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解放牌CA10卡车,见证了中国造车的历史。
今天,我分享一辆最古老的国产汽车,不是红旗,不是上海,而是解放第一汽车厂。这是卡车,解放CA10!
建国之初,我们的技术还相当落后,但国内运输车辆短缺,只好请求苏联支援。直到1956,长春第一汽车厂研制成功,第一辆卡车下线,是解放CA10。当然,这辆卡车大部分借鉴了苏联的技术,但它是我们自己开发生产的第一辆汽车。可以说这是一款从无到有成就了中国汽车的车!是一辆见证了中国造车艰苦历程的车!
CA10,C代表中国,A是汽车(也有说C是长春,A是第一)。
我出生于80年代中期,父亲是一名卡车司机。90年代初,我有幸看到并骑过这款车型(当时太小,对车一无所知,也不知道有没有重新设计过几次。长相很像,前脸也是一模一样的造型)。随后几年,随着货车的不断升级,货场里再也看不到这样的车型了。
在那个车不多的年代,印象深刻,好奇,羡慕。我们深深知道,在那个年代,一个有司机的家庭,已经能够养家糊口,这已经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如果你家里还有一辆卡车,说明你可以过上非常好的生活。但是,只有我亲眼见过,才知道货车司机的辛苦和劳累。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车辆早已进入普通家庭,很多家庭实现了拥有汽车的生活。卡车作为谋生的工具,与用于骑行的汽车数量相比,越来越少。
因为我对父母的感激,因为我知道他们的辛苦,这辆卡车的样子一直没有在我脑海中消失。所以,我喜欢车模,特意买了这个小模型。
从设计上看,进气格栅由几根横条组成,大概是最简单容易制作的。同时,如果仔细看,进气格栅上方的“解放”二字就是这款车的名字。
懒得查数据,也没有这款车的车身尺寸。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辆货车的货箱很长,是为了装更多的货物或者载人。在那个年代,用集装箱载人也很常见。根据所载货物的需要,有的还会在集装箱上盖防水布(看起来有点像现在种蔬菜的大棚)
那时候解放牌卡车都是军绿色。没有其他颜色。一方面,生产的时候只有这个颜色。另外,如果后期需要补漆的话,比较方便,就是一个颜色,不用担心配色的问题。
当时的修理厂并不多,直到90年代后期,一些路边修理厂才开始承接一些简单的修理、焊接、补胎、充水等工作。更多的是司机本身就是汽车修理工,很多汽车故障都是他自己修的。
这辆车的货箱底板是大铁板(刚开始不知道会不会是木板),周围的围栏是木板。到了后期,栅栏换成了铁的。
前保险杠是一块很厚的钢板。我记得小时候,我曾经爬上去踩在这个前保险杠上,上窜下跳,没有任何晃动。
注意,前轮和后轮都非常注意翼子板(或轮毂包)的宽度。那时候的路大多是山路,泥土尘土,没有那么多。哈哈。
在那个年代,这样的货车经常被改造成其他用途的车辆,我们看到的最常见的油罐车,城市里的洒水车。
这个车模是无框门。和真车不一样。实车是框架,有手动升降玻璃。
现在看这辆卡车的前脸,感觉很独特。从当时的实用角度来看,这样窄而粗的前脸设计,视线很好,更大程度上减少了驾驶员的盲区。
第一汽车厂。小时候,这个我记得不多。可能当时真车上的字就已经掉了。
除了进气格栅,前脸两个外露的大灯也是这款车型的一大特色(后面生产的东风卡车不再使用这种设计)。两侧轮毂上还有两个小灯。从今天来看,应该是转向灯都是示廓灯。
从这个角度来说,集装箱确实不错,比前面宽多了。开这样的车,对驾驶员的技术要求更高。
汽车的顶部是光秃秃的。我记得有些车辆,需要装载较长的货物,会在车顶装载类似行李架的东西来保护车顶,同时也可以临时装载。
这辆卡车有一个奇怪的地方。不像现在的电子点火技术,当时点火的方式是手持“车钥匙”(白金点火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百度学习,我也是刚查到名字),需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把发动机转到一定转速才能成功启动车辆。
为了装更多的货物,提高效率,集装箱的设计会延伸很多。
这种卡车不是自卸车,当时也没有叉车。所以装卸都需要人工装卸。记得每次和父亲去煤场装煤,都是看着煤场五六个工人用铲子一点一点往箱子里装煤。然后运到地方,还得用铲子人工卸载。
两边车门下,都是厚厚的踏板。有些是木板,有些是铁板。当时如果驾驶室坐的人太多,可以有一个人站在副驾驶一侧。
这款车的前挡风玻璃很独特,可以向外推(当然密封性不太好,到处漏风),上面还安装了雨刷。这样也可以增加驾驶员的视角。
在卡车的后面,有一个大的牵引钩。当时,这种卡车经常需要运载拖车或拖斗。
另外,当时车辆较少,如果其他车辆行驶失败,也可以拖走。
备用轮胎这辆卡车的备用轮胎挂在这里。
把这个挡板放在集装箱的末端,以便于装卸。
燃料箱。当时卡车的油箱都露了出来。我没有查过数据,也不知道油箱有多大。但是我知道载货的卡车油耗高!(预计达到20-30L/ 100 km)
由于需要装载重达几吨甚至十几吨的货物,该车采用双后轮。
最后说一下驾驶室的内饰。
三幅方向盘,很大。变速杆是长杆,类似拐杖,哈哈。手刹也很长。
这辆卡车的座位是由三个人设计的。副驾驶和主驾驶的座椅是完全连接的,没有任何隔断。椅子是那种很硬的沙发。因为中间没有隔断,作为临时休息床也很方便。
靠背没有任何收腰设计,比较僵硬。长时间靠在上面不舒服。不过,当时能坐公交车而不是走路,还是很开心的。
这是这辆卡车的驾驶室。没有空调,冬天漏风,夏天热。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我们的父辈用这样一辆车养活了一个家庭,为这个社会做出了交通方面的贡献。
现在,我们每天开着舒适的车去上班,享受着这个前辈带来的便利。
带着这辆车的影子向祖国致敬!向为汽车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前辈们致敬!向辛苦的爸爸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