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的后人和后代(徐建刚等。)

徐达的子孙后代

作者:徐建刚徐长风

永乐五年,年仅46岁的徐皇后驾崩,令悲痛欲绝,谥号“仁孝”,决定不做继承人。我认为徐的所作所为足以影响的一生,这也是她死后被列为十三陵第一人的原因。

(1)徐达的后代

据史料记载,徐达有4子3女9孙。徐达死后,长子徐辉祖继承了魏王的爵位。最小的儿子徐增寿在明朝皇帝朱迪南下时向他通风报信,死在建文帝的剑下。

徐达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大女儿嫁给了燕王朱迪,二女儿嫁给了代王朱贵,三女儿嫁给了安王朱颖。燕王朱迪夺权称帝后,徐飞被立为皇后。

徐达的长女是燕王朱迪的妻子。她起初是一位公主,在朱迪的反击下被提升为王后。谥号是任晓雯皇后。

徐达的二女儿是代理天王朱贵妃。

许的第三个女儿许,在他哥哥困难的时候支持了他。她体态优美,却执意单身。年轻时,她拒绝了国王的求婚。她的长姐徐皇后死后,拒绝聘她为皇后,于是她出家为尼姑,独居终生。

徐达的四个女儿是安王的朱颖公主。

————————

徐达的长子是徐辉祖,被封为魏王。靖在危难之时,选择支持建文帝,态度坚决,贡献很大。朱迪进入南京后并没有改变态度。朱迪想惩罚他。他只是写他的父亲徐达是开国功臣,他的后代幸免于死。朱迪无计可施,只得回到自己的住处,把魏刚公和他的俸禄都拿走了。

永乐五年,徐辉祖去世。他死后一个多月,朱迪以“中山王徐达不可或缺”为由,让徐辉祖长子徐钦继承魏国公,这意味着魏国公的爵位又回到了他的部门。

徐达的第二个儿子是徐徐颖,是一个世袭的指挥官。

徐达的第三个儿子徐天福死得早。

徐达的第四个儿子是徐增寿,他在靖难之变时选择支持他的妹夫王艳·朱迪,后来被皇帝文健杀死。朱迪即位后,被追封为舞阳侯,后被封为定国公。他的部门随着朱迪一起迁到北京,直到他在明朝去世。

(2)徐达后裔之墓

在南京紫金山北麓的板仓和花园路,有两个显赫的明代开国元勋家族墓地,一个是徐达墓,一个是李文忠墓。徐达家族墓以中山王徐达墓园为中心。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市文物保护委员会分别于1969和1976发掘了徐达第三代孙许勤和徐达第五代孙徐碧的墓葬。两人都驻扎在南京,两座墓都位于南林大附近。当时,考古学家发现徐彪墓中的尸体仍然保存完好,两座墓中都出土了丰富的文物。

2011年4月,考古学家在林楠大学发现了一座两室的明代夫妇合葬砖墓。经过发掘,确定此墓的主人是徐达的第六代孙,南京的指挥许。专家们在墓中发现了两个墓志铭,一个白色的陶罐和一个蓝釉梅花花瓶。据介绍,许是明代弘治、嘉靖人。陪葬在他墓中的蓝釉梅花瓶价值不菲,已作为展厅之宝收藏在南京博物馆“玉堂精品”精品馆。

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另外两套珍贵文物——云龙金绶带板和狮人琥珀绶带板也来自太平门外的十三陵,被认为极有可能与徐达和李文忠的墓葬有关。

(三)世袭200年以上的

徐达的妻子张死后,朱元璋决定将谢再兴的二女儿许配给徐达。在徐达死后,他的长子徐辉祖继承了魏王的爵位,而他的第四个儿子徐增寿是左总督。

当他掌权时,他的皇帝朱允炆开始着手削减他的封臣。在你的王子中,他的叔叔朱迪是个强壮的人,他的心不忠诚。

话分两头。许是许家的长女,嫁给了。徐辉祖选择站在文健一边,支持他割据诸侯的行动,而四子徐增寿却选择支持燕王朱迪。面对文健的诘问,他选择为朱迪掩饰“太子出身名门,是自己的骨肉至亲,富贵荣华。为什么要造反?”

1399年,朱迪在“峻青一侧”出发了。即便如此,文健仍然没有责怪徐增寿,而是将朱迪托付给燕王,可惜“妇人之仁”从来没有成大事。带着50万军队,文健任命李景隆等人,于是局势急转直下。而徐增寿一直在暗中向朱迪传递关于北京的信息,而且还发出信息说首都已经空了,可以直接拿下。

1402年,朱迪行军过河,后知后觉,文健皇帝意识到他的不忠,问他是否给他通风报信。徐增寿自然不敢回答。盛怒之下,文健皇帝亲手用剑杀死了他。《明太祖龚敏传》说:“闫冰犯金川门,左都督徐增寿试为敌,受其刑。”

可惜,此时,对于他来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当朱迪进入宫城,看到妹夫横尸路旁,不禁失声痛哭,但他能够取得靖南之战的胜利,可以说是妹夫居功至伟。他被谥号为丁国公,由他的儿子徐经长继承,他才15岁。

这样,徐达家族就是“一门两人”。徐皇后坚决反对,但深受感动,坚持要封爵。

魏国公和徐辉祖也是朱迪的妹夫。然而,他不支持朱迪的叛乱夺权,而是坚持拒绝会见他,所以他被朱迪投入监狱,并取消了他的工资和头衔。1407,死了。朱迪到了之后,也怀念他的感情,让长子继承魏国公。然而,他的长子许勤不被朱迪喜欢,他被驱逐为人民,直到仁宗皇帝继承王位。魏公从徐大器那里继承了11代。

然而,投降为定国公的徐经长开始肆无忌惮,朱迪尤其纵容,但在仁宗在位时,他抓住了他的公爵,但他很快就恢复了。在接下来的200年里,丁公传了9代。李自成入侵北京时,正是他的继承人许云珍打开了德胜门,被李自成处死。

魏国公和丁国公住在两个地方。另一方面,魏国公的后代,即使是智者,也不被重视。造成这种200多年差异的,无疑是徐达的两个儿子徐增寿和徐辉祖对靖南之战的选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