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龙有哪些古迹?
卢龙县卢龙出土了许多古生物化石。对65438+50万年前孟疃店村西出土的马鹿头骨化石进行了考古分析。在卢龙县五山以北,现存一处“五山喀斯特溶洞遗址”,现为秦皇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采石工人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大量的动物骨骼化石、一些排泄物化石、烧焦的烧结土块和许多灰烬。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考古专业人员在1985进行了考古调查。
卢龙发现了两处殷商遗址。一是石门镇东街庄村殷商遗址,位于东街庄村北滦河南岸的梯田上。由省考古队在1976、1979进行考古调查和试掘。该场地土颜色为灰褐色,土质松软,文化层为1-1。9.五座坟墓。灰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灰坑内表面因长期火烤而坚硬光滑,坑内满是草木灰。该墓为小型土洞墓,无墓葬工具和随葬品,骨架保存完好,头朝东,背挺直。遗址中出土和收藏有陶器、骨角和石器,是典型的商代文物。其次,还有潘庄镇沈庄村南山龙虎庙殷商遗址。有一座原始的寺庙叫龙虎寺,已经荒废很久了。场地长150m,宽100m,文化层厚约1.8m。1985期间,秦皇岛市文物调查队会同县文物工作者杨伟民两次前往该地进行考古调查。收集的标本包括石斧、商代陶器碎片、脚、贝壳、骨头等。1986 11月经秦皇岛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语“老马认路”的故事就发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卢龙石门镇高格庄村西山有一处“一七阅览室遗址”。相传有两位智者伯夷和舒淇在此求学深造,所以这座山后来被称为书院山。遗址西侧岩壁上用楷书刻着“一器阅览室”五个大字。字下原本刻有许多小字,现已模糊不清,难以辨认,但“一七阅览室”五个大字至今仍清晰可见。遗址内有一座古寺,为无名辈所建,名为“云居寺”。因该地地处山沟之中,三面环山,山中之水清澈葱郁,常有云雾缭绕,宛若仙境,故名“云居寺”。现存云居寺建筑遗址1080平方米。云居寺早年被毁。在它被破坏之前,有一个原始的山门,一个左厢房和三个右轩房,沿着台阶进入山门。院子里,左边的碑立在右边的钟上。纪念碑建于乾隆二十年,高3米。上面刻着“书院山云居寺重修佛寺碑”,五个大殿,一个歇山顶,木结构。这座寺庙就像如来一样。东西两厢泥塑坐像约18尊罗汉。主厅两边各有三个配套的房间。左配室为伯夷、舒淇塑像,高约70厘米。右配室是供僧人居住的禅堂。院子北面有一口古井的景色。井口是方形的,有一整块石头,90×95厘米,7.2米深,2米深。它在井筒下有大有小。据说那口小井的名字叫西延湖,是伯夷和舒淇读书时洗砚台的地方。有一块清代的石碑,一个石磨,一口井,西边有一块刻石。云居寺的建筑地基仍依稀可见。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春秋战国时期,卢龙属燕国辽西郡;从卢龙县鱼流河乡堡子沟村出土的100多把刀和布币,雷甸子乡汤池王庄村出土的100多公斤刀和布币不难看出,这里曾经经济繁荣。到了秦朝的时候,由于军事征服和不断的战争,这里的经济和文化一度处于短暂的萧条阶段,属于秦朝的文物很少。到了汉代开始复苏,又出现了新的繁荣。汉代大量陶器的发现以及王庄、汤池、石门汉墓、范庄西汉墓、哈勃黄嘉颖汉墓遗址的发现,可以有力地证明这里的发展和繁荣。同时,卢龙是古代的军事要地,被称为“卢龙塞”。飞将军李光打老虎的传奇故事,发生在卢龙以南四公里的虎头石村西。“林中有黑,风吹草动,将军夜试射箭,次日晨见白羽箭深插石中”这句诗,就是李光打老虎的故事。
