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第一中学的历史沿革
当年,莱州知府陈曦(字景福)遵照清廷关于各州县设置学校的指示,创办了“莱州官办中学”。校址选在考院(现云峰山宾馆旧址),但旧路署(现木材机旧址)因准备不足而临时设立。招收1班,学生40人,师范20人,附中。有1个主管,1个主管,4个老师。秦XX(姓名不详)是第一任监事。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
4月,莱州知府陈曦在北海书院设立“校地缴纳局”,以筹集开办中文学校的经费,并以不同的价格处理学校土地。
7月,莱州叶县学田支付局立碑记录学田的交易和本息使用情况。
那一年,当学院的校址建成后,学校立即搬了进去,与此同时,地方官陈曦·施乐明确说明了如何使用学校的资金。(此碑发现于2002年5月1日,现存莱州一中博物馆。)
那一年,秦XX离任,刘启昌接任监事。
清宣彤元年(1909)
当年中学学制由5年改为4年,师范学校增加到两个班,共有9名教师。
清宣彤二年(1910)
第一批学生毕业后离开了学校。
清宣彤三年(1911年)
春季招生1班。
冬天,国文教员赵先生组织了莱州盟,准备反清起义。"我们学校计划大规模地进行光复我们的县城."他被政府调查,派兵镇压。他的四个朋友和学生被捕并被杀害。幸好赵逃过一劫,潜回了老家。
中华民国元年(1912)
那一年,学校改名为莱州中学。刘奇昌离任,刘接任校长。
中华民国第二年(1913)
那一年,莱州中学改为“山东省第十四中学”。刘总裁离任,李浩光接任。
民国三年(1914)
当年,原胶州省立第十六中学和蓝村胶莱中学合并为莱州省立第十四中学,学校更名为山东省第九中学,学生人数增至两个班。那一年,宣彤招收了三年的学生毕业离校。
民国4年(1915)
当年招生1班。
中华民国五年(1916)
当年招生1班。
当年建教室1间,其中教室3间。
中华民国第六年(1917)
当年招生1班。
当年建了1栋,其中5栋。
民国七年(1918)
当年招生1班。
65438+10月65438+4月4日,李浩光校长赴京参加教育部召开的“全国中学校长会议”,会议持续到165438+10月2日。
民国八年(1919)
春季,学校成立校友会,制定校友会总章程,定期出版校友会杂志。
春天,校友会出版了杂志,并上传了校训:真诚(勤奋、谨慎、朴素)和勇气(坚忍、进取、刚毅)。“校友会之歌”是:.....愿我们务实而不虚荣,愿我坚持不懈,有志者事竟成。.....宋为了祝愿未来,想要与鹅湖鹿洞一争高下,正在进行中。"
5月,学生曹、等组织成立“十人团”,声援北京学生五四运动。组织示威游行,取缔日货,筹钱赎路,筹钱义演。并编了一份白话报纸,连同《启功》一文,一起寄给了上海《申报》。
春秋两季,每个新生招收1班。
中华民国九年(1920)
春秋新生1班。
那一年,李浩光校长离任,孙尊山接任校长。
10年(1921)
春秋招收1班(原叫12,13)。
民国十一年(1922)
春季招收14新生1班。
秋季入学15新生1班。
那一年,教育部颁布了“学制改革”,即“任旭学制”,规定中学学制为6年,高中和初中各3年,但学校至今未实施。
民国十二年(1923)
春季招收16新生1班。
秋季入学17新生1班。
那一年实行任旭学制,学校只办初中,学制3年。
那一年,校长孙尊山离任,李浩复职为校长。
民国十三年(1924)
春季招收18新生1班。
秋季入学19新生1班。
当年建了1栋,其中5栋。
民国十四年(1925)
春季招收20级新生1班。
“五卅”运动期间,学生上街游行,支持上海工人运动,揭露英国人在上海犯下的罪行。
6月,山东省第九届中校校友录出版,李浩光校长作序,记载了14至20的教职工和学生名单。
秋季招收21新生,1班。
15 (1926)
春季招收22级新生1班。
秋季招收23级新生1班。
民国十六年(1927)
春季招收24级新生1班。
4月20日,山东省第九中学校友记录公布,记录了19级至24级的教职工和学生名单。秋季招收25级新生1班。
那一年,在该校学生自治会主席郑耀南的带领下,学生游行示威,要求当局取消读经考试的决定。
