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龙青的人物经历

细看潘先生的履历,其工作经历主要是在政府部门:从南汇县党组副书记,到金山县县委书记,再到上海市农委副主任、松江区区长、区委书记、上海市外经贸委主任、党委书记...经历了漫长的35年,潘老师告别了自己熟悉的政府机关,转向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政府部门重在宏观和服务,企业管理重在微观和效率。潘龙庆认为,作为公司的一把手,一定要“少考虑人,多考虑事。”这个角色的转变可以让我“多思考一点”。

“在任何组织中,优柔寡断和盲目冲动都是传染性病毒,会给公司尤其是金融机构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他说,“我现在经常琢磨的问题就是利润,优势,实力!”合规和创新,两个看似矛盾的概念,其实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在合规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我从去年到上海国际集团上任开始,每天都要研究财务信息,每天晚上都要备课,就是明天做决策。"

上海SDIC成立于1981。经过25年的历练,大部分公司领导其实都走了这样一条稳健经营、规范管理的道路,在海外融资、证券、信托、基金等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有了实实在在的成绩。重新注册后,上海SDIC一直秉承开拓创新的经营理念,严格控制风险,专业理财。截至2005年底,已先后开发65,438+065,438+08信托产品,总委托规模89亿元。潘龙庆上任后,发扬低调务实的作风,大大提高了公司的资产质量。2005年,公司实现利润总额18,414万元,比2004年增长21%;信托及中间业务收入6522万元,比2004年增长35%;净资产收益率达到6.14%;到期支付的投资者实际加权平均收益率为4.20%,实际收益率超过预期收益率。此外,2005年一季度,公司提前完成了银监会规定的清理存款负债的责任目标,公司经营业绩在全国信托公司中名列前茅。

不是最大的,而是最好的。

在中国,信托业是目前与银行、保险、证券并列的四大金融支柱产业。有数据显示,2005年信托市场融资规模占同期资本市场融资的20.8%,这说明信托业的发展不仅有效提高了我国直接融资的比重,也增加了金融市场的投资品种,满足了投资者不断扩大的资产管理需求。

但信托业仍存在配套法律法规不完善、理财业务竞争混乱、信托公司盈利模式不清晰等问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托业的健康发展。

在政府部门工作了30多年,潘龙清养成了提前制定发展规划的习惯。目前,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上海国际集团以金融投资为主的战略定位已经明确,正在努力集聚和发展地方金融资产。上海SDIC作为上海国际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利用信托平台优化各类资源配置,发挥协同效应。

上海充分发挥信托业独特的制度优势,积极打造公司品牌。上海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在业内首创了首个准资产证券化结构的“磁悬浮股权信托项目”,并在后续产品中广泛运用“优先劣后”受益权的结构安排,满足不同客户对收益和风险的不同偏好。此后,公司积极探索“从项目到产品,从产品到产品线”的研发模式,建立了具有公司特色的品牌化、系列化信托产品。如“蓝宝石”、“红宝石”、“白金”系列信托产品。其中,“蓝宝石”系列结构化证券投资信托产品将不同收益和风险特征的资金进行分解组合,风险低,收益稳定,共发行35只,总规模654.38+0.487亿元。与同期证券基金产品销售惨淡、难以为继相比,“蓝宝石”系列供不应求,得到了投资者的广泛认可,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产品。

坚持青山面对群雄

目前,信托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金融市场正面临着银行、基金、券商、保险业的不断渗透和激烈竞争。

潘龙庆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信托业必须加快创新步伐。以突破“200合约”为突破口,上海SDIC积极探索标准化信托业务,将产品开发模式从项目开发转变为标准化信托产品开发。并搭建信托产品流通平台,使其流通。标准化花艺是信托公司形成标准化产品,进而形成核心业务,做大做强的基础。目前,上海SDIC开发了一款“现金丰富型”信托计划,作为这类信托产品的一种尝试。同时,上海SDIC积极探索标准化基础设施投资信托计划,着力发展资产证券化、企业年金等信托业务,积极争取新业务领域的发展。上海SDIC不断完善客户营销模式,开发了业内首个信托业务平台,荣获2005年度浦东科技发展专项基金奖。

