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是什么?

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从1948年9月至1949年6月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金三大战略战役。

背景

经过两年的英勇战斗,到了1948年秋,敌我力量对比已进一步变为有利于革命而不利于反革命。首先,敌我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此时,人民解放军已增至280万,前线总兵力已超过敌人。通过新式整军运动,全军官兵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也大大提高了。这时国民党军队的整体防御和区域防御都破产了。为了避免全军覆没,蒋介石决定实行重点防御。事实上,他已经失去了完整的战线,缺乏战略机动部队。因此,在军事上,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其次,国民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孤立。不仅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越来越看到蒋介石反革命集团的内战和独裁的反革命性质,而且国民党也处于分崩离析的困境。经济上,国民党统治区也是一片混乱,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整个经济濒临崩溃。这时,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形势蒸蒸日上。当时各大解放区已连成一片,面积235.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4.5%,人口6543.8+680亿,占全国总人口的35.3%。而且,土地改革以后,解放区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热情空前高涨,解放军的后方进一步巩固。

这些情况表明,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共中央军委作出第三年军事计划,决定在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发动攻势,进行几次重大战役,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在战略作战中,必须实行分批消灭敌人的方针。中共中央决定将第一个歼灭目标选在东北战场。

辽沈战役

战斗时间:1948九月12到11.2。

实力对比:70万:50万。东北野战军主力全部为2兵团司令部、12步兵纵队、1特种部队纵队、1铁路纵队、东北军区地方部队。国民党军东北“总剿”指挥部,1兵团2个军,6兵团4个军,8兵团2个军,9兵团6个军和17兵团3个军援敌等。

歼敌数:歼敌47.2万余人,包括东北“总剿”指挥部、锦州指挥所、4兵团部、11军部、33师及非正规军。

过程回放:

第一阶段,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10,15年6月打下锦州,歼敌10余万,俘虏东北“反匪”总指挥部副总司令范。截断了北宁线,关闭了东北与华北的陆路通道。长春守敌动摇,起义叛变,长春成功解放。第二阶段,10年10月20日至28日,辽西会战,东北野战军歼灭试图夺回锦州并南逃的廖耀湘兵团65438+万余人。第三阶段,65438年10月29日至165438年10月2日,东北野战军解放沈阳、营口,东北全境解放。辽沈战役歼敌47万,解放了整个东北。加上其他战场的胜利,解放军上升到300万,国民党军队下降到290万。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新的转折。此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量上取得了优势,在数量上也取得了优势。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人民解放军有了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坚实的战略后方,东北野战军这支近百万人的战略后备军,为以后解放北平、天津、华北创造了有利条件。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是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即将来临的迹象。”

评论:

林彪从初入东北时的654.38+0.3万余人,发展成为一支70万大军的东北野战军。当时林彪取消了在锦州及其周边地区与敌主力的决战,主动撤出四平,改变了解放战争初期中央军委对东北的作战方针。实践证明,它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其重要性不亚于我军的关内内线作战方针。自1947夏季攻势以来,特别是经过秋冬攻势,我东北方面军已占绝对优势,野战兵力达70万。东北国民党军完全处于被动地位。14部队虽然有55万兵力,但主力不到40万,而且大部分是地方保安部队扩大的,在几个大城市相对孤立。当时先打长春肯定比打锦州强。毛泽东从战略高度考虑“关起门来打狗”,林彪更多是从军事角度判断,认为锦州对整个东北有决定性作用。后来林彪被批评的“回长春”的举动,其实是可以理解的。敌人在金溪和葫芦岛的增兵确实对我军构成了威胁。林彪的犹豫与他孤僻自私的性格有关,包括他之前要求华北杨成武兵团先行动,主力迟迟不能入关。但在实际战斗中,仅用31小时就攻克了锦州,“创造了我军苦战速决之辉煌战例。”廖耀湘兵团高度机动,大胆渗透,被打乱分进围剿,仅两昼夜就被歼灭。时间之短,成果之大,在我军战争史上前所未有。毛泽东要求我军在海怀前线遵循这一战术。辽沈战役的组织是高超的,林彪的军事指挥水平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淮海战役

战斗时间:1948 165438+10月6日至1949 65438+10月10。

实力对比:60万:80万。华东野战军全部主力为15纵队和1特种部队纵队,第35军(吴部),华东军区地方部队,中原野战军全部主力和中原军区地方部队等。国民党军徐州“总剿”指挥部及前进指挥部,2兵团5个军,6兵团4个军,7兵团5个军,8兵团2个军,12兵团4个军,13兵团3个军,16兵团2个军,1绥靖区5个军。

歼敌数:徐州“总剿”前进指挥部、5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共歼敌55.5万余人。

过程回放:

第一阶段165438+10月6日至22日。华东野战军主力在徐州以东的碾庄,包围敌黄兵团,击毙军长黄。敌第三绥靖区副军长、中共地下党员何基峰、张克侠率二万三千人在贾汪、台儿庄一带起义。165438+10月23日至65438+2月65438+5月,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主要作战目标是歼灭从豫南赶来增援、单独进攻的黄圩兵团。中原野战军在华东野战军的配合下,在双堆集地区歼灭敌第十二兵团,生擒兵团司令黄维。这一时期,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率邱清泉、、孙三个团出徐州,在陈官庄地区被华东野战军主力围剿,孙兵团全军覆没。第三阶段是65438+2月16到1949 65438+10月10。人民解放军发起总攻,歼灭邱清泉、两个兵团,击毙兵团司令邱清泉,副军长杜俘虏。至此,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战役共歼敌55.5万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北京和上海,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带,完全暴露在人民解放军的攻击之下。

