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坑对物联网产品经理的认知

0.介绍

1.我理解物联网

2.公司的业务结构

3.个人职业规划

毕业后第一次跳槽,来到一家物联网公司。回到大学,我熟悉了每天被大量智能设备包围的感觉。我对产品、技术和生活有一些见解。我花时间把它们写下来。

物联网这个词已经说了很多年了。毕业后一直从事移动互联网相关工作。自然,我很熟悉。物联网是大量智能设备协同工作。但是当我深入了解这个领域,真正接触到物联网的产品,我很难说清楚什么是物联网。亲戚或朋友问我新工作是什么,我很难描述清楚,不仅是设备,不仅是软硬件,不仅是数据,不仅是场景.....现在我可以理解了,一些知乎大神关于物联网的回答,都用了一些很空洞很空灵的话:到处都是入口,万物相连,边界不复存在。这不是装深沉,真的不是一两句话能描述清楚的。

我也是按照这种虚无缥缈的方式来理解物联网的,从两首耳熟能详的诗开始理解物联网中经常提到的两个词:“连接”和“数据”。

这首诗描述的是古代人对“连接”这个词的理解,此时此刻,全世界的人看到的是同一个月亮,通过一个月亮,所有人都连接在一起。可见,从古至今,人们都有一些模糊的想法,通过一件事把大家联系起来。终于,今天腾讯完成了这个使命,微信让人们可以即时交流,从而实现了和天为邻的愿景。写到这里,我想到微信的启动界面也是冷月,有点像我的图。不知设计灵感是否也想表达当代的微信就像古代的月亮,承载着连接的使命。如果文章有幸被微信的设计者看到,可以回复。

这是一位哲学家说的,我想用这句话来表达数据是有时间维度的。川流不息。河里的水质、流速、温度每秒都不一样。当你左脚进入一条河,右脚进入另一条河,它的水质、流速、温度都是不一样的。即使是一样的,意思也不一样。我们需要记录下每一个瞬间的数据,这样历史的长河才能被分析。

物联网系统要连接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记录和分析历史数据,感知每时每刻的数据变化,在最合适的时间提供最及时的服务。比如你的身体状况每秒都在变化,天气每秒都在变化。我们需要根据你昨天的睡眠和今天的皮肤特征建立很多数据模型。我们可能还需要整合中医和心理学的知识图谱,告诉你现在什么汤最适合你喝,甚至告诉炖锅每秒的火力是多少,计算出热力曲线,这样炖出来的汤两小时后最适合你喝。

其实写到这里,我会想起我的父母。每当我回到家,他们都会问我昨晚睡得怎么样,然后猜测我是阴虚火旺,然后炖了个苦瓜黄豆汤给我喝。你的父母经常做类似的事情。现在机器可以做这些事情,而且不再是靠猜测,而是通过精准的数据采集,多维度的数据分析结合各种知识图谱,将分析结果转化为设备服务。

好吧,写完玄机的话,还是要搞清楚自己具体是做什么的,公司的业务架构是什么,自己在整个业务流程中的位置是什么。其实我在面试的时候甚至入职之前都不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拿到offer后,我对物联网有了深入的了解,体会到了它的魅力,判断公司的R&D实力可以驾驭物联网的魅力。对工作内容不是很了解,就入职了。现在入职两周,对公司的业务架构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以产品经理为重点梳理一下业务流程。

公司业务:公司主要面对B端客户,提供以数据服务为核心的行业解决方案,提供服务平台和开放平台,让数据的雪球越滚越大,扮演幕后“大脑”的角色。另一方面,在图底也看到两条小产品线,一条是互联网产品,一条是硬件设备,既做互联网产品,也做硬件开发。虽然努力很小,但也能看出公司并没有放弃从幕后走到台前的想法。

部门结构:从外部部门结构来看,非常不清晰。有两个子公司和多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产品经理和开发人员。职能重叠,部门自成体系,很难理清各部门的依赖关系。我根据业务流程,从产品经理的角度,可以分为三类产品经理。第一类是营销部门的产品经理,他们处于业务流程的最前沿,他们直接满足客户需求。第二类是业务流程中间的IOT产品经理,他们整合所有资源,打造业务转型的应用场景。第三类是业务流程后端的AI产品经理,负责人工智能产品的落地和数据大脑的需求。

我的岗位:我是上面提到的第二类物联网的产品经理,负责场景的创建和数据的开放,让算法和场景的使用相结合。从图中可以看出,负责的产品可以概括为“一横两纵”,“一横”是平台型项目,包括B端开放平台和C端超级APP“两纵”分别是家庭场景和商业场景。家庭场景包括睡眠产品线、美妆产品线、家电产品线,商业场景更多:智慧校园、智慧农场、医疗健康、养老、酒店、水生态...这些场景和数据需要相互联系。

2013毕业后,在上一家公司工作。我的老东家是一家电视厂商,待了五年。很多朋友也问过我为什么在一家电视终端公司呆了这么久。找工作的时候,面试官也会问这个问题。为什么呆了这么久的公司现在要离开?我的职业逻辑是这样的:

为什么我在一家电视终端公司呆了这么久?因为它的工作范围广,我可以学到广泛的知识。前沿技术涉及大数据、AI、语音,移动互联网领域的购物、内容、社交等模块产品,硬件领域的智能设备产品。终端公司的业务范围很广。如果对某个领域感兴趣,可以找相应的项目做,然后深入学习。举个例子,就算我对出口行业感兴趣,现在电视也内置了外卖APP。通过项目和独立深入学习,我可以转到外卖垂直领域的公司。但如果公司在外卖领域,转到终端公司就比较困难,这是终端公司的优势。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很多新技术、新模式瞬间爆发,很快就没落了。今天,自行车共享互相竞争,明天,短视频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现在,无人零售正在蓬勃发展,区块链将何去何从?...不知道哪个方向对,也不知道哪个垂直领域合适。所以我选择留在一个大的平台,在行动之前能看清目前的形势。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渐渐能看透一些东西。个人感觉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新的模式已经枯竭。产品差异化最终只能体现在运营上。机会不多,所以放弃了进入移动互联网的想法。近两年,人工智能悄然兴起,我们能强烈感受到它带来的变化。它会像移动互联网一样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百度李彦宏也提到,中国互联网的人口红利已经不在,但是AI的机会来了。种种迹象表明,人工智能是正确的选择。所以我抛弃了一些移动互联网属性的工作经验,选择了“一个方向,两个场景”:AI的方向和AI赋能的两个场景,一个是机器人,一个是智能家居。然后准备简历,面试,最后来现在的物联网公司。虽然职位不是AI产品经理,但是很容易和AI团队紧密合作,调用其资源。深入学习AI技术也很容易。

下一阶段:

在业务层面,希望自己能尽快上手,适应新的工作,在工作中能体现出自己应有的价值。目前先从“一横两纵”中的“一纵”开始,也就是家庭场景产品线,然后会接触商业行业的产品线,再到横向平台项目。最后延伸到前后端,学习范畴渗透AI核心技术和各垂直行业业务需求,努力成为全栈人才。

在专业层面,目前我的产品体验还不够。我是初级和执行产品经理。希望通过努力,能发展成为在策划上有一定话语权的产品经理,最终发展成为在战略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产品经理。

生活中,好像单身很久了,所以抽时间找女朋友。我已经被录用两个星期了,我想也就这样了。最重要的是,让我们互相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