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战役的过程
16,第五战区命令所有部队突破豫皖交界山区。中国的军队边打边退,队形不乱,一步步往西往南退。日军堵一处,中国军冲一处,他们所向披靡。大军在豫南、鄂北集结,各路冲出包围圈。为了避免与优势敌军发生消耗战,当各路敌军一步步逼近徐州时,李宗仁命令自己的部队防守各路部队。稍作抵抗后,相机退守山区和湖沼,进行“化整为零”的游击战,与敌人纠缠了一个多月。李宗仁和长官部官兵700余人,穿过敌人的包围圈,经苏仙、蒙城,连夜向潢川转移。留守徐州城的刘汝明在萧县伏击日军第九师团,日军伤亡惨重。眼看中国大部分军队已经离开,日军企图围歼徐州的刘汝明。刘如明佯装死守,见诸军皆退。根据蒋介石的命令,放弃徐州城,巧妙地跳出几十万日军的包围圈,安全转移。敌人不仅没有打败刘如明,连一个队长都没抓到。日军华中派遣军13师一路杀来,发现李宗仁唱空城计,大大挫败了一心求胜的华北军。日军伤亡一万多人,得到一座空城。庞炳勋第三军团
庞部已疲惫不堪,庞炳勋给蒋介石发了一份电报说“现在战斗兵总数不足千人”。再加上徐祖义给李宗仁的口信说“庞均的军事实力已经大为损失...而他的战斗力已经丧失”,即使考虑到庞有保存和夸大伤亡人数的能力,按照庞的战斗兵人总数,也大致可以看出庞的伤亡人数在八千人以上。
张自忠第59军
刘、于林章在回忆录中说,在头三天(3月14日、15日、16日)的激战中,该军死伤日军较多,但己方伤亡不下六七千人。顾证实了的这一说法。到17早上,军队统计了伤亡人数。“38师进入临沂战役以来,伤亡近4000人,180师也伤亡2000多人。”山东省军志接受了这一说法,称“至17,(第59军)伤亡7000余人”。郭汝瑰的著作《中国抗日战争会战》也接受了这一说法,称“至17日晨,59军伤亡6000余人”。21日临沂战役第一阶段结束时,于林章说“敌军死伤约六千……我军伤亡也有八千”,顾称五十九军“伤亡近九千”。59军的详细作战报告证实了这个数据。24日,再次增援临沂的59军在城西北集结时,全军只有13000名战士,而临沂一战前全军有210名战士,减少了8000人。
通过下属部队的伤亡,也可以看出59军的惨重伤亡。38师113旅原旅长李志远在回忆中说,仅在15至18的刘家湖战役中,“228团两千多人,损失过半;224团也伤亡近半。59军建制的死士有26旅678团2营(团长崔振伦,该团另一营在攻打诸宸镇时阵亡)、113旅26团6连、165438旅227团10连。时任59军参谋处作战部主要参谋的王丕廉回忆说:“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仅我们连长就伤亡100多人,五分之二的战士伤亡。"
考虑到59军伤亡惨重,徐祖义建议部队退出战斗,移师郯城修理,被张自忠拒绝。
第二次临沂战役后,于林章称38师“裁员一万多人”,于是张自忠决定将该师合并为一个旅,约1000人,由陆军直接指挥。据180师第39旅参谋长杨遇春介绍,该旅“只剩下200多人,其余3000多人死伤。”作为该旅参谋长,杨提供的战斗伤亡数据应该是可信的。
关于59军在两次临沂战役中的伤亡情况,张自忠本人在给李宗仁的电报中透露,“伤亡一万多人”。这个数据弹性很大,很多文字简单引用10000人。但根据相关数据,59军的伤亡远远超过1,000人。
3月25日、26日,张步38师在庞炳勋营救三官庙、桃园的战斗中,伤亡2000余人。张自忠也于29日4时致电李宗仁,称27日、28日以来伤亡2000余人。两者加起来有四五千人。据刘、于林章回忆的文章说:“临猗两次战役,我(59军)各级官兵八百余人,士兵一万余人。”如果参照张自忠6月9日14发给李宗仁的电报中所列的官兵伤亡比例:军官209人,士兵3273人,那么第二次临猗战役结束时,张步的官兵有800多人,伤亡应该在13000人左右。
这样,59军在两次临沂战役中的伤亡人数约为65438+3000-65438+4000人。加上淮河封锁的2000人伤亡,整个台儿庄战役59军的伤亡约为65438+5000人。
孙振的第22军
张玄武在回忆中说:“122师师长王指挥的41军守备部队死伤5000余人,127师师长陈力指挥的45军在藤县以北的界河、龙山一带作战死伤4500人。在这场战役中,有2000多人丧生。”41军124师741团2营营长熊顺义也说,3月9日至18日,川军防守藤县“死伤万余人”,其中45军“从127师师长陈力,125师750团团长姚朝伦。750团团长是陈士俊——作者注)以下伤亡的营、连、排长等官兵有四五千人。”
可以证实上述数据的还有李宗仁给蒋介石的电报,称第22军在藤县战役中“伤亡一万多人”。
但第22军代总司令孙振在藤县战役的详细报告中说“这是一场战役……我阵亡官兵3000余人,伤官兵4000余人;四十一个部队占总伤亡人数的四分之三。”当时该部参谋长胡在回忆中也说,藤县战役伤亡八千多人(死亡五千多人,受伤三千多人)。