当年学校执行南京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颁布的校历规定,即秋季开学,寒假两周,暑假45天。放假1天的节假日有:中秋节、重阳节、武昌首义、国庆节(10)、总理生日、冬季节、元旦。节假日有:世界劳动节(5月1)和国耻日(5月9日)。
民国十七年(1928)
开学时,郑耀南借口贴名单被降级为大一新生,实际上却受到了处分。郑耀南严正抗议,愤然离校。
春天,一些学生入学,后来合并到25年级。
春天,王加入了中国* * *,并成为叶县的第一个成员。
6月,军阀刘震年和刘作战,夺取校舍作为兵营,学校被迫关闭。
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
上半年,军阀任与黄凤岐在胶东混战,学校仍被占领为兵营,继续停课至暑假。
暑假期间,战争平息,学校复课。招收27级学生,然后并入25级。
65438年2月公布了《校友录》,记录了22级到27级的教职工和学生名单。
那一年,学校被命名为“山东省第九中学”。李浩光校长离任,朱文晖接任校长,设置教务、纪律、事务三个部门。
中华民国十九年(1930)
春季招收26级新生1班。
3月,按照教育部关于“每年3月12日总理逝世纪念日举行植树活动”的指示,学校宣传植树1周。
7月,23级学生毕业。
秋季招收27级新生1班。
当年省教育厅拨款3622元,用于修缮校舍,购置教学设备和图书。
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年)
春季招生1班,28级新生40人。
春天,国家主席朱文晖离任,彭玉麟(字沛民)接任主席。
7月,24级学生从学校毕业。
7月,中共叶县委派* * *委员余仁乐领导九中、师范的学生运动,成立了学校第一个党小组,由任乐、、韩成久(师范)组成。
8月份招收29名新生1班。
9月,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东北三省后,孙鼎、李殿魁、蒋克明、沈等组织发动学生举行“收复失地”、“抵制日货”的爱国示威活动。
165438+10月,在抗日救亡形势的宣传和语文老师王生初(* * *)、理化老师耿维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28级学生马、王发川、、、、、傅建基,29级学生张京基,
那一年,学校共组织29名应届毕业生参加省考,成绩全部合格,及格率全省1。
当年省教育厅拨款2031元,用于更新改造、购置和运动会经费。
中华民国二十一年(1932)
5438年6月+10月,25级学生毕业离校。
3月,30名新生入学。
春季学校举办大型田径运动会,省办给运动会拨款405元。6月,学校组织军训。因为国民党军官带枪上课,辱骂学生,学生不满。一天晚上,学生们张贴了大标语,如“打倒彭”、“收复失地、还我河山”、“中国万岁!”。彭勾结军警搜查学校,无理将王生初、耿开除学籍,并以取缔“非法书刊”为名,查封双月刊《天外》,学生罢课四天。由于形势所迫,省教育厅免去了校长彭的职务。
17年7月,高祥久被省教育厅责令接任校长。
8月27日,31级新生45人入学。(报名人数126)。
16年9月,军阀刘震年进入叶城,省军(韩复举)也赶到叶城,城内一片慌乱。那天晚上,校长召集全体员工召开紧急会议,讨论避免灾难的措施。
9月17日上午,学生逃离学校回家。下午,刘军占领了学校,并把它作为总部。
65438+2月,战争结束,刘军离开了学校,学校在月底复课。去年底,省政府第208次会议通过了将九中搬迁至平度的议案,迅速传遍了叶县的全校和社会各界。那一年,《九个中学同学录》出版了。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933)
2月10日,在省教育厅的命令下,高祥久校长、教务处梁建昌、办公室主任孟沧州、教育处主任李世英前往平度筹备九中成立事宜。校舍命名为“山东省立第九中学临时校舍”,共有五个院落。至2月23日,九中新址的规划、筹建和改造工作在平度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进展顺利。
