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厂尿素车间和合成氨车间简介?急?问?

会有变化吗?我也在找,现在找到了。

1974 10一家名为云南天然气化工厂的化肥厂诞生在奔流不息的金沙江边一片贫瘠的沙滩上,一个连地图上都没有标注的偏僻地方。后来人们习惯称之为云化。

35年来,正是这个云天化,从西南一隅一个产品单一的化肥厂,发展成为化肥、有机化工、新型玻璃纤维材料、盐及盐化工、磷矿开采、磷化工等多个行业领先的大型综合性工业集团。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众多同类型同规模企业纷纷将销售收入100亿元列为短期或中期目标的时候,云天化从2005年开始的几年里屡创新高,接连踏上65438亿元、200亿元、300亿元的台阶,产业规模和地位迅速提升,步入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云天化高浓度磷复肥产能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玻璃纤维新材料产能全国第二,经济效益全国第一;磷矿开采规模和磷化工产品生产能力居全国首位。云天化也昂首挺胸,位列中国化肥企业百强榜第一。

不可能变成可能。

从65438年到0972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中国经济损失惨重。这时,党中央、国务院开始着眼于规划国民经济发展,制定了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非常著名的“四·三计划”。该计划计划进口一批总造价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和单机,这是新中国第一次打开大门从西方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其中包括引进大化肥13套,大化纤装置4套。这些直接用于保证人民温饱的投资占当时总投资的63.8%。云天化开工的30万吨合成氨和48万吨尿素装置是本次“四三计划”引进的13套大化肥装置之一。

但是,这个大型化肥厂要落户云南,还是一个曲折的经历。

据原云天化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云天化第一任厂长陶尊范介绍,当时13套大化肥装置全部采用天然气和石脑油,由于进口设备的运输要求,需要有一个大型水运码头与通江出海。由于云南既无油气原料,也无大型水运码头,原规划的13套大型化肥厂无一位于云南。但云南是农业大省,也是烟草种植基地。当时急需一大批化肥。为此,云南省政府和省石化厅成立了以省委副书记郭超为首的项目指挥部,全力争取项目成功。

据指挥部分析,要想拿下这个项目,首先要解决两个难题:一是要在气源附近选址,二是要解决大规模运输问题。指挥部一方面组织人员在四川金沙江附近寻找厂址,另一方面积极跑项目,要求有关部门把原来建在四川的三大化肥厂之一放在云南。

当时,陶尊范带着省石化厅和四川省第一化工设计院的工作人员,从宜宾沿金沙江西岸勘察现场。他们跋山涉水,来回寻找,但一路看到的地形都是高山峡谷,做旅游景观还可以,但不可能建大厂。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三个适合建厂的河漫滩,一问,还是属于四川的地界。多次侦察未果,他们只好向总部领导请示:云南的大化肥厂能不能建在四川?有领导开始思考:能不能和四川省商量,把这个地方让给云南?

可想而知,操作人的设备,夺走人的土地,有多难。但是好事多磨,就这么定了。很快,包括现在云天化水富基地的土地在内的三个乡镇从四川划到了云南。作为交换,攀枝花市对面原本属于云南的三个乡镇划给了四川。

同时,总部派了有能力的人去北京跑项目。起初,他们得到的答案是:这个13套大化肥厂建在哪个省?这是毛主席亲自批准的。如果要更改,必须得到主席的批准。1973年9月,郭超见到了时任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的谷牧。谷牧说:“四川有很多天然气。你离四川很近。能不能在四川附近找块地,向四川要点气?”这样,云南就有条件建大型化肥厂了。“经过多方努力,总部创造了所需的条件,然后想尽一切办法向毛主席汇报了意见,最后得到了主席的批准,在云南重建了这个装置。

就这样,云天化终于有了重生的地方。云天化从最初构思的那一刻起,就凝聚了第一代云天化人的心血。

1974年9月,云天化建设项目破土动工。全省130多个单位的1万多人参加了这场“战役”。在这片多岩石的荒地上,建筑工人住在油毡棚里,喝着泥水。但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克服了施工任务重、施工难度大、运输战线长等诸多困难。仅用了34个月26天,就高速度、高质量地建成了云天化。后来,这个建筑项目还获得了国家银质奖。1977年8月零时,云天化尿素装置投入试运行,实现了一次开车成功。

