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成本高于越南,印尼“纺织名城”面临停产。
从棉纺行业可以看出中国出口企业的困境。美国继续提高债务上限,欧债困局短时间内难以扭转。外部市场需求日益萎缩,国内许多长期依赖出口的生产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更何况还有人民币升值和国内紧缩政策带来的资金压力。棉纺企业会成为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吗?
“在库存难以消化,生产资金周转不开的情况下,暂时停产是无奈的决定。”长乐棉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光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8月16日至8月18日,长乐棉纺织协会组织35家会员企业召开全体会员大会,一致同意于8月22日至24日采取停产措施,减轻库存压力,加快资金周转。
有着“纺织名城”美誉的福建省最大棉纺基地长乐市,在找不到订单的情况下,遭遇了全行业大幅停产。这个传说中不产一斤棉花的“无棉之乡”白手起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针织面料三大重点领域之一,全国三百万锭基地之一。
曾经,市场红火的时候,长乐很多中小纺织企业的老板,只要能雇到工人,每天满负荷生产,每天都能赚到一辆宝马。
由于订单锐减,棉纺企业被迫停产。
“国内服装行业出口形势好的时候,我们的产品大多销往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生产外贸服装的企业,在内地几乎没有销售。现在为了应对沿海省市订单的下降,我们不得不在中西部地区寻找我们不熟悉的客户。”长乐一家大型棉纺企业的董事长告诉记者。
8月19日,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几家长乐棉纺企业。几家棉纺企业已经提前停产或者处于半停产状态,一些小企业已经扭亏为盈,转而生产一些目前市场上比较好卖的化纤纺织产品。几家大型棉纺企业的总经理到成都、Xi等内地国家寻找订单客户。
“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关注广东省服装企业的出口情况,把那里的出口情况作为我们增产的风向标。”长乐华源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告诉记者。
广州海关8月17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广东从8月65438+同比出口纺织品服装244.8亿美元,增长0.6%,但增速从4月开始逐月放缓,7月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较3月回落28.5个百分点。
统计还显示,6月至7月,广东出口纺织品服装58亿港元,增长2.9%;出口欧盟52.3亿美元,增长30.2%;出口美国38.5亿美元,增长65.9%;出口东盟20.6亿美元,增长32.4%。以上四项加起来占了广东的纺织服装。同期,广东对拉美和非洲出口6543.8+0.7.2亿美元和9.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6.9%和33.9%。
这看似是一个很棒的情况,其实还有另外一个玄机。沪上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公司马飞公司贸易部人士告诉记者,“今年的出口看起来不错,但主要原因是价格上涨了,数量的增加实际上在减少。”
第一纺织网主编王千金也认为,价格上涨因素贡献超过20%,出口量增长贡献不足5%。
来自第一纺织网的数据如下:2011上半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中纺纱纱线平均单价同比增长30.31%,但出口量仅增长5.75%;棉织物,平均单价同比增长41.73%,但出口量下降-1.89%。针织服装出口单价增长20.3%,但出口量仅增长3.49%;梭织服装平均单价增长23.06%,但出口额为-0.1%。
甚至这种价格因素带来的纺织品出口快速增长也可能在明年一季度结束。王千金表示,纺织企业在原材料方面的高水平推进将导致产品价格的上涨,这一因素将在明年一季度得到消化。届时,当出口提价过程结束后,国内纺织品出口增速可能放缓至10%左右。
另有分析称,今年前4个月的快速增长是由于国内棉价高企带来的量的大幅增加。3月份棉价逐步震荡下跌后,订单量呈减少趋势。
据长乐市副市长郑祖英介绍,目前长乐市共有纺纱企业31家,纱线450万支。2065,438+00年产值达到265,438+0.44亿元,产值超过654.38+0亿元。目前,全市正在投资6543.8+02.8亿元,开工建设3654.38+0个项目。投产后预计新增纱锭380万锭,年产值205亿元。目前,长乐市纱锭日产量约2500吨,日均产值约6000万元。如果停产三天,减少产值约654.38+0.8亿元。
“这也比我们继续生产和库存压力增加导致锭子价格下降造成的损失小得多。由于福田对工人补贴高,工人工资上涨,按照现在的棉价和面纱价格,继续生产肯定是亏损的。此外,额外的库存将使面纱价格更加难以承受。"长乐棉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林宝光说。
“高价”存货
更让昌乐棉纺企业感到难受的是高价库存。自2010年9月以来,我国棉花价格稳步上涨,从每吨18000元涨到30000元,最高价甚至达到每吨34000元,涨幅近90%。从今年3月开始,棉价一路暴跌,从每吨3.4万元到目前的1.9万元,跌幅达44%。
