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的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我们来到兰亭,书法的圣地。

兰亭位于绍兴市西南13公里的朱兰山脚下,占地面积30715平方米。这一带是殷珊路上的一处风景秀丽之地,“山峦叠嶂,林木葱茏,竹林培育,水流清澈湍急,左右辉映”。

早在1600年前就是旅游胜地。每当三月春暖花开的时候,文人墨客经常来这里游览、聚会。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书圣王羲之邀请孙绰、谢安等41位学者来到兰亭,编纂精美的藏书,撰写了著名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从此,兰亭名声倍增,成为江南名园,书法圣地,吸引着人们。现在的兰亭是清朝康熙年间,根据明朝嘉靖年间的旧址重建的。1980完全恢复。现在的兰亭,集秀丽山水、清雅园林景观、专属书名、丰厚历史文化积淀于一身,以“静景、雅事、奇文、奇书”四大特色享誉海内外。它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景点,也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其内涵可以用“序”、“三碑”、“十一景”来概括:“序”即兰亭序;“三碑”是鹅池碑、兰亭碑、御碑;“十一景”是鹅塘、小榄亭、曲水留香、尚流亭、渝北亭、临池十八缸、王右军庙、书法博物馆、古猗亭、至真、乐驰。

来兰亭,我来介绍一下王羲之。

王羲之于公元303年生于山东琅琊,卒于公元361年。59岁葬于嵊县(今嵊州市)金庭。王羲之出身书法世家,从小受前辈指点。我年轻的时候从他的月经学书法,著名的女书法家,魏夫人。后来他博采众长,找到了自己的路,创造了一个顺利研究美的新体。人们称赞他的书法“像天上的云,像受惊的龙”。]

女士们,先生们,兰亭的第一部分是鹅塘。众所周知王羲之喜欢养鹅,所以兰亭有鹅池一景,纪念这位大书法家。据说殷珊有位老人想请王羲之写一部《黄庭经》。他知道王羲之喜欢白鹅,所以特意养了一群可爱的白鹅。王羲之路过时,看到羽毛漂亮的白鹅,忍不住停下来,然后要求买鹅。道士说:“我不要钱,只要你写个《黄庭经》。西河爽快地答应了,笔也不翼而飞,可是半天之后,写完了,道士已经把鹅关进笼子了。这就是《白鹅书》的故事。进了大门,穿过修竹小路和潺潺的溪水,出现了一个三角形的亭子,上面刻着两个大字:“鹅池”。这是兰亭第一块关于王羲之的石碑。相传当年王羲之在绍兴做官。有一天,正当他兴致勃勃地写《鹅塘》的时候,他刚写完“鹅”字,圣旨就送到了他的面前,王羲之只好停笔下跪接旨。他的儿子,王献之,顺手拿起一支笔,继续写“池”字。看这两个字,“鹅”是瘦的,“池”是胖的。此碑成为书法史上著名的“父子碑”。]

【过鹅塘三十叠石桥,是小榄亭。亭子里有一块石碑。“兰亭”的碑文是清朝康熙皇帝写的。碑文被众多游客略压平,所以这座碑被称为“军民碑”。兰亭在文革动乱中被毁,这座纪念碑被砸成三截。虽经修缮,仍有破损痕迹,其中“兰”字缺尾,“亭”字缺头,但古韵犹存。兰亭不是亭子,是地名。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在此种植兰草,汉代建有驿亭,著名的兰亭城由此而来。世界上有七个兰亭,分别位于北京、宁波、台湾省和日本,但真正的兰亭在绍兴。]

“曲水流动”是兰亭非常著名的景点。在尚流馆前,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水,一块刻有“曲水流动”字样的木化石。表现了王羲之《兰亭序》中描写的情景:“有山有山,有林有竹修枝,有清溪,映左右,以为其流曲。”其中包含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东晋永和九年,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共请了41位名人在兰亭吉雅修酒。他们把酒倒进他们的杯子里,让它从曲水上游缓缓流下。如果它浮在谁面前,谁不这样做,谁就得喝酒写诗,罚三次一次。有11人各写了两首诗,有15人各写了1首诗,有16人因不写诗被罚款。共有37首诗编成一本书,名为《兰亭集序》,推荐主人王羲之作序。王羲之欣然同意。每年都有许多文人墨客来这里模仿王羲之、兰亭吉雅,饮酒作诗。每年的书法节都会在这里举行一次优雅的聚会。尚流亭是纪念曲水的地方,是兰亭的主要建筑之一,建于清代。亭子四周是长长的木窗,外面是回廊环绕,古色古香。亭壁上挂有一幅流水图,生动再现了王羲之等人编撰雅集的情景。他们有的低头沉思,有的举杯畅饮,有的醉醺醺,令人叹为观止。这张图是明末清初一位画家的扇面画,是根据原作临摹的。后来的《兰亭集序》是孙绰所作,清同治年间山阴县令杨恩枢所作。]