斯东扬设备

创业难,保住更难。

建厂之初,由于处于四川天然气管道末端,云天化的天然气供应经常承压。然而,工厂的进口设备使用的是20世纪60年代的国外技术,有些已经落后,有些不符合中国国情。当时最麻烦的是装置的每个泵都是靠汽轮机驱动的,不好控制,消耗天然气。本来天然气作为原料就不够用,还有一部分作为燃料气,这让天然气的供应更加捉襟见肘。为此,云天化人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和勇气,大胆改造进口设备。冷却塔循环水泵的动力涡轮装置是用气大户,他们就从它入手,改造成电机驱动,节省了大量的天然气原料,提高了化肥产量。就这样,云天化先后进行了182次改造,将全厂透平装置改为电机驱动,节约了1/6的年供气量作为原料气,保证了生产。1979 12.23,云天化合成氨装置首次达到年产30万吨,达到该厂标准。1980年,云天化合成氨装置还率先创造了国内同类装置连续运行312天的最高纪录。1985年,云天化的主要产品金沙江牌尿素荣获中国大化肥企业中第一个国家产品质量金奖。

此后,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云天化经历了三次重大技术改造。

1988云天化是中国第一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引进美国凯洛格公司五项氨转化技术、意大利Snam公司尿素水解装置和瑞士casali公司氨合成塔的大型化肥企业,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改造。技术改造非常成功。改造后一年节约天然气3690万立方米,可增产合成氨2.69万吨,经济效益1058.76万元。看到云天化仅用11天就完成了世界先进的氨合成塔的改造后,瑞士卡萨利公司的专家Rambe激动地说:“你们的改造速度很快,质量很好,是世界上最快最好的!”

1994,云天化围绕节能降耗的目标,开始了大转型。尿素装置共引进国外设备5台(套),国产设备11台(套)。其中,由于冷却塔工程工程量大,云天化选择了边生产边施工的方式,开创了国内大型化肥冷却塔不停机更换木质构件的先河。这个改造是在1995完成的。评估结果表明,该装置综合节能水平达到1.229吉焦/吨氨,年节能量相当于1.24686立方米天然气,增加经济效益2431.5万元。

2002年,云天化投资3.4亿元对大氮肥厂进行了又一次重大改造。改造后,工厂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合成氨日产量由1145吨增加到1500吨,尿素日产量由1750吨增加到2300吨。公司实现年增7495万元。但如果从国外进口同等产能和规模的生产设备,至少需要6543.8+08亿元。

通过不断的技术改造,云天化大氮肥厂的产能从30万吨合成氨和48万吨尿素增加到50万吨合成氨和80万吨尿素。在大幅降低能耗的同时,企业实现了低成本、内涵式的良性发展,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始终处于国内大型化肥生产企业前列。

创下两项世界纪录

对于大型化肥生产企业来说,确保装置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运行是实现优质高效生产的基础。以云天化为例,其合成氨、尿素装置安全运行的每一天都能为企业创造400多万元的产值;汽车每少停一次,企业可增加产值近千万元,同时可避免近20万立方米天然气直接排入大气。

早在云天化成立之初,作为提高大化肥厂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公司就引入了“长周期”的概念。业界将该设备命名为“百日红”,可安全连续运行100天。多年来,云天化以追求生产设备“百日红”的长周期运行为核心目标,实现企业的优质高效生产。截至目前,云天化合成氨、尿素装置已成功实现67个“百日红”。

在争创“百日红”的基础上,2005年6月5438+2月65438+5月,云天化的合成氨和尿素装置均实现了安全连续运行350天,不仅打破了国内分别连续运行312天和314天的纪录,而且超越了国际同类合成氨和尿素装置的同步连续运行纪录。时隔三年,云天化再次超越自我,续写传奇。2008年9月23日,云天化实现合成氨装置和尿素装置连续运行400天,再次刷新世界纪录。

采访云天化集团现任董事长、党委书记董华时,云天化连续创造装置长期运行世界纪录的秘诀是什么?董华说:第一,要看设备本身的先进性、可靠性和维修的技术水平;二是依靠生产操作人员的素质和技术能力以及劳动力的培训和建设;三是要有有效的制度保障。长期以来,云天化坚持严格的工厂管理,狠抓企业管理,夯实管理基础,建立了企业标准化体系,使企业管理日益规范和加强。云天化先后获得30多个国家级荣誉称号、100多个省部级荣誉称号,成为云南省工业企业的一面旗帜和全国同行业先进企业。

