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的气候
受远离海洋、四面环山的影响,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具有典型的干旱气候特征,属于寒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由于地域辽阔,地形复杂,从天山到阿尔泰山,随着经度和高度的不同,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小气候特征。泉州总的气候特点是:夏季短,冬季长;春季气温上升较快,但不稳定;秋天气温下降很快。一般春季比秋季长30天左右。阳光充足,相对湿度低,蒸发量大。气温变化剧烈,日温差大。无霜期短。降水量的月、季、年变化率较大,山区多于平原,局部地区差异较大。由于地形的影响,风力因地而异。灾害性天气方面,一般在深秋初春冷空气入侵,气温骤降,有暴风雪。初冬有霜冻,夏季有暴雨、冰雹、干热风等灾害。自治州内气温,按地区分,伊犁8-9℃,塔城7-8℃,阿勒泰0-4℃,即气温随着地势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全年65438+10月最冷(山区2月),7月最热。年平均范围界限在27-45℃之间,山区差别小,平原差别大。平均日较差在10 ~ 16℃之间,最大日较差在20 ~ 28℃之间。光热方面,自治州年平均太阳辐射通量为5200-5600 MJ/m2。阿勒泰地区是自治州内的低值区,纬度高,光热资源5399 MJ/m2。伊宁市和霍城县的太阳辐射通量为5563 MJ/m2,为自治州光热资源高值区。泉州地区植物可利用的光合潜力一般为2600-2800 MJ/m2。自治州年日照时数在2899-3158小时之间,日照比例平均为65%。自治州平原农业区无霜期一般为150-180天。伊宁、沙湾县最长191天。山区100-130天。自治州的降水受大气环流和地形的影响。在西风急流带来的暖湿大西洋气流和南方的北极气流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西部开阔,北、南、东三面环山,降水量不一的“三带四块”特征。自治州蒸发量总趋势是由南向北逐渐增大,全州年蒸发量为1259-2381mm。最大蒸发量在阿勒泰地区黑山头,达23365438±0毫米;最小的蒸发量出现在昭苏县,只有1209.5mm..由于海拔差异很大,自治州的气压不规则。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方,气压在900百帕以下;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地方,气压在900百帕以上。其年际变化不规律,幅度不大。它的日变化是早晨最高,下午最低,然后又开始上升,基本上与气温的日变化方向相反。自治州的风速北部比南部大。一年的变化一般从3月份开始增加到11。在某些地区情况正好相反。自治州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是早春和深秋冷空气或寒潮入侵,气温骤降,有暴雪。初冬有霜冻,夏季有暴雨、冰雹、干热风等灾害。寒潮多出现在春秋两季,入侵路线主要来自北方或西部的强冷空气。入侵时间一般从9月底开始。雷暴和冰雹多发生在山区和山前地区,一般在4月-10,以5-8月为主。大风主要集中在4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