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佳悦简历
在吉利汽车集团CEO甘家宇发布的《智慧吉利2025》演讲中,他回忆了自己加入吉利18以来经历的几个重要时间点。
2014中国车市还是合资品牌如鱼得水。吉利在消费升级的判断下,提出了3.0精品车战略。“我们坚信好的产品是打开市场的关键。这把钥匙也让我们第一次尝到了2017年度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冠军的滋味,并将销量冠军保持至今。
这一年,甘佳宇担任吉利汽车集团CEO。在这样一个节点上,他在这次发布会上展示了吉利未来五年应该是什么样子。
本次发布会的核心是吉利汽车的“十四五”规划,包括最新发布的“雷神动力”和九龙湾行动。
这是吉利对自己的承诺,也是中国品牌赢得世界尊重的荣誉之战。
“雷神”,让吉利混动系统赶上日系。
曾经,拥有先发优势的日系车企拥有混合动力系统的绝对权威。现在,有些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在混合动力技术领域,日本公司在教育消费者了解混合动力技术方面发挥着作用,有时他们的对手也是帮手。现在中国消费者对混合动力技术并不陌生,这实际上是一个帮助后来者的市场。
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林杰在后续采访中表示,“吉利在汽车行业的目标肯定不是中国品牌,我们的目标一直是合资品牌。技术标准应该和更先进的产品一样,包括动力,混动必须是世界上最好的混动目标”。
于是,吉利发布了雷神动力科技品牌,致力于多元化智能能源的探索和解决方案,集合各种能源的力量。
据吉利介绍,雷Hi X拥有6项混动天花板级技术:比如全球最高的发动机热效率为43.32%;节油率超过40%,油耗低至3.6L/100km;首次实现混合动力系统FOTA升级,智能驾驶模式多达20种;可匹配不同A0-C车型,适用于HEV/PHEV/REEV等全混动系统...
一句话,就是“整体优于竞品”。
今年年底,雷的混动将率先搭载在吉利中华之星上;未来三年,搭载沈磊发动机的混动车型将超过20款,实现混动主流细分市场销量第一。
在纯电动汽车舆论明显强烈的情况下,吉利为什么要开发更复杂的混合动力系统?
碳中和、碳合规不仅是国家政策,也是每个企业的责任和义务。林杰认为,排放政策不可能永远不变,动力电池所需材料价格高,混合动力技术路线也是节能的好路线。
“我们认为新能源的发展不可能在同一条路线上,这也是吉利汽车集团要把极地氪分离出来的原因:极地氪是纯电动发展,吉利品牌和领克是插电和混动节能车领域,包括增程式,深挖潜力。”
如果说吉利的技术优势是爬在别人的肩膀上,那么在对用户和市场的了解,以及价格和成本控制方面,也有合资品牌在汽车消费国本土市场难以企及的主场优势。
面对市场,吉利还是理性派。甘说,“对于中国品牌,不要用所谓的‘中国情怀’来让消费者买单。唯一能让他们买单的,就是价值更高的产品。所以,成功的关键取决于产品和更好的体验。”
吉利的优势也在向海外市场拓展。
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王瑞平表示,由于吉利在欧洲的R&D系统已经成熟,自身的软硬件已经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海外合作伙伴的认可也逐渐建立了吉利的信心。
“我们现在有能力拓展全球市场。而且在战略发展策略上,我们希望与国际市场竞争。希望雷神电源成为与行业共享的技术平台和产品平台,从高端出发,从品牌出发。赢得欧美发达国家的市场,是最容易被别人认可的。”
另外,雷神电源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宽容度。2022年,吉利将推出“雷申智发动机甲醇混合动力”车型。
未来,吉利还将推出全新的新技术、新能源换电品牌。基于专属架构平台,到2025年,将推出5款可换电的智能纯电动产品,为用户提供智能出行服务。
打破智力的临界点
出生于80年代的甘佳宇从来不是工业化汽车的盲目信徒,吉利还是一家35岁的年轻企业。对他们来说,兼顾工业实力和当前的智能化转型是很自然的。
就在前几天,一个小小的芯片“智能座舱芯片SE1000”送到了他的办公室。