2008年7月31日下午10左右,伴随着瓢泼大雨,一声巨大的雷电从天而降,导致公司主电路跳闸。当晚正常运行的8个装置中,除了合成氨和尿素两个装置(由汽轮机供电,无电)外,其余全部停止运行,全厂4台锅炉中也有两台停止运行。合成氨尿素厂蒸汽压力表指针抖动,从3.8 MPa降到3.5 MPa。当时生产线上的工人都屏住了呼吸。众所周知,一旦蒸汽压力降至3.4 MPa,氨厂和尿素厂就必须停工,造成全厂非正常停工的巨大损失。关键时刻,员工自发赶到生产现场,凭借熟练默契的配合和日常积累的丰富操作经验,全面恢复了系统的正常运行。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忙碌,蒸汽压力表的指针终于慢慢上升,设备运行逐渐恢复正常。地方上,人们的心放下了,笑容绽放在脸上,车间里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

正是由于职工队伍的长期建设,这样的突发事故才化险为夷,保证了装置的安全长期运行,创造了世界纪录。

一连串的“第一”

在云天化的发展历史上,有两个具有重大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值得关注:一是1997,作为全省首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获得国有资产授权的双试点企业,云天化完成公司制改造,成为云南省政府授权的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是2000年,云天化从位于川滇交界处的企业发源地水富县出发,将集团总部迁至中心城市昆明。

3月28日,1997,云南省政府在昆明国际贸易中心举行云天化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庆典大会。至此,云天化集团公司成为云南省首家既是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又是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试点的企业。之后由集团公司独家发起,以合成氨、尿素等生产经营资产作为投入,通过社会集资成立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同年7月,云天化向社会公众成功发行6543.8亿股,云天化股份共募集资金6.07亿元。

与此同时,云天化在组织架构和管理方式上进行了重大调整。云天化集团公司和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管理职能分离,管理机构单独设置。集团公司成为投资决策中心、资本运营中心和监督控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生产经营任务,成为利润中心。云天化逐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1997通过整体重组获得市场主体资格后,云天化资本运作进入发展快车道。云天化通过内部引进和外部沟通、资产重组、参股等形式,大规模进行资本运作,实现了低成本的产业扩张。水富有机化工基地建成后,云天化以1999首次收购重庆国际复合材料公司70%的股份。2000年,云天化收购云南红河磷肥厂;2001,云南化工学院并入云天化集团;2002年,云天化投资成立了云南江川天湖化工有限公司和云南天创科技有限公司,这一系列的大手笔为云天化打造有机化工、新型玻璃纤维材料、高浓度磷复肥、精细磷化工四大产业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0年总部搬迁时,云天化在区域中心城市昆明建立了永久指挥中心和产业发展基地,使云天化集团在资源、信息、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获得了更大的空间。

自2002年以来,云南省启动了两轮深化国企改革和行业整合。年底,云天化集团按照“氮磷结合,氮磷带,氮磷促,互动融合,双向发展”的思路,一方面投资建设天安化工50万吨/年合成氨项目,与云南磷复肥基地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利用行业整合控制傅锐化工的契机,加快“836”国家示范工程建设,使云天化集团高浓度磷复肥产能跃居全国第一。

2003年,云南盐化股份有限公司、云南袁波实业有限公司通过股权转让进入云天化;同年,云天化委托云南鸿运氯碱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资产和业务重组。云天化将红云氯碱的主要生产设施并入云南盐化工公司,初步建立了盐及盐化工产业平台。当时,云天化还收购了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42.34%的股权..

2005年,云南马龙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股权收购进入云天化,公司进一步建立了磷化工业务平台。同年,云南省政府实施新一轮整合重组,云南云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青依兰(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化工建设公司、云南三环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剩余股份进入云天化。

2006年9月,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加快培育一批国内一流大企业集团的总体要求,为满足集团积极应对市场竞争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云天化将旗下5家磷复肥企业整合为1家,成立云天化国际化工有限公司,国际化工公司成立后, 公司组织架构迅速建立,内部管理秩序逐步步入正轨,整合重组后的协同效应初步显现。 2007年,5家企业由“三盈二亏”转为“全面盈利”,企业市场话语权迅速增加,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整合重组后,云天化国际公司年产高浓度磷复肥420万吨,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短短几年间,依托历史机遇赋予的良好政策环境,以及多年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清晰准确的战略定位,云天化不断做大做强化肥,快速发展玻璃纤维和磷矿开采,稳步发展有机和氯碱,积极发展磷化工,大胆涉足煤化工,进一步巩固化肥、有机化工和新项目。

目前,云天化拥有30多个主要产品,其中5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称号。公司高浓度磷复肥产能全国第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磷矿开采规模居全国第一;黄磷产能居世界第一;三聚磷酸钠产能居世界第三;单套高浓度氮肥生产设备生产能力居全国首位;玻璃纤维产能居全国第一;单位产品效益全国第一。这些“第一”为云天化成为世界级化工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