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言语的发展过程

儿童语言的发展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概括和调节的作用。在智力测试中,言语能力常被视为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指标。随着孩子的成长,言语能力发展很快。幼儿期是儿童言语不断丰富的时期,是熟练掌握口头言语的关键时期,也是从外部言语逐渐过渡到内部言语并初步掌握书面言语的时期。

第一,语音的发展

随着发音器官的成熟,言语和听觉系统的发育,大脑功能的发展,儿童的发音能力迅速加强,发音机制稳定完善,基本能掌握自己家的所有发音(注:发音器官包括呼吸器官、喉和声带、口腔、鼻腔和咽腔)。根据我国心理学家的研究,我国3-6岁儿童的语音发展有以下特点。

1.孩子发音的正确率和年龄的增长成正比。

2.3-4岁是语音发展的飞跃期。

发音水平在整个幼儿期是逐渐提高的,但进步在4岁时最为明显。4岁以上的孩子一般都能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发音。此后,发音趋于稳定,趋向方言,即开始局限于本民族或本地区的发音。所以4岁左右,是培养正确发音的关键期。在此期间,孩子们可以学习世界上所有民族语言的几乎任何发音。4岁以后,由于方言发音的渐进性倾向,比如南方孩子在学习普通话时,很难区分“en”和“eng”、“in”、“ing”等鼻音元音。这就类似于成年人在学习外语或其他方言时,往往带有地方口音的情况。所以一定要注意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4岁儿童的正确发音。

3.孩子对元音的发音容易掌握,正确率比声母高。

4.大多数3岁以上的孩子发声母没有困难,有些3岁以上的孩子发法语辅音有困难。

大部分三岁的孩子都能发亲生母亲的音,有些孩子发声母的错误主要集中在zh、ch、sh、Z、C、s等辅音上。

研究人员认为,3岁的孩子在发辅音时犯的错误更多,主要是因为辅音是通过嘴唇、牙齿和舌头等动作细微区分的。而3岁的孩子对发音器官的控制还不够成熟,不善于掌握发音部位和方法,所以发辅音时往往区分不明显。

5.孩子发音的正确率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

虽然发音器官的成熟程度决定了孩子的发音水平,但社会环境也严重影响着孩子发音的准确性。根据我们国家的研究发现,儿童在跟随成人即时发音时,很多音素的发音是正确的,但当他们独自背诵所学的材料时,很多可以正确发音的音就变得不正确了。这说明在发音器官基本成熟的时候,当地语言的发音习惯对孩子的正确发音有严重障碍,环境中的其他因素(教育条件、家庭环境)也会影响孩子的正确发音。

6.逐渐出现语言意识。

在幼儿期,主要是4岁左右,对发音的意识发展明显,逐渐开始有意识、有意识地对待发音。这表现在他们对别人的发音很感兴趣,他们爱纠正和评价别人的发音,他们关注自己的发音,并积极努力练习自己不会发音的发音。他得知后非常高兴。如果别人指责他发音错误,他会感到生气。他常常故意回避或歪曲难发音的发音,甚至为自己辩护。这些都说明他们具备了正确发音的听觉表征,实际上已经掌握了发音标准,并自觉、主动地学习发音。

第二,词汇的发展

所有的语言都是由单词以一定的方式组成的。因此,词汇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标志。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儿童词汇的发展。

(一)词汇量的增加

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有研究表明,7岁儿童掌握的词汇量可以增加到3岁儿童的4倍左右。(见林崇德主编的《发展心理学》)

(二)词类范围的扩大

儿童的词类范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扩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掌握单词的种类不断扩大。

从语法上来说,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是指具有更具体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和副词。虚词是指意义抽象的词,一般不能单独作为句子成分,包括介词、连词、助词、感叹词等。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表明,儿童掌握单词的种类从少到多,体现出一定的顺序,其规律如下:

儿童一般先掌握实词,再掌握虚词。

名词首先在实词中掌握,其次是动词、形容词等实词。

虚词在儿童词汇中所占比例很小。

名词在儿童词汇中占据主要地位,比重最大,但需要注意的是,名词的绝对量在3-6岁期间有所增加,但在总词汇量中的比重有减少的趋势。

另外,根据我国学者石的研究,3-4岁实词的增长速度比4-5岁快;虚词在4-5岁快速增长,由此可见,4-5岁是词汇丰富的活跃期,而5岁是儿童语言能力走向连贯、简洁的转折点,也是提高言语质量的关键时期。

2.词汇的内容被打破和扩展。

在掌握单词种类由少到多不断扩展的同时,儿童对同一种类单词的掌握也在不断扩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已经从掌握与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词汇扩展到与日常生活稍有距离的词汇,从掌握具体的词汇扩展到掌握抽象和概括的词汇。

①名词:根据施对我国两个省市3-6岁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发现,各年龄段儿童使用和掌握最多的名词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词语,如“日用品”、“日常生活环境”、“人”、“动物”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远离日常生活的词汇逐渐开始增多,如“政治、军事”、“社会、人格”等,抽象名词的比重也开始增加。

②动词:儿童常用的动词有三种:反映人物动作和行为的(80%);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和道德行为;

反映倾向、主动性等活动和行为(后两类较少)

③形容词:形容词是儿童词汇中的第三词类。根据吴进等人的研究,认为儿童对形容词的使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呈现出以下扩大趋势:

从对物体特征的描述(2岁)到对饥饿感、饱腹感、疼痛感等身体感觉的词语(2.5岁)→动作(3岁)→对人体形态的描述(3.5岁)→对人格品质、表情、情绪、事件场景的描述(4.5岁)。