市场竞争从表面上看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但从更深层次上看,其本质是人才的竞争。上海SDIC将进一步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培育四大能力——R&D创新能力、投资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合规风险管理能力,建立机制——快速反应管理机制,包括快速财务信息收集分析机制、快速项目信息捕捉机制、快速新产品开发机制和快速决策机制,这是近期的核心工作。上海SDIC在业务创新的同时,高度重视合规管理。作为2005年非银行金融机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试点,上海SDIC主动构建合规风险管理体系框架,不断完善内控体系、风险管理体系和各项操作流程,全面倡导企业合规文化建设,将合规理念落实到日常经营活动中。在谈到2006年的工作思路时,潘龙庆认为,正确认识和把握公司的经营环境,树立危机感和紧迫感,是做好2006年工作的动力和立足点,也是走出一条具有上海SDIC特色的经营发展之路。潘龙庆觉得,综合理财的大趋势在增加,信托公司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创新是信托业发展的主旋律,信托业务持续快速发展;“分类监管”的思路基本成型,对全国信托公司进行了分类评级。优质的信托公司将有机会进入发展快车道,一些规模小、竞争力差的信托投资公司必然面临优胜劣汰的局面。为此,潘龙庆对上海SDIC整体工作提出了“四硬”工作原则,即1)以转变观念、融入市场、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为硬道理;2)以开拓创新、提高效率、确保金融资产保值增值为硬指标;3)以科学管理、防范风险、增强集团竞争优势为努力方向;4)硬任务是打造品牌,凝聚人心,构建企业和谐环境。

潘龙清说,发展是硬道理。当我们站在市场化企业的角度审视自己时,会发现我们身处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所以改变观念,在市场中寻求发展机会,是每一个“受托人”都应该思考和面对的课题。效益是公司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企业经营的最终结果也要体现在效益上。因此,公司必须强化成本效益观念,将提高效率作为公司经营规划的核心目标之一。

近年来,信托产品已涉足房地产、教育、资本市场、上市公司、银行信贷资产、银行票据资产等诸多领域。然而,由于缺乏创新和独立的信托产品、风险缓冲机制和规模经济,信托公司的盈利模式不清晰,信托业务利润普遍微薄,这也使得信托公司未能形成核心业务和支撑核心能力。而如果信托业离开自己的产业基础去和其他金融行业竞争业务,比如在信托业过去的发展中,信托公司的很多业务都是和银行交叉,以获得精准的银行业务。那么,信托业将再次陷入产业趋同,必然缺乏竞争力。如何自立自强,谋求更好的发展,是“受托人”应该思考的问题。潘龙庆认为,财产管理功能是信托的基本功能,其他功能是财产管理的衍生功能。信托公司在信托品种设计上应尽可能体现信托的基本功能。目前信托公司销售贷款类信托产品,风险较低,收益相对稳定,应该说更多的是针对市场培育,提升自身信用。因此,信托公司在起步阶段开发贷款信托产品,是我国信托业起步阶段的产物。信托业要成为独立的金融行业,需要不断结合客户需求,突出自身特色,充分利用信托制度和功能优势,创新开发更多信托金融产品。

潘龙庆表示,如果公募信托产品放开,肯定有助于形成信托公司的核心业务,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公募进一步规范信托业务。比如实行第三方托管,严格信息披露接受公众监督约束,无疑对信托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并不是所有的信托产品都适合公募,公募信托产品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如信托产品资金需求巨大、信托产品规范、信托产品成熟、风险可控等。根据实际运作经验和市场需求分析,我们认为适合公募的信托产品有三类:基础设施信托产品、资产证券化产品和结构化证券投资信托产品。而且为了防范风险,实行信托公募的信托公司也要设置一定的准入门槛。潘龙庆最后引用了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近日在调研时的一句话——“信托公司要找准发展路径”。他表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上海SDIC都将一如既往,全力把信托业做大做强,努力打造中国一流的信托品牌。

不管怎么想,都离不开发展和效率,离不开创新和合规。这是潘龙青。

最佳信托公司上海信托董事长潘龙清:

首先感谢上海证券报,感谢“信信托”评选活动的专家评委,感谢所有参与本次活动的人。正是由于你们的努力和支持,信托公司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我们由衷地高兴上海信托能够获得“诚信信托-最佳信托公司奖”,这不仅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