同月,因赵、宋鹏程、与当地商量将旧路部地基11亩40多栋楼房转让给学校,省政府将第九中学迁至平度的命令被叫停。学校重建了被战争摧毁的房屋,同时扩建了新校舍,得到了热心教育工作者的帮助。然后设置一个平板来记录它。(这个纪念碑现在还存在于一中)
3月,学校南面一枚地雷(刘震年部留下的爆炸物)爆炸,学校与一位姓崔的菜农相邻。全城震惊,造成学校多处建筑受损,灾情巨大,损失惨重。
春季新增教学设备,包括教学桌椅120套,礼堂板凳12套,桌椅若干,新购买的保险柜、留声机、重物、蒸汽灯等。,并添置了一批图书和仪器,师生的教学和生活设施焕然一新。春天,学生自治组织“九中村政府委员会”成立,27年级学生李子玉被任命为常务主任。
1年5月,学校《半月刊》第一期出版。(共出版12期,5期后改为月刊。)
6月,26级毕业生参加省考,学校成绩在40所学校中排名第七。
7月,26级学生从学校毕业。
秋季入学1班32级新生49人。
秋季,新的学生自治会议成立。28级学生马友焕担任常务理事,修改了学校学生自治会章程。
秋季将所有办公室集中在前楼统一布置,集中办公。克服精神回春,效率差的缺点。
冬季,中共莱阳县委在九中成立支部,梁任支部书记,受莱阳县委领导。
65438+2月31,新年将举办大型娱乐及成果展。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
5438年6月+10月,27级学生毕业离校。
春季招收33名新生1班。
春天,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的指示,学校更名为“省叶县初级中学”。
春天,学校第二届学生自治会成立,29级学生曲殿宝担任常务理事。
到了春天,教务处和训练处将合址,更和谐地训练学生。
春季种植树木200株,木本花卉100株。所有校园空间都种上了草花,办公室前有盆花,还有一个地方可以种绿草。
春天,中共叶县委在九中成立支部,李伯民任支部书记,隶属叶县委。
5月,省教育厅拨款490元购买150册图书和30本杂志。学校的书有3000多本。
5月,冯玉祥从济南到蓬莱,途经叶县时,在省立叶县初级中学对师生讲话,传播抗日救国思想,使学生受到很大教育。
6月,28级学生参加全省第四次毕业考试,学校成绩在48所学校中排名12。
6月,《山东省里耶县初级中学校友录》出版,记载了33级教职工和学生名单。
7月,28级学生从学校毕业。
8月份,1个班级,46名34年级学生入学。
9月29日,《文峰周刊》第一卷第一期出版。(每学期一册,一册12期,共5册60期)
那一年,学校设立了奖学金制度,奖励努力学习的学生。每学年有三个人获奖,每学期奖金30元。秋季,学校第三届学生自治会成立,30级学生张永和任常务理事。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
5438年6月+10月,29级学生毕业离校。
2月招生1班,新生45人。
春季,学校第四届学生自治会成立,31学生李为常务理事。
暑假的时候,芦溪发了洪水,大批难民前来探望。“同学会”发起募捐赈灾活动。
7月,30级学生从学校毕业。
8月份招收36名新生1班。
冬天,学校“抗日救国会”成立。孙耀祖任主席,张光和任副主席。
65438年2月9日,北平爆发学生救国运动。在抗日救国会的统一领导下,全校响应罢课,与莱阳乡教师联手互助,把爱国救国运动推向高潮。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
5438年6月+10月,元旦,31学生毕业离校。
2月,37级1班35人入学。
春天,第六届学生自治会成立,33级学生姜志赏被任命为常务理事。
春季,学校为了减轻学生经济负担,号召学生通过抗日救国会集资入股(每人1元),成立“消费合作社”,低价向学生提供生活用品,年底分红。
7月,32级学生毕业离校。
8月,37年级2班的55名学生入学。
165438+10月,高翔九校长出席全国中学校长会议。
65438年2月,由高相九校长主编的《近四年省立教育》一书出版。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1937)
