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的个人简介
为了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严立三在16岁时考入安徽陆军小学,先后进入北京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深造。
从65438到0924,严立三来到黄埔军校工作。他在第一、第二、第三阶段担任过总队长。在此期间,他以身作则,严格管理和爱护学生,平易近人,诲人不倦,深受同学们的钦佩,被誉为“黄埔好老师”。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宣誓北伐,严立三任第21师师长,率部出征,军纪严明,沿途无犯。他受到人民的欢迎和支持,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为严赢得了“北伐大捷”的美誉。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严立三与蒋介石意见相左。当时国民党左翼的核心人物邓在武汉,坚持反蒋,言辞激烈。蒋介石知道与邓有深厚的友谊,他对严就更加放心不下了。在南京,蒋介石会见了严立三。他对严立三说:“邓在武汉,天天喊打倒蒋介石。你和他是好朋友。你为什么不写信劝阻他?”严当即宣称自己是革命军人,奉命北伐。他只知道任务是推翻军阀。给邓的信中只说北伐没有成功,不能分裂。蒋介石听后仍不放心,于是转移话题,问严最近怎么样。陈诚这个代课老师能力如何?明白了蒋介石的意图,严立三立即回答说:“我的胃很不好,请允许我离职休养。陈诚是浙江青田人。他很有能力,可以接替我的位置。”蒋介石要严令返回苏州待命,随后何奉蒋介石之命抵达苏州,集结队伍,宣布阎老师因病休养,由陈诚副师长代理。公告发布后,全师一片哗然,引起骚乱,而何秦英不知如何收场。严立三立即介入制止,并命令参谋长和军需官交出通关单和所有剩余款项,由陈诚接管。李炎平时老实自持。此时全司仍有余额654.38+万元。他没有留下一点,而是全部上交了。我不接受下属的礼物。交接后,严立三独自乘车去杭,脱下军装,穿上僧衣,住进了天柱寺。听到这个消息后,他拒绝见任何前来吊唁的人。“北伐大捷”进寺,成为当时轰动社会的大新闻。严立三这种以退为进,刚柔并济的做法真的很精妙。因为他当时无法与蒋介石对抗,只好住庙出家,全社会马上就传开了。中国的舆论会同情和支持他,他的名声会更大,这样他就可以进一步和蒋介石抗衡。事实上,没过几个月,严立三就去了湖北任民政厅长。
严立三的生活态度与他早年的学习和成就有关。他爱读老庄,老庄的无为而治、超然物外、与人为善等哲学思想对他影响很大。在湖北,由于对省政府的军事干预,严立三实现自己的逐步推进地方自治和减租25%的改革计划是非常痛苦的。
1928年春,蒋桂大战前,突然失踪。关于他的下落,众说纷纭。事实上,他已经在庐山隐居了近10年。上任湖北省民政厅厅长不到半年。严立三住在庐山南麓的太乙村,在那里种菜、砍柴,用竹管把水引到厨房,坚持自己生活。工作之外,我学习,但不问时事政治。他的朋友知道他的情况后,纷纷给他送钱送物,他都拒绝了。有黄埔同学来参观,他劝他们不要来,以免惹事。当时,许多人不理解严立三的退役,称他为“怪胎”。甚至有人嘲讽说:“诸葛亮没有请文达做诸侯,而是隐居在南北交通要道襄阳隆中;严立三视官阶为失传之宝,却住在皇冠云集的庐山。”说明他隐居是为了出名。对于这些,严立三总是一笑置之,不予置评。蒋介石对李严三世一直不放心。他两次去太乙村,李严三世都避而不见。这说明颜不是在捞功名,也看到了他的勇气。“九一八事变”后,报刊报道严立三曾长期在庐山居住,称之为“今日的严子陵比严子陵更崇高”。蒋介石看到报纸后怒不可遏。他想派人把严立三赶出庐山。陈诚向蒋介石暗示,在黄埔同学中很有威信,对阎的尴尬产生了不好的影响。还不如以共赴国难的名义邀请他来南京当个空头衔。于是蒋介石派陈诚去劝李严去南京当军训主任,严拒绝了;第二次,他派陈诚去劝他开车,并请严立三去当中国的禁烟主任,但遭到了严词拒绝。
1935年6月,《河美协定》签订后,华北危机愈演愈烈。严立三对南京国民政府的丧权辱国十分愤慨,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忧心忡忡。他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心情忧郁。
1936年,严立三独自北上陕西黄帝陵。他肩扛简易行李,沿途察看山川情况,走访百姓疾苦。他这次一直来回走,持续了三个多月。在黄帝陵前,严立三流下了悲愤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