“芯片”虽小,但只有它才能支撑起智能科技生态网络。这款“芯片”采用“芯引擎”技术自主研发,是国内首款7 nm工艺的车规SOC芯片。鑫擎科技于2065438+2008年9月由易卡通科技与安谋中国共同投资成立,其中易卡通是吉利控股集团战略投资、独立运营的科技生态企业。
这款芯片在完成车辆法规认证后,将于明年量产。
在过去的65,438+00年中,吉利在R&D投资超过65,438+040亿元,并主要通过内涵式自研和外延式投资,积极拓展创新,突破技术边界。2020年,R&D投资218亿元(占比6.7%),位居车企前列。
在“2021中国企业R&D投资排名”中发布,吉利是唯一一家进入前十的汽车企业。
“很多朋友问我,在R&D投资这么多意味着什么?我回答了三个字:临界点。”
如何理解甘嘉瑜提到的临界点?在能源和环境危机、工业4.0和万物互联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智能汽车是满足用户极致出行体验的“硬核”。在国内,吉利正处于“智能出行科技型企业”的新临界点。
闫嘉余说,如果R&D的投资得到保证,将有一个可持续的资金来源。“未来25款技术先进的新能源汽车可以确保2025年销售目标的实现,并在2025年实现EBIT超过8%。通过综合结构造车,会增强规模效应,降低整车R&D和供应链成本。R&D效率将提高30%。到2025年,销量增长2倍,单车平均收入增长30%。”
这些数字一方面包含了吉利在R&D大量投资的野心,另一方面也迅速反馈了收入——EBIT(息税前收入)代表了产品的盈利能力。根据业内的评价,目前能达到8%的车企寥寥无几,可见吉利对五年后的行业地位还是相当有信心的。
除了智能化方向,吉利车辆本身的电子架构也在不断完善。
吉利在CMA架构下为星月L引入GEEA2.0电子电气架构,支持高度智能驾驶辅助,实现燃油车整车OTA。后续,智能架构打造的吉利、领克、几何的智能新车都将搭载GEEA2.0电子电气架构。
GEEA2.0电子电气架构支持的星月L,支持高度智能的驾驶辅助,让燃油车实现整车OTA。未来采用智能架构打造的吉利、领克、几何的智能新车都将搭载GEEA2.0电子电气架构。
面向2025年,吉利智能架构将向GEEA3.0中央计算平台架构演进,引领智能汽车从“域控制”向“中央超级大脑”的演进。
吉利不仅用科技装备了汽车的大脑和骨架,更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卫星通信定位、高精度地图导航、自研汽车芯片到软硬件的汽车企业。
365万辆的目标怎么拆?
对于2025年的目标,甘表示,“打造超越用户预期的智能出行体验,打造技术领先的全球汽车企业,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最受尊敬的汽车品牌”。
汽车核心动力系统与科技出行核心智能水平
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曾说,规模是汽车行业永恒的基本盘。
未来,吉利的规划很明确——365万辆(2025年销售),65万辆由氪共享,300万辆由吉利汽车集团共享。“吉利汽车目前销量为165438+万-1.2万辆。我觉得通过转型和产品力提升可以卖到1.3万台。”
对于更大的增长点,是力克的期待。“领克必须与合资品牌竞争,我们对这个目标非常有信心。”从5438年6月到今年9月,领克总销量为147960辆,同比增长近40%,累计销量已近60万辆。
对于计划,闫嘉余坦言,“之前几何真的没做好。但这并不是因为战略,战略是对的,产品力没问题,只是在执行中没有做好资源匹配。”
通过对终端渠道的一系列优化管理,今年1-9月期间几何总销量同比增长192%,其中9月订单首次突破万辆,2021三季度累计订单量26330辆,环比增长近一倍。目前订单已经突破1万台。甘嘉瑜认为“五年内有可能达到30万套几何”。
写在最后
吉利发布会的内容给人的感觉是把繁杂的工作高度概括为九个龙湾行动,包括销售目标、技术投入、利润要求等。,甚至是员工股权激励计划,这都需要强有力的制度来维系。
仔细想来,混动系统和智能研发都是吉利在过去几年投入的,部分已经在终端看到了用户的积极反馈。
引领所有重要模块,这一次,吉利给自己定下了坚定的方向,有目标。
这一切的目的,远不止是坐上国产车的头把交椅。打破合资品牌最擅长的动力系统技术壁垒,重新强调智能技术的超车路线,对市场和用户的快速响应速度,将让吉利在全球市场更有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