棉价大起大落,大部分纺织企业都没有收获到好处。
2010下半年棉价暴涨的时候,纺织企业因为要保持正常运营至少20天的库存,不得不疯狂采购。在棉纱价格小幅上涨的情况下,纺织企业不得不接受棉花“一天一个价”的成本压力,而依靠游资炒作的“中间商”,转手一吨棉花就能赚654.38+0万元。然而,2011年3月,棉花价格开始连续下跌,棉纺厂等纺织企业因此被高价库存“套牢”。中国棉花信息网数据显示,20110中国纱线库存自10月份以来持续上涨,6月份创历史新高,达到35.2天,远高于去年同期的8.96天。截至7月底,我国棉花商业库存总量为654.38+0.35万吨,高于去年同期的654.38+0.20吨,也明显高于2008年和2009年的95万吨和90万吨。
长乐棉纺企业自然也没有逃脱类似的命运。31棉纺企业日产各类纱线2500吨,目前库存各类纱线近5万吨,库存20天左右。
“更可怕的是,企业的生产秩序被打乱了,面纱的价格随着棉花价格的剧烈波动而波动。企业为了防范经营风险,不敢接大单、长单。棉纺织行业的生产是周期性的,一般棉花要存放3个月以上。随着棉花和棉纱价格的持续下跌,AG的低产量特点使大多数企业难以避免亏损。据测算,目前生产1吨棉纱需要支付2000元左右。”太原长乐泰源纺织有限公司供应经理陈宏达告诉记者。
一位主要生产棉纱的总经理告诉记者,公司正在尝试用其他原料生产纺织产品。“前所未有的压力,这对棉纺行业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加工出来的棉纱还不如原料值钱,成本赚不到。”
“去年光加工费1吨就赚了1万元。没想到今年什么都没做,1吨原料就亏了1万元。”经理说。去年6月5438+065438+10月,公司采购皮棉一批,价格32000 ~ 33000元/吨。因为没有订单,车间一直不敢开工,现在这些原料还堆在仓库里。
这位经理告诉记者,往年棉纱的价格一直很稳定,市场价格一般在4万元/吨左右。今年棉纱市场价格已降至28000 ~ 29000元/吨。
产业链的悲哀
“棉花价格的波动直接导致许多小型纺织企业关闭或转向其他替代品,如生产聚酯、粘胶和腈纶制成的纺织品。”上述主要生产棉纱的经理补充道。
但遗憾的是,棉价低迷的影响进一步传导到其他原料纺织领域,转产并不能完全解决棉纺企业的亏损问题。“虽然我们公司的棉纺只占总产量的3%,但我还是感觉到了下行的压力。棉纺的不景气也会直接拖累其他纺织品。现在纺织用的化纤价格也在大幅下降。虽然我们的棉花库存很少,但是化纤的库存很大。即使不生产棉纱,我们还是要承担化纤价格下跌带来的损失。”长乐华源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告诉记者。
8月24日下午,国内现货棉价突然生效,原本略有整理的棉价在震荡中大幅上涨。当日,国内现货棉花价格指数也从今年国家公布的收储价下方上涨至上方,自2月中旬以来一直“跳水”下跌的棉价终于“浮出水面”。其中,郑棉主力合约1205大幅上涨415元/吨,收于21850元/吨,持仓量增加超过12万手;电子撮合市场整体棉价同步大幅上涨。
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熊认为,棉花价格已经跌至3月中旬以来的8月中旬最低点。目前价格已跌破新年临储价1.98万元/吨,棉纺织行业高价库存逐渐减少。虽然棉价下跌会降低棉纺企业的原料成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前期高价库存带来的资金压力,但无法弥补前期遭受的损失。此外,棉纺企业对下游服装企业的议价能力较低,服装企业要求棉纺企业随着棉花价格的下降做出相应的价格调整,导致出货难度加大。不仅原有的高价库存没有消耗完,新采购的原材料也无法弥补原有的亏损,预计将进一步加剧行业困难。
据分析,短期内棉价大幅上涨很可能只是技术性反弹。目前河北、山东、湖北等省棉花长势良好,预计产量乐观。如河北省棉花生产今年实现恢复性增长,全省棉花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7.66万亩,增长0.9%。
另外,近几天新疆天气晴朗,降雨较少,棉花整体长势较好。长期来看,棉花供应仍存在相对过剩的风险。其中南疆库尔勒、阿克苏、喀什等地单株铃数为10~12。如果后期天气条件较好,预计部分地区籽棉产量可达400公斤/亩以上。预计今年9月5日~10部分轧花厂开始收购籽棉。
国外方面,预计今年印度棉花产量将创历史新高,全球第二大棉花生产国的供应量将继续增加,这可能导致全球棉花价格下跌。由于印度棉花价格比全球低近一半,对亚洲一些注重控制成本的纺织国家很有吸引力。印度还取消了对海外棉花销售的数量限制,允许更多的棉花出口到国外。
从棉花的下游行业纺织行业的情况来看,纺织企业补库潮较小,加剧了棉商的惜售心理,使得高等级棉紧张,也使得棉企要求更高的价格。但由于下游订单并未大幅增加,纺织行业并未出现实质性好转,大部分企业仍不看好后市,仍在谨慎采购。目前欧美订单仍有减少趋势。
此外,该国最近降低了33种进口商品的关税。化纤混纺的重、轻、斜纹、平纹棉织品进口关税由12%下调至6%,下调幅度为50%。部分商品暂定税率调整从1年7月起执行。随着国家调控物价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棉纺产品原料价格先于其他商品见顶,现在又下调了棉织物进口关税,进一步抑制了国内棉纺产品涨价的冲动。
“我们的服装出口是在同一个市场上与世界其他国家竞争,所以如果中国棉纺企业的棉纱价格高于其他国家,我们只能在进口关税较低的情况下选择进口棉纱,否则我们将失去在劳动力成本更低的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服装行业的竞争力。”上述来自广东的一家服装出口企业总经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