证书,本科、硕士、博士都可以。心理咨询毕竟是专业工作,以后还是要看你的学历背景。这种症状已经出现了。比如,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委员会对注册心理师的申请有一个硬性指标,就是要有心理学、医学、教育学或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另外,因为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取消了,所以读相关学位也是进入这个行业的敲门砖。既然打算从事心理咨询的职业,那就要努力学习心理学,这样更接近实际应用。
这涉及到考试。如果你对考试有不好的预感,我建议你先处理好自己的题目,这样或许可以帮助你更好的认识自己,看清阻抗背后的东西。
2.在完成一年或一年以上的连续专业系统培训后,很多机构在招聘咨询师时,仍然非常在意咨询师的系统专业学习背景。
武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都有很多这样的课程。这个行业飞上课很常见,课程的师资和质量更重要。推荐简单心理学,Next心理,糖心理,曾奇峰心理工作室,德瑞姆心理,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的课程,都不错。如果喜欢荣格的方向,东方精神分析研究所是个不错的选择。
3.坚持读书学习,做亲身体验(成为来访者),多积累咨询(这是就业的硬指标,可以从公开咨询中积累经验),坚持个案监督。稍后我们将分享更多相关内容。
我也半路转型做了心理咨询师。当时我们研究班有近十个小伙伴。几个月来,我们每周聚一次,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互相鼓励。每个人都隐隐约约地期待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两年后,只有我成了专职心理咨询师,另一个开始了兼职,零星开始了个案。其他朋友半途而废。
说实话,这条路真的不容易。太多人前期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最后却没能真正进入这个行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我个人感觉主要有三方面的压力。
业内有句话,心理咨询师前三年不要指望入不敷出,这是真的。前三年,不包括学习期,至少要有一整年的系统基础学习期,才能接受第一次病例咨询。
首先,这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进来后你会发现学费根本停不下来,因为这是一份考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作。最初几年,面对各种疑难杂症,总会忍不住想充电。这很正常,即使我们真的是学习型人格障碍患者,后期知识技能的厚度和欧美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要求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这个行业的培训费真的不便宜,短短几天就有上千的作坊。当你积累到一定程度,终于可以达到德班的华裔班或者某个精神分析机构这样高标准培训的入学门槛。等你兴奋地填好简历申请注册通过面试后,几万块钱又出去了。
学费,这个无底洞,和每周要交的个人体验费,督导费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咨询师,就必须接受亲身经历,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人格更加完美。拥有更完美的人格,可以避免在咨询工作中被拖入泥潭,也可以避免在咨询工作中与来访者互相伤害。
监理费和亲身体验费一样重要。曾奇峰说,没有督导的心理咨询不能称为真正的心理咨询。我很赞同在更专业的从业者指导下进行咨询工作,是对来访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主管不仅会在专业上帮你指导,还会在无形中帮你分担很多工作压力。
个人感觉对于新手咨询师来说,按照国内行业的收费标准,每周要交的个人体验费和监理费加起来差不多1000元,最低也要800元,否则质量很难保证。有同事曾经写过,要为心理咨询师的成长准备一套三四线的房子。我觉得没那么夸张,不过准备个十几二十万还是要的。
有了每周亲身经历和监督的加持,你的工作压力会小很多,但不代表一点压力都没有。心理咨询是一个很尊重职业的工作,也是一个很看人的工作。我觉得这是一份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工作。
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压力和职场压力是不一样的。再大的职场压力,也不会让你当场脉搏散乱。我见过一个刚从诊室出来的同事,被来访者袭击时,拿着杯子的手抖了很久。我也经历过做完一个咨询后被卡在沙发上五分钟。
但有意思的是,这份工作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有如此独特的工作压力,只有灵魂真正触及灵魂,你才会体会到这种消费。你认为你喝醉后会讨厌你的访客吗?不会的,不会的,精神一恢复你还是会爱他们的,而且随着工作的深入,你会发现他们越来越可爱。
为什么被虐了几千遍还爱访客?部分原因一定是这是你的工作,你收了钱,我们每个人都想做好。另一个原因,我想,是当灵魂与灵魂深度接触、信任、链接的时候,一定会激发出爱。比如,当一个人如此信任你,告诉你他/她觉得最羞耻最隐秘的事,你很难不尽力让他/她更轻松快乐。就算你表面上想克制,什么都不做,等那个人稍微长大一点,你内心也会感动的。
当然,你也是个正常人。如果长时间讨厌,发现自己害怕见来访者,或者在那次咨询中有强烈的无力感。这时候,出于对来访者和自己的负责,你应该尽快和你的体验者谈一谈,看看你的情绪背后是什么,看看你被勾掉了哪个情结,借机提升自己的人格。所以,有时候,真的是咨询师和来访者一起成长。
随着你的人格越来越完善,阅历越来越丰富,技能越来越深入,你会越来越感觉不到消耗。这是一条漫长而美好的路。
当你的工作步入正轨,你会发现这是一份很忙的工作,也是一份很孤独的工作。
你忙于咨询、记笔记、逐字打字、会见体验者、会见主管、参加各种课程、大量阅读,也许还有写作...最后你发现生活中你能遇到的人要么是你的来访者,要么是你的体验者或监督者,而且都是一对一的。
这和办公环境大相径庭。办公室关系再虚假再浮华,人来人往。有时候辅导员喜欢上课,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人多,热闹,平时怎么可能有机会认识这么多人!