评论:

淮海战役不同于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从战役开始到战役规模的扩大,毛泽东和前线指挥员根据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做出了明智的决策,因此战役结果大大超出了最初的预期。粟裕在淮海战役(“小海怀”)演变为“大海怀”的关键时刻提出三点建议,无疑是淮海战役的点睛之笔。1948年9月24日,济南战役结束的第一天,粟裕提出淮海战役的建议;6月365438+10月31日,粟裕分析战场形势,预见华东、中原两个野战军将由战略协同作战发展到战役协同作战,主动向军委建议“此战役规模很大,请陈、邓统一指挥”(刘伯承仍在豫西),从而解决了两个野战军的统一指挥问题;165438+淮海战役发动后的第三天,粟裕根据全东北解放的新形势,向军委发出了著名的《陈琪电》,提出了将敌主力留在长江以北(徐州及其附近)乃至思考我军渡江后如何作战的主张,被军委采纳,并下定决心将淮海战役发展为南线战略决战。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很艰苦。黄兵团有5个军65438余人,20万余人,是淮海战场上歼敌最多的兵团。我华野主力只有36万多人。六个主力纵队用于围歼黄,七个纵队用于打援邱和李兵团于徐东。实力并不明显,加上黄的拼死挣扎,战斗极其惨烈。在淮海战役最关键的第二阶段,粟裕在用兵和精力透支上达到了极限。华野肩负三重重担。尽管史蒂文·黄兵团被中野包围,华野还是派出部队参与围歼。北线的杜团没有被围困,南线的、刘汝明兵团也受到打击。杜部邱三个团被围歼,兵团的成功拦截是淮海战役的转折点。这时,粟裕提出调华野三个纵队(加上已经调过来的两个纵队,包括特纵一个,一共调了五个纵队),陈士举率领他们参加对史蒂文·黄兵团的主攻。当时中野虽然有654.38+05万兵力,但四、六纵队才是战斗力强的。对杜集团,曾指示像消灭廖耀湘兵团那样,“大胆地介入敌军中间,乘其运动之机,各个歼灭之”,但具体的执行就很难说了!当时华野的兵力仅略胜杜集团,比东野围歼廖耀湘的绝对优势兵力多4倍以上。淮海战役更困难,也更有意义。

北平-天津战役

战斗时间:1948 165438+10月29日至1949 65438+10月30日。

实力对比:90万:60万。东北野战军主力全部为华北军区2兵团司令部、12步兵纵队、1特种部队纵队、1铁路纵队、2兵团3个纵队、3兵团4个纵队,加上东北军区和华北军区部分地方部队。国民党军华北“总剿”司令部和第4兵团2个军、第9兵团5个军加上1名新骑师等。、11兵团加1独立师和3个骑兵旅、17兵团4个军加1。

歼敌数:国民党军新保安军、张家口、天津守敌、塘沽守敌共歼敌26万余人,北平整编守敌25万余人。

过程回放:

平金战役的第一阶段是从1948 165438+10月29日到65438+2月20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的不战而伐包围平金、漳平的作战方针,人民解放军完成了对平金、漳平的战略围剿,使敌失去了南方。第二阶段,65438+2月21至1949 65438+10月15,人民解放军按照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作战方针,先歼新保安之敌两个师,后歼突破张家口之敌七个师,并于6月65438+10月65438+。第三阶段,65438+10月16至31,傅带领25万余人接受和平改编,在北平中共地下党组织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的大力推动下,北平和平解放。整个平金战役,歼灭整编敌军52万人,华北基本解放,完全连接了华北和东北两个解放区。

评论:

平金战役是解放战争以来对国民党军队具有压倒优势的决定性战役。此役,东北野战军主力(70余万)和华北军区2、3兵团(20余万)共计90万,加上地方部队参战人数达1万。敌华北战区总兵力不到60万,其中正规军只有30多万。其他大部分改编自地方治安部队,作战部队数量不多。他们被孤立在几个城市,兵力使用捉襟见肘。与淮海、辽沈战役相比,军事上的对抗和刺激相对较弱,战役胜败悬念较小,政治领域的胜利远大于军事上的胜利。和平解放北平虽然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本质,但有几个必然因素是不能否认的:1,傅原本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但由于其良好的战斗技巧而受到蒋介石的重用。蒋是当代曾国藩,对“振兴中华”寄予厚望。傅虽然受宠若惊,但心里另有打算。2、傅以的50多万兵力对付华北的聂的40多万兵力,虽相持不下,但再加上强大的东北林彪军队,傅不会抱太大的侥幸心理。3.国民党军队徐州集团的覆灭,也让傅彻底放弃了幻想,对国民党的命运失去了信心。4.如果你顽固抵抗到底,你会使自己成为毁灭首都的历史罪人。但是,根据战场形势的发展,林彪提出的暂停进攻塘沽、大沽湖,先取天津(然后坚决放弃进攻塘沽、大沽湖,集中力量取天津),抽调华北第二、第三兵团参加平金战役的建议,无疑是正确的。攻克天津的迅速和利落,让傅等人胆战心惊,这也成为加快解决北平问题的一个关键。

摘要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人民胜利完成了与敌人主力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历时142天,歼敌173个师,共计1.54万余人。加上这一时期在其他地区的作战,人民解放军共歼敌654.38+0.82万。这意味着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了。三大战役的胜利,为全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