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记忆大师》怎么样?

和朋友一起看《记忆大师》的那天,发现她在哭。

其实这部电影我在电影院看过一次。和朋友一起看了两遍。之所以做了两次,是因为我糟蹋了一句话。我说是反家暴电影。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的朋友说她理解扮演的赵警官的角色。她也经历了类似的黑暗日子。当时她真的很想把妈妈从痛苦中解救出来,每天陪着妈妈难过,安慰妈妈不要难过。那时候,她就像妈妈的“守护神”。

朋友们还说,在电影观众中有许多这样的“主顾”。他们大多是70、80后,大多已经为人父母,而他们的父母正是常说“打是亲,骂是爱”,“一根金箍棒造就一个好人”的一代人。

这些荒谬的理论扭曲了下一代的三观,让一些正在经历家暴的夫妻无所适从,一些害怕和伴侣一起改写父母创伤的人选择终身不婚。

“如果我父母没有离婚,我不知道我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在朋友的眼里,我看到比家暴更可怕的是做受害母亲的“守护神”。

《记忆大师》作为反家暴的典范,让我们看到了母亲的角色对孩子有多重要,而母亲和父亲的恶劣关系让她和孩子的生活如此艰难。

一些我们必须揭露的谎言。

谎言1:老公经常打我,但是我离不开他。

“我老公经常打我……”这只是很多被家暴摧残的女性愿意说的事实之一。

影片中,小云的母亲和沈警官的母亲都是家暴的受害者。我们看到他们全身伤痕累累,没有眼睛。虽然他们向孩子承认自己受到了伤害,但他们也逃到亲戚家寻求保护。但当她们的丈夫跪在亲戚家门口苦苦哀求自残时,她们在心理上放弃了。她们愈合了伤疤忘了痛,开始自取其辱,继续和施暴的丈夫纠缠。

“我老公经常打我,但是我离不开他。”这是谎言。

听到这个谎言的孩子,会觉得母亲在暴力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孩子看不到的是母亲无力感背后的真正原因。

原因1:无效报警。

自古以来,“清官难断家务事”。妻子和丈夫吵架,甚至动手打架,警察在法律上只能做调解。也许问题是在警察局解决的。但是很多年前,法律并没有规定丈夫打了妻子会受到什么样的审判,所以很多施暴的丈夫就钻了法律的空子,回家继续对妻子施暴。妻子只能忍受丈夫的暴行,因为她不受法律保护。

原因二:怕丢脸。

影片中,沈警官小时候有一段回忆,母亲躲在亲戚家的时候,父亲当着她的面向家人保证,再也不打她了。然而,当他父亲成功接回母亲后,他开始威胁要在回家的路上把车拖走。他拉开车门,用力抓着她的头发报复,责怪她跟家人说自己没面子。

其实不光是沈警官的父亲觉得丢脸,他的母亲也因为觉得丢脸而同意复合。没有人希望亲戚朋友觉得一个成年人连自己的婚姻问题都处理不好。

原因三:经济或精神独立是不可能的。

有一些女性因为家暴而无法离婚,或许是因为她们在经济上无法独立。她们没有工作,靠老公生活,所以让老公为所欲为只能忍气吞声。

影片没有说明记忆中的两位母亲是否经济独立,但可以看出她们精神上非常独立。沈警官的父亲受伤时,需要儿子给自己拿止疼药。在他被儿子安慰的时候,她对儿子说:“有你真好。”

她把自己的痛苦交给了儿子,让他承担超越她年龄的事情。

当小云的丈夫敲门时,她妈妈看起来像一只受惊的小鸟。她无法抗拒自己的恐惧,但她只有依赖和服从。

理由四:斯科尔莫尔情节

斯科尔莫尔的情节,俗称“人质情节”,是被绑架者对绑匪的一种情感。在家庭暴力中,这种情绪是受虐妻子对施暴丈夫的情绪。

影片中有一个情节是沈警官在被父亲暴力袭击后,看到母亲手上有一道伤痕。他表达了他的恐惧。在这里,母亲的做法让人深思。她把伤疤画成一条鱼,压到沈警官的潜意识里,变成了一条从他妈妈手里跑出来的飞鱼。就这样,似乎伤口变得很漂亮。这时,父亲对母亲的暴力与爱甚至性联系在一起。

一旦婚姻出现暴力,那就是丈夫对爱情的深深背叛。妻子选择欺骗自己,接受这种背叛,是因为想要丈夫的爱。为了爱情,她们宁愿把自己置身于被虐待的关系中,从精神上获得控制虐待丈夫的享受。

谎言二:妈妈痛苦,我默默陪她痛苦。

《记忆大师》开头,我们看到一个叫小云的女生在默默数数。她神色慌张,似乎在隐瞒什么。邻居敲门问她父母是不是又吵架了。她说没有,你会很惊讶的看到小云隐瞒了她爸爸妈妈的家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小云从他妈妈那里学到的重要一课就是隐瞒真相。

小云是个早熟的女孩。父母吵架时她表情淡定,邻居关心时她不想给别人添麻烦。甚至当警察问她是否藏匿真凶时,她也能淡定地说自己未成年。

小云好像一直默默陪伴着妈妈,饱受家暴,但这是错觉。

其实小云的心里充满了对父母的仇恨。她尤其看不起她虚弱的母亲。她知道赵警官对母亲有感情,但母亲不愿意离开她十恶不赦的父亲。

邻居有一次问小云:“你妈妈去哪了?”

