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中的佛教和道教——庐山姐妹史略
道教是汉族创造的宗教。庐山原本是道教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据《古浔阳故事》记载,殷周时期,有一个道士叫匡,名叫子孝。在庐山和湖西山顶上建的房子被命名为“光复观”。他的七个兄弟都擅长道学。他们在这里修行道教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周定王(公元前606-586年)曾派遣使节访问,但没有发现习俗。最后200年,周威烈王派使者到他的地方,留下鲁一个人。后世称庐山为匡山,又称匡山。可见道教在庐山的传播更早,有2500多年的历史。
原本是外来宗教的佛教,一传入中国,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被统治阶级利用和改造,成为中国式的佛教。东晋时,山西两位著名的高僧惠远、惠雍南下庐山,他们热爱自己的土地。他们先后在香炉峰下修建了西林寺和东林寺,创立了净土宗学说,并与“十八贵士”一起组织了安百里学会翻译经书,使他们独具特色,成为东方净土宗的始祖。景宗教是东晋南朝最流行的宗教。自晋代以来,庐山出现了一批高僧,寺庙佛塔众多。有归宗、秀峰、宋万、七贤、海会五大丛林,300多座佛寺,上千名僧人来往,成为南传佛教的中心道场之一,使当地道教望尘莫及。
在佛道之争中,道教相形见绌主要是因为经典没佛教那么多。为此,南朝庐山道士陆承担了系统整理道教典籍的重任。
陆是人,东迁(今浙江县东),元在京都卖茶(公元453年)。文帝命左仆射宣旨,他却辞官而走,后南巡庐山,居山南金鸡峰瀑岩前筑屋,居庐山65,438+07年,编《三洞经目录》。公元467年,宋明帝让江州请他入京。问他有多少道经,鲁说:“道经、方子、符咒、图画等等。共计1228卷,其中1090卷已在世界上出版,138卷仍藏于天宫。”当时的宋明帝对他的这番话大为惊异,奉为神仙。后来,鲁出了,被他的弟子安葬在庐山。刘宋颁布诏书,将他的庐山故居封为淳朴寂观,并讴歌他为淳朴寂先生。宋徽宗宣和年间,改名为真丹元。
据后人考证,鲁的《道德经》的奥妙在于对佛经的融合与转化。鲁自己也承认:“或多取经典,或作序,或改回书名,以利句章,而作图之。”也就是说他把佛经改回了题目,改了尾,加了句,就成了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