另外,你会和你的来访者有很深的联系,和体验者有更深的联系,但这些关系是微妙的,比真实的关系更真实,但永远成不了真实的关系。你可能一时糊涂,分不清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但是,当来访者一次又一次地深深触动你,体验者一次又一次地接纳你,你就很容易觉得自己的生活中有太多的虚假和伪装,社交质量越来越低。
所以,你宁可一个人,也不要沉迷于“虚假”。人的烦恼都是比较造成的。
你渴望遇到一段可以深入交流的友谊。怎么能遇到呢?同事之间应该更好聊,毕竟有太多相似之处。首先,主管没时间和你交朋友。其他同事呢?你热情的认识了几个人,然后你发现你的很多同事都已经成仙了,他们对你的友谊发展的信号都没有反应。这时候不要气馁,不是你的错,只是他们不再擅长交朋友了。
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咨询师交朋友,表现在:认真的时候在微信群里讨论防御机制和存在主义,然后总结新的认识;你一放松,微信群就互相攻击,互相拥抱,然后谈自我认知。
还有一些咨询师甚至不在群里泡。偶尔会喜欢对方的文章,留言再赞。这很温暖。
为什么那么多辅导员喜欢写作?我想,恐怕没有什么比写作更孤独了。以孤独抗孤独,以毒攻毒,已经不能再有效了。
过了两三年,你终于打破了你的高能防火墙,以为真真假假不重要,开心就好。这是人生的智慧。但很快你会发现,你还是回不去花丛,因为你已经独自成仙了。
关于心理咨询师的孤独感,我觉得这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做心理咨询师你变得孤独了吗?还是因为一个人本来就很孤独才选择成为心理咨询师?我认为是后者。
李孟潮说,心理咨询不是一个要做的职业,而是一个选择的职业。曾奇峰也表示,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成为心理咨询师。他甚至建议,一个人在决定成为心理咨询师之前,先去找专业人士做个评估,看看自己是否适合,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和金钱。我觉得没那么夸张,但是如果你更适应孤独,更有同理心,更执着,你真的会在这个行业走的更远。
有些孤独不代表你能适应。你之所以适应得快,是因为这真的是你的天性。也许几年前,你沉浸在喧嚣中只是作为一种抵御孤独的方式。终于,你有了大度和孤独的勇气。
这个副标题里没有写“孤独的压力”。孤独是压力吗?不,不,没有一定程度的自恋,你不可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孤独。
对了,听说你在网上写简历。不知道你在看什么样的招聘信息。其实心理咨询机构很少在招聘网站上招聘专职咨询师,这个行业比较合作。另外,这个圈子很小。想招到合适的咨询师,转发到微信官方账号,转发机构,可能会有效果。招聘网站上的心理咨询师职位很可能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情感咨询师,和传统的心理咨询有很大的区别。建议你多了解一下。
以上是我对这个职业的一些理解和感受,仅代表个人观点,必然会有很多局限和偏见。毕竟我入行时间短,也许过几年就会有新的认识。写下这篇文章的标题,我的肝脏颤抖了很久。
其实都是废话,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一句话,真爱就是做就做,不管不管三七二十一,那么多心理咨询师过来。
谢谢你的信任。走吧。
安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