小云的回答是:“你不在乎她去了哪里,就当她死了。”

但无论小云有多讨厌妈妈,都必须对妈妈无比忠诚,因为妈妈让她没有安全感。

她认为自己也是个坏孩子,因为爸爸打妈妈,妈妈会以不关心小云和小云的方式冷暴力对待小云。

小云的内心是自我否定的。她在家里得不到父母的保护,只能向赵警官求助。讽刺的是,这不是警钟,只是强化了她内心的自我否定。

和自己有着相似童年经历的赵警官非常帮助小云。他给小云戴上耳机,用音乐消除父母吵架时的噪音。这种行为让小云重新审视了一遍默默承受和避免痛苦的方式。只有隐藏真相,他才能保护自己。

所以当父母双双死在客厅时,小云放了赵警官。她不知道赵警官误杀了她母亲。她只是在赵警官离开后冷静的去报了警,一直活在童年的阴影里,不知道真相。

婚内家暴是对孩子的深深背叛。孩子在父母吵架或打架时选择与外界疏远,默默承受。其实他们是在被动保护父母畸形的婚姻。他们相信自己被父母抛弃了,却不敢反抗,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像父母一样的人能给他们关爱。

谎言三:妈妈很痛苦,我想帮她结束痛苦。

赵警官的角色设定证明了家庭暴力具有代际传递的特征。

赵警官童年缺乏温暖,父亲在家中扮演着恶魔的角色。他的母亲忍气吞声,但她经常是矛盾的。赵警官想救她。他说:“要是我父亲死了就好了,”但她被母亲斥责,母亲说:“别再说了!”

母亲的行为给赵警官带来了错误的认知,让赵警官觉得母亲虽然是受害者,但父亲的暴力行为并没有错。既然她父亲没有错,那么一个生活在暴力下的温柔母亲就是自作自受。

我妈用温柔和忠诚威胁赵警官。她说:“有你是好事。”我母亲把她的孩子视为她的守护神。多么恶毒的行为。

赵警官无法抗拒他的母亲。他把对父母的仇恨压抑在潜意识里,以至于蒋丰在植入记忆后误以为是别人杀了他的母亲。

不清楚的记忆,容易出错的记忆,都证明赵警官不愿意承认自己恨父母。他骗了自己,把自己变成了母亲的救命恩人,帮她结束痛苦。

在赵警官的眼里,我的母亲就像得了癌症,而我的父亲就是癌症。我妈没能战胜癌症,却得了绝症,再也好不了。为了让她不再痛苦,赵警官用小凳子把妈妈的止痛药换成安眠药,妈妈就像自己画的鱼一样淹死在浴缸里。

成年后,赵警官还在恨母亲的罪恶感中纠结。他选择了小云的母亲,另一个受害者。他把想救妈妈的未竟心愿转移到小云妈妈身上,想救她,带她走,带她去弥补妈妈当初没有给他的爱,可是小云妈妈对自己说:“我不会喜欢你的,你只会让我恶心。”

果然,小云的妈妈和她妈妈一样,拒绝了赵警官。他们都像爸爸一样喜欢恶魔吗?

赵警官不小心把小云的妈妈推下了楼,因为她体内流着魔鬼的血。

目睹过家暴的孩子,越长大越不想当施暴者,相反越有可能施暴。他们在不经意间充当了受害者的“守护神”,试图“挽救”父母的恶劣关系,获得父母的肯定。一旦没有回应,他们就试图用亲密来改写自己不愉快的童年经历。

真实x:

《记忆大师》中,蒋丰和张代晨代表围观者。影片结尾,蒋丰不再是吃瓜人。他被植入了赵警官的记忆。这部片子里说,如果记忆在三天内不被抹去,就会变成永久的记忆。

江枫有赵警官的记忆,我们在片中经历了家暴的起因。我们可以通过影片中暴戾的父亲来识别一些家暴的信息,来预防家暴。

当心那些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的伴侣:他们经常为小事大发雷霆,一旦你提出离婚,他们就会以死相威胁。

注意那些自尊心太强的伴侣:不允许伴侣做错事,对小事过于敏感,对谣言非常执着。一旦你做了违背他意愿的事,他就会到处诋毁你。

远离嗜酒嗜赌的伴侣:他们的人性已经被这些坏习惯颠覆了。为了满足这些坏习惯,他们会要求你用暴力来满足。

最后不得不说一下人格扭曲的伴侣:他们可能患有精神疾病,非常抑郁狂躁,会无缘无故对伴侣施暴,事后却不记得。

看完这部电影,你会因为类似的经历而唤醒恐惧的记忆,还是害怕遇到暴力的伴侣...赵警官在蒋丰记忆植入的时候,也感受到了蒋丰和妻子张代晨对未出生的孩子默默付出的付出和爱,这是他一直想要却始终得不到的。

我们无法抹去父母给我们的创伤。他们就像他们给我们的爱一样真实。我们不必和父母讲和。我们必须与自己和解...就像影片结尾“忘不了你”的歌词一样:

我忘不了你。

不放心的是你。

过去是无法抹去的。

你是我的证据。

这个“你”一直活在我们心里,等着我们去认识,去倾听,去感受,去满足TA...在孩子和伴侣面前,我们能学会做我们合格的父母。

停止逃避那些谎言背后的真相,相信“看见是改变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