在卢龙城东北18公里的陈官屯村西北角,至今还保留着上千口辽代古井。井口是方形的,由石头制成。井口南侧的石头上刻有“此井建于金奎大元年(公元1085年)二月十三日”字样,石壁完好无损。现为卢龙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古城西门外十米处,至今还保留着元代修建的水运码头遗址,南北走向,堤长500米。过去青龙河水面宽阔,沿西侧流入滦南。后因洪水泛滥,元大德五年(公元1301)修筑东西堤护城,使青龙河沿西堤而下,船只可以停靠,俗称“靠泊”。堤坝是用方形的巨石砌成的,石头间接用生铁做的,非常坚固。东堤在明朝扩建城市时废弃了,西堤还在。
城中有一座古老的石头建筑,名为托罗尼经典建筑,俗称石塔。靖府建于唐朝,但毁于自然灾害。金大定九年(公元1169)五月至九月重修,明万历二十八年重修。建筑高度10.35米,共六层。第一关刻平洲石楼,第二、三关刻《千手千眼》《大佛顶达拉尼》经文,第四关刻北平石楼,第五、六关刻佛像。经典建筑的雕刻简洁、美观、壮观;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卢龙所辖明长城位于卢龙、青龙两县交界处,东起沿河营镇白家坊村西大康。西至刘嘉颖乡西山刘家口村1.5公里,长22.3公里。设刘家口关、桃林口关、冲峪口关。有86座敌塔和一些桥墩和桥台。侧墙以石头为主,靠近关隘和地势平缓的地方用砖砌成,倒塌得比完全还多。现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长城冲峪口以南九公里的红山北坡,现存一处“红山长城采石场遗址”,东西长约1300米,南北宽约700米。原来大量规格的长城基石和条形基石毛料留在满山遍野,到处都是凿石的斑点。现在,已经看不到规格的成品基石了,只有碎裂的石块和一些条状的基石毛料成群地散落在遗址中。
卢龙城北35华里刘庄乡北1500米山坡上有一座清代墓葬。陵墓的主人,朗·左婷,只有一个角色。生前曾任福建等省巡抚,清朝康熙皇帝16 (1677)葬于此。当地人叫它“郎家坟”。墓区南北长165米,东西宽近100米。边缘高5米,直径20米左右。圈地内有一座青砖拱墓,用石门封闭。墓和围场早些年就被破坏了,现在只剩下北边的围场堆了。墓南23米处,有一座用整块汉白玉雕磨而成的祭坛,基本完好,长4.66米,宽1.21米,高约0.8米。祭坛光滑平整,立面浮雕花卉、兽首等装饰图案,雕刻精细。坛南十余米处立有四座汉白玉石碑,高4.86。其中一件是用满语和汉语雕刻的,描述了墓主人郎左婷生前的官方产品和个人赞誉。另一块不清楚,第二块调查之初没有文字。现在它被扔在地上。在墓区的南端和东端,有两个白色大理石雕刻的桌子,称为望柱,位于青石制成的方形桥台上。它们是八角形的,底部有花卉和杂项珍宝浮雕,顶部有一根八角形光滑的白色大理石柱。该墓在《卢龙县志》中有简要记载。当地传说,郎家坟有五座原碑;突然,一座纪念碑一夜之间消失了,只剩下四座。据说失踪的纪念碑在不知道下落的情况下,被抬碑的龙连夜带走了。这毕竟是个传说。但无独有偶,1995年6月,在卢龙镇以西300多米的102国道北侧,由于道路桥梁拓宽施工,在工地地下两米的沙层中出土了一块白色刻石碑,俗称“龟载石碑”。写字板和座位状况良好,有坚实的混凝土地基,平整坚实。顶座长1.8米,宽1.2米,高1.0米,器身上刻花纹完好,高3.85米,头宽1.27米,器身宽1.14米,厚0.5米..
在卢龙县城东南15公里的一个600户的乡镇塔上村西端,至今还保留着一座砖塔。它的创建日期的历史记录是不可得的。据现存楼龄鉴定,该砖塔残缺不全,仅有四层,八面肋,残高6米,宽1.25米,塔身外表面青砖砌成,内部填土,座以住友一座。南门正中嵌有方形石额,楷书“重庆宝塔”四个字。有八个符号按照后天八卦方位的顺序排列在门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