尚流馆的东面是右军庙,它的结构非常巧妙。四面环水,一个大厅建在水上。大厅里有一条走廊,走廊旁边有一个水池,水池里有一个亭子,亭子旁边有一座桥。在屋内可以看到天、地、日、月、星五景,还可以见证唐、宋、元、明、清的书籍。墨池两侧的回廊墙壁上嵌有许多后人题写的石刻,其中大部分是历代书法家根据《兰亭集序》的各种版本和笔迹临摹的。中间的池子是墨池,他的代表作就是那句“池旁书学,池水全黑”。上面的亭子叫墨华阁。两边的回廊是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进行书法交流的地方。1987盛大的中日兰亭书展图书艺术交流会在这里举行。

王羲之的画像挂在右军庙的正殿里。(这是当代画家浙江美术学院副院长宋宗元的代表作)两边的对联是沙孟海先生写的:“我一生在山川中度过,今昔无话可说”,充分表达了王羲之无心仕途,游走于山川之间的性格。馆内收藏有唐、宋、元、明、清历代书法家抄写的《兰亭序》各种版本,其中以唐代冯承素的《龙书》为最真迹。

说到《兰亭集序》,大家一定都想亲眼目睹王羲之的真迹,但是很遗憾很难做到。作为传家宝,王羲之的《兰亭序》代代相传。王羲之第七代传人智勇出家时,传序给弟子。如果口才是财富,就把它藏在梁间的暗槛里。此时,正是唐太宗的时代。唐太宗喜爱王羲之的书法,得知《兰亭序》掌握在口才手中,就命萧艺设计一幅原作。

萧艺装扮成一个穷书生,带着一些二王的杂贴去拜访辩手,和他交朋友。他们经常喝酒,写诗,评论两位国王的书画。酒酣耳热之际,辩手终于透露,他有真正的《兰亭集序》这本书。萧艺的辩手视他为“好朋友”,失去了警惕。他把《兰亭集序》的原作放在桌案上,再也没有放回房梁间的暗槛里。有一天,知道辩手不在,萧艺偷偷溜进和尚的房间,偷走了原来的《兰亭集序》。

萧艺盗走《兰亭集序》原件后,到地方衙门,命他传口才,敲御史建议。口才到了之后,萧艺告诉他,他是奉圣旨来取《兰亭集序》的,现在拿到了,所以特地打电话来道别。听完雄辩,他晕倒了,死于惊吓和悔恨。

唐太宗得了王羲之的真迹,命他抄了,交给他的太子做近臣。他临终时留下遗诏,《兰亭集序》要作为随葬品埋在昭陵。从此,人们再也看不到《兰亭集序》的原作,但你依然可以从各种抄本中领略到王羲之精湛的书法艺术。]

各位,现在我们来到右军庙后面的“御碑亭”。御碑亭,八角重檐,原为木结构。50年代倒塌,1983重建,高度12.5米..亭中的帝王碑高6.8米,宽2.6米,厚20厘米,重1.8万公斤,是中国最大的古代纪念碑之一。牌匾正面是康熙皇帝写的《兰亭集序》全文,洒脱洒脱。尹蓓是乾隆皇帝游览兰亭时写的一首诗《兰亭是物》。祖孙两个皇帝的作品,刻在同一块石碑上,称为“祖孙之碑”,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说是国宝。“父子碑”、“军民碑”、“祖辈碑”被称为“兰亭三绝”。

女士们,先生们,接下来让我们参观兰亭书法博物馆。兰亭书法博物馆,1988竣工,位于豫北亭西南,占地10亩。过了小溪就是书法博物馆,环境很安静,真的像世外桃源。该博物馆是展示中国书法悠久历史和国内外著名作品的地方,也是举行书法交流的地方。

为了满足国内外书法家对兰亭和王羲之的敬意,有关部门已经计划在这里新建一座碑廊。现在,沙孟海、启功等书法家在日本西宫市、日本天禧社竖立了纪念碑,从中可以领略中外书法家的艺术风采。

临池十八缸是兰亭的一个参与景点,由十八缸、习字坪和太子碑组成。景点是基于王献之的十八缸临池书和王羲之的伟大成就点的典故。相传王献之练了三缸水就不想练了,以为自己写得很好了。他有点骄傲。有一次,他写了一些字给他父亲看。王羲之看了之后,觉得自己写得不好,尤其是其中一个“大”字,结构太松散,就点了一点,变成了“太”,说:“给你妈看看。”王羲之夫人看后说:“我儿子练了三缸水,只有一件事像西施。”王献之听后非常惭愧,知道了自己的差距,于是刻苦练字,写完了十八缸水,长大后成了著名的书法家。兰亭介绍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