从单一特征到复杂特征

从形容词的简单形式到复杂形式

从方言到普通话,从口语和词汇到书面语

史的研究统计了儿童使用形容词的数量,得出了儿童使用最多的30个形容词。即:小、好、快、多、大、红、坏、高、早、新、白、长、热、净、脏、香、黑、黄、真、轻、烂、亮、甜、花、老、圆、绿、肥、满。(按频率排序)这些词显示了儿童掌握和运用描写的特点:

外观特征类(30%)和颜色类(20%)是儿童使用频率最高的。

孩子最常用的形容词都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

3.积极词汇的增长。

积极词汇是指儿童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的词汇。淘汰词汇指的是听不懂的词汇,或者一些不能正确使用的词汇。孩子掌握了很多正面词,但也有很多负面词,所以经常会出现误用词的现象。比如“粗”字叫“肥”,“解放军”字和“军”混在一起,这样敌人就叫“敌解放军”等等。因此,我们应该在教育中关注儿童的积极词汇,促进消极词汇向积极词汇的转化。我们不仅要满足于孩子能说多少个单词,更重要的是要看孩子能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单词。

虽然儿童的词汇在以上几个方面都有所发展,但总体来说,相对于后来的发展,这一时期的词汇仍然较差,通用性还比较低,在理解和使用上经常出现错误。

第三,语法结构的发展

语法是将单词组合成句子的规则。根据我国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掌握语法结构的过程一般反映出以下趋势和特点。

(一)句子的功能从混乱到逐渐分化。

在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中,句子功能逐渐分化。这种分化表现在三个方面:

1.表达内容的差异化。在幼儿时期,表达情感的句子(如“高兴”和“不高兴”)、意动(结合语言和动作表达意志)、所指物(喊出对象的名字)三种功能紧密结合,不加区分。同一句话,在不同的场合和语境下,可以有不同的意思,表达不同的内容。比如孩子说“蛋糕”这个词,可能是指事物的功能,表达“这是蛋糕”、“我看到蛋糕了”;也可能是意动功能。表达“我要吃蛋糕,给我蛋糕”也可能是一种情感功能,表达“看到蛋糕我很高兴”等等。这种功能性表达内容的不分化,往往表现在儿童边说边做,特别是在语言难以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就用动作来“注释”和“说明”,这在3岁以前较为常见,以后逐渐分化。

2.词类的分化,儿童早期的单词是不划分词类的,这说明名词和动词是混在一起的。例如,“哔哔”可以作为名词表示“汽车”,作为动词表示“驾驶”。实际上,使用名词短语作为一个单词。例如,年龄较小的孩子经常称小灰为“小白灰”。只有在儿童后期,他们才能逐渐区分名词和动词,修饰语和中心词。

3.结构层次的分化。婴儿最初使用不分主谓的单词和句子,不同结构层次的句子在幼儿时期就开始出现。

研究人员认为,儿童句子功能混乱、未分化的原因与他们的认知水平低有关。幼儿时期,儿童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混乱的、无差别的,不能详细分析事物的特征和细节,因此不能掌握描述事物特征和细节的相应词语,从而出现语法错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句子的内容、词性、结构逐渐分化。

(二)从简单句到复合句

(三)从陈述句到各种成句

(四)从非修饰句到修饰句

第四,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儿童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有以下三个典型特征:

(一)从对话演讲逐渐过渡到独白演讲

英语口语可以分为对话和独白。对话是两个人(或更多人)之间的互动对话。独白是一个人单独向听者讲述的故事。3岁以前,孩子说话基本都是对话的形式,往往只是回答大人提出的问题,有时也是成功的。

人们提出的一些问题和要求。在幼儿时期,随着独立性的发展,儿童经常离开成人进行各种活动,从而获得一些经验、认识和印象。就这样,独白语言发展了起来。当然,儿童独白的发展水平还很低,尤其是在儿童早期。3~4岁时,孩子虽然已经能主动谈论自己的生活,但由于词汇量不足,表达起来很不流畅,经常会出现一些多余的口语词。4~5岁能独立讲故事或各种事情。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5-6岁的孩子说话可以大胆、自然、生动、有感情。

(二)从情景语言向连贯言语的过渡

情境言语只有结合具体情境才能使听者理解说话者的思想,往往需要手势、面部表情甚至肢体动作的辅助和补充。连惯性言语的特点是句子完整、连贯、逻辑性强,使听者只从语言本身就能理解意思,而不必事先熟悉具体情况。3岁前孩子的语言主要是情景语言。3-4岁孩子的语言是情景化的,他们使用很多语无伦次的短句,辅以一些手势和面部表情。4-5岁的孩子经常说话断断续续;你无法解释事物、现象、行为之间的关系,只能讲一些片段。只有6-7岁的孩子说话比较连贯,开始从叙事外部联系向叙事内部联系发展。

总之,在整个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情境性言语和连贯言语的比例逐渐下降,而儿童连贯言语的比例逐渐上升。

(三),内部语言的发生和发展

内部语言是指无声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特点是语音隐蔽,句子简洁。内部语言和思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主要履行意识分析、综合和自我调节的功能,与人的意识的产生直接相关。内部语言是在外部语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基础上发出来的。内部语言在孩子4岁左右开始出现,表现为自言自语的声音。这是一种介于有声外部言语和无声内部言语之间的过渡形式,既有外部言语的特点:大声说话,又有内部言语的特点:自言自语。有声自言自语有两种形式:游戏语言,完整、详细、富有情感和表现力。例:孩子在做游戏时,往往一边做动作,一边说话,用言语补充和丰富动作。问题语言是在遇到问题或困难时经常出现的,短小零碎,表达困惑、怀疑、惊讶等。孩子常常在独白中表现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4-5岁的孩子问题语言最丰富。6~7岁的孩子已经能够用内部语言进行无声的思考。所以问题语言相对较少,但遇到困难任务时,问题语言又变得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