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在中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主要有哪些阶段?
汉代《神农本草经》记载:“菊花久服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西京杂记》:“菊适,摘茎叶与粟混酿之。明年九月九日熟了就喝,所以叫菊花酒。”当时,皇宫里的皇后和嫔妃称之为“长寿酒”,并把它作为滋补药物,互相赠送。这种风俗一直流行到三国时期。”蜀人有多种菊花,苗可以入药,花可以种在园子里,野菊花可以在乡下采集入药。“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菊花最初在中国栽培是为了食用和药用。
晋代陶渊明(355-417)痴迷菊花,一度广为流传。他写过很多关于菊花的诗,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艳色,更显其美”等名句至今仍广为流传。当时,天下的医生都钦佩它的高风亮节,也钦佩菊花的多种,称赞菊花“芳香馥郁,五彩缤纷,灿烂辉煌。”
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452-536)把菊花分为“真菊”和“苦大麦”。茎呈紫色,清香甘甜,叶可做真菊花的汤食;又紫又大,是苦艾,味苦。吃的人是苦的,但不是真的菊花。对菊花的这种认识又进了一步。
到了唐代(618-907),菊花的栽培已经非常普遍,栽培技术也进一步提高。菊花是通过嫁接繁殖的。出现了紫色和白色品种。比如李商隐的诗:“窃昏紫,融待黄”。白居易的诗:“满园花菊花,有孤丛在其中如霜”就是明证。这时,菊花从中国传到日本,受到日本人民的欣赏。后来,他们将菊花与日本的几种野菊花杂交,形成了日本菊花栽培体系。
宋代更大力栽培菊花。随着栽培和选择技术的提高,菊花的品种也大大增加,这是从药用到园林观赏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菊花谱》将种植的品种按颜色分类,还详细记录了花形。刘猛的《菊谱》(1104)是最早的观赏菊花专著,记载了26个菊花品种。范成大菊花树(1018)记载的品种有35个,其中“河产”和“红常山”是最早记载筒瓣出现的品种。后来在花色上出现了绿色的“绿芙蓉”和黑色的“墨菊”。在栽培方面,我们对菊花的整形和去核、养护和管理以及通过种子繁殖获得新品种有进一步的经验。《五个发家致富的故事》记载:“临安花园,每次到了九年级,每朵花都出奇的好,叫做菊花会。"据杭州记载,"临安有花市,菊花为花塔"。可见南宋都城临安是有花市和花展的。流传至今的菊花节,始于南宋的杭州。《百菊集》记载的菊花品种有131个,该集被载入宋史。
到了明代,种植菊花的技术进一步提高,菊花的品种增多,菊花谱也增加了。如黄圣曾、马伯洲、周、、乐等人都写过菊花。黄圣曾所著《菊花谱》中记载的菊花品种有220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1580)和王的《群芳谱》( 1630)中有很多关于菊花的记载。群芳铺对菊花品种进行了综合研究,包括黄色92个品种,白色73个品种,紫色32个品种,红色35个品种,粉色22个品种,不同品种17个品种,共计6大类,271个品种。至少有16个花型。
清代有关菊花的专著较多,如陈昊子的《花镜》、的《慷慨散文》、许的《东丽中正》、陆延灿的《菊花记》、闵的《养菊法》、的《素朴菊花》、陆埮的《菊花笔记》、季南的《菊花论》、陈谋山的《菊花论》。《花镜》一书记载,当时菊花共有54种,白色菊花32种,红色菊花41种,紫色菊花27种,共计154个品种。季南《菊说》收录菊花品种233个,其中新培育品种100多个,并提出了菊花育种的方法。清代菊花品种越来越多。乾隆年间,有人向清朝皇帝赠送各种颜色的奇花异草菊花。乾隆曾叫当时的画师邹入宫作画,装订成册。文人中画菊花诗也蔚然成风。菊花从中国传入欧洲是在明末清初。1688年,荷兰商人从中国引进菊花到欧洲栽培。1689年,荷兰作家贝里尼有一本书《菊花,一朵伟大的东方之花》。18世纪中叶,法国人路易·伯塔把中国的菊花品种带到了法国。19世纪,英国植物学家福琼(Fortune)将菊花品种引入中国舟山群岛、浙江省和日本,并进行杂交育种,形成了各种类型的英国菊花。很快,它从英国传到了美国。从那以后,这种著名的花被种植在世界各地。中国栽培的菊花已成为当今西方菊花的重要亲本。
民国以来,菊花品种大量分离,无官方文献可查。解放后,随着园艺事业的发展,菊花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日益壮大。菊花的栽培历史是中国花卉园艺发展的一部分。近年来,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栽培技术,采用杂交育种、辐射诱变、组织培养等新技术,不仅提高了菊花生产质量,而且增加了品种数量,据不完全统计已达7000多个。一株杭白菊能开5000多朵花,是桌菊和盆景菊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