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震后的15伞兵
【转自铁血社区/】
我们的伞兵面对着陆点的地形:
地震灾区汶川、理县、茂县地区位于川西邛崃山系、龙门山系,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平均海拔在2000到3500米之间,山脉的相对高度在500到2000米之间。山势险峻,坡度基本在45度到90度之间,岩石裸露,可以说是无处立足。除了一些低海拔河谷的低矮灌木,山面上基本看不到高大的树木,漆黑陡峭的山体耸立在空中。
作为一个“驴友”,我曾多次从都江堰徒步到汶川、茂县、小金、理县、雅安、四姑娘山。这里的道路基本上都是沿着山谷和山脉修建的。岷江和黑水河在茂县西北20公里处由北向南交汇。汶川县城西侧,杂谷脑河流入岷江;再往南,罗子溪河在地震中心映秀镇西部与岷江汇合。再往南,岷江流入几年前修建的“紫坪铺水库”,形成了一片广阔而巨大的库区,紫坪铺水库主坝距离都江堰市区只有不到半小时的正常车程。
震区的几条国道都是沿着黑水河、杂谷脑河、岷江修建的。从米亚罗到茂县,公路沿杂谷脑谷继续向东;到达茂县后,公路沿岷江河谷南下,经过地震震中映秀镇,就在紫坪铺水库旁边,距离主坝50多公里(由于库区有水面,水库周边道路有所延长)。这条路是通往阿坝州的主干道,平时拥堵非常严重。这次地震造成了很多山体滑坡掩埋道路,地震的巨大威力导致道路扭曲断裂,在一些断头处造成了四五米的缺口。在一些悬石路段,整个山体的崩塌把路都震断了。
受灾的县、乡、村基本都在稍微宽一点的山区河谷地带,一半面向山,一半面向河谷。由于山体滑坡,这些城镇和村庄的建筑物经常在强烈的摇晃下倒塌或被落下的山体摧毁。茂县城西约35公里处是叠溪海子,是1933年7.5级地震中山体滑坡崩塌造成的淤塞湖,当时江边的叠溪镇被滑落的山体推入岷江底,只有几个牧羊人幸存!几天后,被阻断的岷江水冲走了岩石堆积的湖堰,倾泻而下,造成下游无数人死亡。
汶川县位于杂谷脑河和岷江交汇的东山脚下,河两岸有大量的民用建筑。县城四面环山,海拔2500左右,大部分坡度在50度到65度之间。县城西边岷江对岸有些山几乎是悬崖峭壁!在县城旁边的山谷里,几乎找不到海滩。而且由于地形的限制,山谷间的谷风也很大。按照通常的空降要求,在地形险要、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条件下,无法进行大规模跳伞。但这次抗震救灾的伞降,根本不具备基本的伞降条件。众所周知,即使在平原地区,晴天也经常发生空中骨折。降落前一两分钟,是伞兵选择降落点时最后一次控制降落伞。即使降落伞顺利触地,也基本相当于从10米(三层楼的高度)跳下,冲击力很大。如果在风雨中没有时间做出伞控的最终选择,那么摔在山上或者悬崖上,几乎可以肯定你会死或者残废。
【转自铁血社区/】
根据地震灾区特别是汶川县城附近的自然地貌和气候条件,可以说,如果我们的伞兵在这里伞降,除了一些运气特别好、伞控技术特别好的士兵,大部分几乎都降落在几乎站不稳的悬崖上!一想到这个我就心痛——我们的战士跳出机舱,直接跳向死亡!
如果我军数千名伞兵能乘飞机进入地震灾区参与抢险救灾,可以说这无疑是世界伞兵史上前所未有的实战,其紧迫性、难度、危险性、技术难度将超过任何国家伞兵树立的所有榜样。
写这篇文章的同时,我也在浏览关于我们伞兵写“遗书”的新闻,悲壮之情油然而生。15部队是我父辈们战斗过的部队。我祝愿我们年轻的战士们所有的智慧、勇气和运气都与你们同在!
干杯!致敬——为英雄们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