5438年6月+10月,33级学生毕业离校。
2月,执行部发布《中学课外体育必修试行办法》,下午3点后不安排上课,每天体育运动2小时以上。
6月底,34级学生离校。此时学校共有233名学生,其中男生219,女生14。
7月,卢沟桥事变,县长刘逃离叶县,学校失去正常秩序,处于焦虑状态。
9月,高祥久校长传达省教育厅命令,“省叶县初级中学”解散。
中华民国27-29年(1938-1940)
抗日战争爆发时,学校被迫停课。
民国三十年(1941年)
秋天,西海地委决定筹建西海中学,孙波阿、张灯三、沙晓东负责筹建。
秋天,入学考试在朱涵中心小学举行,并确定了录取名单。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1942)
当初西海中学初一学生两个班(含1正常班)在游助村开学,西海特派专员常西平也是西海中学的校长。学生按军队组织,实行供应制。
5月,张一元成为副总统。
年底,西海特派办教育科科长王喜斋调任校长,张一元任教务主任,沙晓东任总务主任。
年底,张一元被任命为党支部书记,程军和梅红云被任命为副书记。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1943)
春季招收新生1班,称为“永济”。与1942招聘的中学班(“和记”)和师范班(“昌记”)合称为“永和昌”。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1944)
春季招收1中学班,称为“新纪录”,学校称之为“新永和长”。还招收了1班青年教师,被称为“青年录”。
夏天,常吉毕业,原来的“和吉”改为恒吉,永吉改为顺吉,信吉改为基德,学校代码为恒顺德,青年教师班仍为庆忌。
秋天,在西海社的授意下,西海中学和赵琪来联中学在平度大田合并,改名为西海联中,后回到叶县,徐剑波任校长,吴兴帜任副校长,学生约400人。
165438+10月,吴兴帜被任命为校长,惠山被任命为教学主任。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945)
5月,西海联中(含两个联师)与南海中学(原西海中学分校)、梁平联中合并,更名为“西南海联中”,常西平任校长,李欣任新副校长。学校位于平度北部的梁家涧口。在校学生500多人,都是转学生。
9月,八路军解放平度市,学校更名为“西海中学”,李为新校长。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1946)
6月,“叶县中学”在“省第九中学”旧址正式开学,叶县县长王任校长,邓弥任副校长。招收两级新生,其中1班50余人,二级4班200余人。
165438+10月,国民党第一次进攻叶县,学校迁至郭亮马家、邮路台。这时,粉子山战役打响,学校组织了20多人。指导官张清源老师带领团队参加了两个多星期的战场救援。李惠英热情大方,工作充满活力。深得伤员赏识,随即被部队选为军医。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
3月,学校迁至沿海地区的柳林头。
5月,1年级50多名学生毕业,同时招收初三两个班80多名学生。
9月,根据县委指示,学生疏散回家,教职员工随当局转移。28日晚(农历八月14),路过莱阳医院时遭到袭击,老师余和工作人员刘希凡失踪。
65438年10月3日,叶城解放,叶县中学在柳林头复学。后来根据上级指示,迁到夏秋堡,改名为叶坪中学,邓彪任三任校长。
中华民国三十七年(1948)
5438年6月+10月,“西海中学”和“叶坪中学”同时停课。165438+10月,沙河西杜家村西海中学、叶坪中学复学,被称为“胶东区西海中学”。刘仁是副校长,主持工作。
65438+2月,马、阚佐川等人根据西海社的指示,到叶县城内建“西海中学分校”,设在叶县城东南角,以马为校长。教职工14人,两个班(含西海中学本部转来的一个班)在校生约8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