但看了孙珍的战报全文,战斗的起止日期是17年3月9日,而且主要描述了14年6月至17年6月在藤县的战斗。胡的文章也差不多。孙、胡的数据显然没有包括3月9日之前第二军的伤亡,但这支部队的第45军早在1938、65438+10月就已经进驻藤县,并与日军有过数次交战。例如,在2月中旬的郭珊和夏凉店战役中,125师的第750团和第745团伤亡约1000人。
所以整个徐州会战前期22军总伤亡在1万人左右,还是比较接近现实的。
唐、冯第二十军第一兵团
在3月16、17、18三天的作战中,仅85军两个师,即“三个营长阵亡,两个负伤,一个负伤,二十多个排长,两千多名战士受伤。”同期在沙沟阻击日军的关部2师6旅伤亡情况不详,但李宗仁曾在19给蒋介石的密电中说:“我(第6旅)伤亡惨重”。
在台儿庄东北战役中,85军和52军进攻坂本支队,损失惨重。“52军和85军各伤亡1.3万”;20军团突破坂本支队所立足的小王庄、刘庄阵地,与敌展开肉搏战。“第85军第4师两天内伤亡约1000人”。
唐唤李宗仁曰:“台儿庄(台儿庄)之敌,被我军()、王(中联)、周(齐)夹攻一夜,肉搏战十余合,死伤三千余人,所俘之敌正在侦办中。我军伤亡惨重。”唐电报内容虽未注明具体伤亡人数,但从当时中日两军的战斗力和“我军伤亡惨重”这句话推断,即使唐伤亡人数少于敌军,也不应有大的差距。
在唐步一些将领的回忆文章中,有一些整个徐州会战期间的伤亡数据,但没有提到阶段的伤亡情况。当作战部参谋长冯率110师在徐州会战后到达河南唐河时,只剩下一个旅。“此役(指整个徐州会战),死伤五千余人。”自3月中旬动身前往路南以来,经过一个多月的连续战斗,52军两个师都伤亡惨重,尤其是郑洞国的2师。"有战斗力的官兵人数还不到原来的一半."其中2师在台儿庄战役时易县北大窑附近战斗最激烈,一度与敌肉搏。2师很多阵地几次收复又丢失,伤亡很大。师长郑洞国在3月30日上午进攻易县东区时,甚至被敌人炮弹击中。因为弹片被口袋里的银元挡住,郑才兴避免了伤亡。
综合起来,唐的第20军及其临时下属各部的总伤亡在万人左右,不应夸大。
孙连仲第2军
李宗仁立即致电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冯下令,“二十七师仅剩战斗人员2000人左右,三十一师1400多人”。此外,台儿庄守军6日“伤亡200余人”。日军从台儿庄撤退时,第三十师师长张声称“全军仅剩四千人”。也就是说,台儿庄战役后,2军所辖的27师、30师、31师的剩余战斗人员只有7000至8000人左右,加上独立的第44旅,最多也就10000人左右。这个集团军的损失应该不止654.38+0.4万。
其他部队的伤亡
在赤淮大战中,的31军、于学忠的51军伤亡近6000人,顾的56军、孙的3军(1938三月降为22师,隶属于孙的12军)参加集宁战役。“从进攻到撤退大概用了半个月。
综上,徐州之战,中国伤亡6.5万余人。赤淮阻击战
10月24日至30日,1938+65438,在持续7昼夜的池河战役中,31军消灭敌军近2000人,其中池河300至400人。三合集、马家岗消灭二三百人;大约有一千人在强光下丧生。
31军从池河撤退后,配合48军于2月初向刘福、考城、蚌埠之敌发起进攻。"经过激烈的战斗,一千多名敌人被击毙。"
在淮河封锁中,于学忠率领的51军与试图渡河的日军13师决一死战,击毙敌人数千人(说3000,说9000)。
日军伤亡约6000-1000人。
藤县战役
孙振在战斗的详细报告中说,“敌军官兵320余人,士兵1500余人,士兵5700余人。”]以川军的武器装备来说,是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战果的,而且当时进攻藤县的敌人也就几千人。如果孙珍的数据属实,无疑是全歼日军。孙的歼敌数据明显夸大。
122师师长王志远在战斗的详细报告中说,他的部队“打死敌人约一千人”,124师370师旅长吕康说,他的部队“打死敌人约七八百人”,372师旅长曾素元说,他的部队“打死敌人约六七百人”,加起来就是张玄武说的,“这次战役,共。
加上3月9日前45军的歼敌人数,日军在整个藤县战役中伤亡2500余人。
临沂两次战役
张自忠第一次打电话给李宗仁,说临沂战场“敌人(日军)伤亡四千多人”。而有些著述,如韩信甫的《斗士之台儿庄》,则承认“此临沂之战,全军覆没三千余人”。
第二次中国军队消灭2000多人,俘虏1人。
临沂战役,日军伤亡人数应该在5500人以上。此外,庞炳勋和沈鸿烈海军陆战队以前消灭敌人时,日军伤亡人数应该不低于6000人。
台儿庄战役
中国共产党的《新华日报》在4月7日和8日(1938)报道说,有一万多人被消灭。日本人的数据是11984伤亡。孔先生等史学家认同《新华日报》的数据,认为台儿庄一战中方“胜敌一万余人”,而在整个鲁南地区,“日军阵亡人数超过65438人+06000人”。
其他局部战斗
包括临城、官桥、枣松的20军和汶上、济宁、兖州的3军,日军损失约2000人。
综上,徐州之战日军伤亡26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