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地探索居家养老社区时,“银发浪潮”如何依托?

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大规模的老年人将在哪里体会到最美的“夕阳红”,这是一个关乎“老有所养”的大问题。近年来,面对老龄化带来的“银色浪潮”,多地出台规划措施,积极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

资料图:老人在小区锻炼。

“银色浪潮”来袭

中国的养老侧重于家庭和社区。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据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

长期以来,我国的养老形成了“9073”格局,即90%左右的老人在家养老,7%左右依靠社区养老,3%左右住在机构养老。近年来,随着“独居”、“空巢”、“失能”等老年群体被舆论聚焦,改善社区和家庭养老服务更加迫切。

今年6月5438+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对媒体表示,今后养老服务的重点要放在居家和社区,大力加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城市司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期老龄工作的意见》也提出要“构建与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持体系”,“以居家养老为基础,通过新建、改建、租赁等方式,增强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能力”,此外,文件还提出“鼓励成年子女就近居住或与老年父母同住”。

资料图。郑莹莹摄

如何把养老院“搬进”家里?

多地探索新型养老社区建设

近年来,针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很多地方创新理念和服务,积极探索符合当地需求的社区养老模式。

比如在广东广州,在社区建设以上门护理服务为主的护理站,承担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机构和居家老人的医疗护理服务。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推进老年家庭病床建设,由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居家服务,实现适老化改造、设备智能化、服务专业化的“三户”。

在山东省青岛市,该市国际大健康产业集聚区正在建设的柏杨绿洲家园,以疗养院级健康社区为目标,打造“家家有医生,随时可以照顾,经常做理疗,人人都懂养生”的医养结合新型社区。

社区以家庭医生为核心,通过智能可穿戴设备实时采集健康数据并及时反馈异常情况,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提供“安全急救”、“诊疗转诊”、“预防预警”、“管理提升”、“群体生态”五级健康服务,建立专业化、个性化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在四川,去年以来,四川全面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工程,试点智慧养老社区建设,打造居家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并建立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可收集分析辖区老年人信息数据;通过平台和物联网等技术设备,为老年人提供急救、安全防护、远程护理等养老服务。

资料图。

不可忽视的关键

老年社区不应强调发展而忽视服务。

“银发浪潮”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也催生了巨大的新消费潜力,为老龄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近日,企业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养老相关企业超过28万家,2020年注册企业数超过51万,同比增长22%。今年从1到11新增关联企业49000余家,同比增长19%。

市场空间广阔,各地探索案例较多,但我国医养结合养老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机构去年6月出版的《中国社区发展报告(2019 ~ 2020)》5438+01提到,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起步较晚,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意识、医疗服务能力和居民认同感不强,无法真正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

此外,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内容不完整、不准确、不方便查阅、实际利用率低。缺乏与辖区外相关医疗机构的统一规划设计,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导致系统间数据割裂,形成垂直信息系统的“孤岛现象”,无法为疾病预防提供有效信息。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戈近日发文称,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是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有效补充,减轻了家庭养老压力,可以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急救、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服务。但我国目前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仍存在覆盖面不足、服务能力有限、专业人才缺乏、多元化和市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世界华人医师协会理事、全科医师分会委员宋庆分析了当前养老社区的不足,称当前养老社区多以开发为主,忽视配套设施,强调房地产销售,忽视配套服务。“有些养老社区会植入一些配套设施和可穿戴设备,甚至有些开发商会在社区附近买一家医院来养老,但还是缺乏专业的配套服务和健康服务。硬件设备可能会带来更多的焦虑和困惑。

资料图:老人们认真排练节目。谭伟奇摄

如何把“药”和“养”结合起来

真正将健康服务融入家庭生活。

显然,在未来的中国,家庭和社区势必要承担养老的重担,而如何促进优质服务资源向老人身边聚集,如何将家庭和社区的“医养”充分结合,是必须回答的问题。

“养老社区的核心是服务,而不是居住环境有多先进。”宋庆表示,养老社区要重新定义人与社区的关系,在居住功能上升级健康管理服务,把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健康管理和以护理为支撑的养老体系融入生活。

宋庆表示,在人员方面,家庭医生要与居民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全程管理居民健康,提供专业、便捷、持续的基本医疗服务,解决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和亚健康状态。

“很多老年人未来二三十年可能都不会生病,也不一定需要看医生,但确实需要专业人员帮助他们进行营养、运动、保健等方面的护理服务。”

在设施方面,宋庆表示,社区健康硬件设施要与健康管理软服务充分结合,通过住宅健康元素设计、智能可穿戴设备、全健康数据管理的结合,让健康服务真正融入社区管理。

“以急救为例。如果有老人摔倒,家人可以通过生物雷达及时捕捉到病人摔倒的信号,并传达给物业和家庭医生。此时此刻,社区将第一时间开启门禁、电梯、无障碍通道,保证救护车的顺利通行。同时,家庭医生会及时上门为患者做急救,直到救护车到来。”

专家表示,医养结合的养老社区,要彻底打破社区生活功能与健康服务分离的状态,为老年人提供差异化、专业化、精准化的服务,将养老、健康的元素深度融入老年人熟悉的生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