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贤是历史上的酷吏吗?

明初年最精彩的一幕,是明太祖朱元璋与淮西前朝本部的权力斗争,他就是在这一点上开始的。最终以洪武二十六年1393的蓝宝石案告终,朱元璋认为威胁皇权的开国功臣全部被屠杀。在这部剧里,曾经有一个流星般的人物,左成阳仙,中书,迅速崛起又迅速陨落。史书对他的死因含糊不清,非常奇怪,只能推测。

1

1356年,朱元璋攻克应天府,成为影响元末局势的势力之一。杨燹投奔朱元璋在太平兴国翼的元帅府负责文书工作。但从史书上的几条记载来看,杨贤赢得朱元璋的信任,不是靠他的行政能力,而是靠他出色的情报工作。他是朱元璋早期情报组织校准的成员,收集张士诚、方国珍等敌对势力的情报,帮助朱元璋监视国内官员的动向。

杨贤通过与李文忠的交往,真正确立了自己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侄子。朱元璋从小家境贫寒,仅靠李家支撑才得以生存。再加上朱元璋的家族,早死了几十口人,所以他幸存了一个李文忠,所以他对这个侄子特别宠爱。李文忠也不负众望。在朱元璋的教导下,陶文完全精通武术。65,438+09岁开始参军,转战北方,战功卓著。对于这样一个既有战功又有宠信的人,一般人不敢告他,而杨贤却敢。

2

1367年,朱元璋在张士诚消灭了吴栋政权,当即让军务总经理李文忠镇守原张士诚的地盘。与此同时,杨燹被任命为李文忠办公室的助理。名义上是杨显辅佐李文忠,实际上是朱元璋第一次不放心自己的侄子单独掌管一方,让杨显看着。杨燹真的没有给李文忠留面子。他到达后不久,就向朱元璋抱怨李文忠不听话,雇佣了大量的张士诚手下。朱元璋得到报告后,把这些人都抓起来,或杀或流放。通过这一点,朱元璋认为杨贤忠于自己,有能力,不怕得罪人,是个好鹰犬。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大明朝。当年跟着他打天下的淮西老乡,都是升官发财,大权在握。但朱元璋对他们的恐惧也与日俱增,尤其是开国六君之首李善长。李善长,以他的年龄和深厚的资历,堪称淮西循规蹈矩的领袖。此外,李善长掌管中书省、六部、宰相等国家政务。他是所有官员之首,权力压倒一切。为了制衡李善长,朱元璋安排心腹杨显进入中书省,并于1370年7月晋升为二等中书左丞,夺走了李善长的实权。但是到了七月,正当杨显事业得意的时候,突然被朱元璋处死了。

杨贤的一生在一个月内经历了风风雨雨,史书上很少记载。我们只能通过朱元璋的性格来推测。

朱元璋惧怕李善长等人,但明初无论是消灭蒙古元朝残余,还是稳定天下,恢复经济,都离不开淮西循规蹈矩的努力。所以朱元璋当时是想打压这些人的势力扩张,但是没有想到对抗,直接对抗。但杨显不听从朱元璋的指示,不断无端挑衅攻击李善长,激化了矛盾,耽误了不少生意。

最重要的是,朱元璋是一个权力欲很强的人。作为皇帝的鹰犬,杨贤有自己的政治野心,那就是去死。李善长从1353开始跟随朱元璋,对他的性格有很深的了解。所以杨显入主中书省,李善长就开始请病假,放权,以避免朱元璋的怀疑,让杨显在皇帝的支持下掌权。杨宪成在中书当了左丞,杀了刘兵,把汪广洋逼出中书,提拔亲信,树立了自己在朝中的权威。朱元璋对付李善长,是因为担心他的权力会威胁到皇权。他怎么能容忍杨宪成成为另一个李善长?

杨显的身份和后来的锦衣卫一样。他是皇帝监督朝臣的鹰犬。现在这只鹰狗不仅违背了皇帝的意图,还想摆脱鹰狗的地位。朱元璋自然不会离开他。所以当李善长等人弹劾杨显“淫荡”时,朱元璋直接杀了杨显。杨燹死了,但李善长等人并没有得意多久。朱元璋做好准备后,1380年的胡案和1393年的蓝玉案,两次大狱杀了几万人,淮西浔贵也差点被屠杀。

事实上,在封建皇权之下,尤其是遇到朱元璋这样多疑、杀人不眨眼的皇帝时,无论是杨显还是李善长,都没有任何异样,都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杨贤的立场不对,死得又快又诡异,留下了无数的内幕让人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