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学名人
扁鹊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医生。姓秦,名岳,渤海郡(今河北任丘)人。在常桑军学医。他有丰富的医疗经验,走遍全国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在赵,他是一个医生(妇科),在周,他是一个医生的耳鼻喉科,在,他是一个医生的儿童(儿科)。后来,由于诊治秦武王氏病,秦大夫李益被嫉妒而杀。《史记》、《战国策》中都有他的传记和医案,他被尊为脉学的倡导者。扁鹊在这次检查中记录的病人相隔年代较远,因此认为扁鹊是古代好医生的称号,而今天流传的病历并非出自一人之手。《汉书·文艺》载有扁鹊的《内经》和《外经》,现已失传。现存的《难经》是后人以秦越人的名义写成的。
华佗(?-208)东汉末年的医学家。又名颜。人物塑造。裴国桥(今安徽亳县)出生。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等学科以外科见长,针灸用药简单有效。他以行医闻名于世。他用“麻沸散”麻醉“胃肠积滞”患者,成功进行腹部手术。反映出早在公元二世纪,古代人对麻醉和手术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他曾经创造了“五禽戏”,教导人们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他相信“人体想要工作,...血液循环,而病不可生,如户枢,而不可死。”后来因为没有向曹操招才被杀。他的医书已经失传,现存的《汉藏经》是后人的杰作。
张仲景是汉末著名的内科医生。名机。南阳县(今河南南阳)人。他在同县的张伯祖学医。相传他是长沙知府。当时伤寒流行,死了很多人。研读《内经》、《难经》、《胎腹医案》等古代医书,广泛收集有效方剂,撰写《伤寒论》。他的书被后人多次散集,成为《伤寒论》、《金匮要略》。他的著作论述了内科学中的外感发热和杂病,倡导六经辨证和辨证论治的原则,具体阐述了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发汗、呕吐、泻下、温中、清热和合的治疗方法,总结了汉代以前的民间医疗经验,为中国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孙思邈(581-682),唐代医学家。京兆花垣(今陕西省耀县)诞生。年轻时因病学医,对医学有很深的研究,涉猎经典历史学术数百种,也懂佛经。他总结了唐代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收集了方药、针灸等内容,撰写了《千金方耀》和《千金方毅》,将妇儿病列在首位,主张脏腑病和脏病的分类,新而系统,为医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沈括(1031-1095)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政治家。字里行间,杭州钱塘(今浙江)人。历任进士、礼士、三司使、琦君监、四田监。政治上支持王安石变法,积极参与制定新法、整顿盐政、兴修水利、抑制兼并、发展生产,还参与军事改革,带兵打败西夏入侵。后来,因为徐希落入永乐城,他参与了降级。他研究科学、技术和医学,编制了《孟茜毕谭》、《法国建城条约》、《凌源坊》、《沈氏梁芳》、《天下州县图》、《十二黎齐》和《北极星位置图》。深入研究天文、地方志、水利、历法、音乐等。,而且更有创意(比如先给石油命名)。他重视医学实践,修改了许多药物的名称和作用。他曾向民间征集方子,“目睹方子,始其文章”。他根据实践,对《神农本草经》中的谬误进行了校勘。所写的“凌”和“沈氏”等,已失传。传世名著《孟茜痹谈》中包含了大量的医药内容。还有苏神梁芳,多为民间验方收集,为后世医家所重视。
李时珍(1518-1593)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字东碧,名临湖,是周琦(今湖北蕲春)人。他是家庭医生,关注药物研究和临床实践。长期上山采药,深入民间,向农民、渔民、樵民、药农、钟医求教,查阅历代药物及相关书籍800余种,亲自鉴定研究各种药物,纠正古本草中药物名称、品种、产地的错误,收集整理宋元以来民间发现的各种药物。经过27年的努力,我写出了《本草纲目》。他的书收录了《本草》所载的1518种药物,增加了374种药物。它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中国古人的用药经验,对后世药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还撰写了《令狐脉学》、《奇经八脉》,流传于世。此外,还有五脏图论、三焦柯南、命门考等。已经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