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西方哲学家的简历、主要观点和原文

泰勒(θ α λ泰勒斯,约生于公元前585年)是古希腊哲学家,古希腊七贤之一,米利都学派创始人。出生于希腊繁荣的港口城市米莱,据说他曾游历埃及等地,测量了金字塔的高度,并成功预测了一次日食。

泰勒认为一切都是由水组成的,水是万物之源。这个观点可能是看到海水蒸发的过程形成的。据传说,他的座右铭是“水是最好的”。泰勒还宣称“万物皆有上帝”。泰勒对希腊哲学有重要影响。据说阿那克西曼德是他的学生。还有一个传说是毕达哥拉斯早年拜访了泰勒并听从他的建议去了埃及进行研究。

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40年~公元前480年)是古希腊哲学家,艾菲尔学派的创始人。出生在艾菲尔,一个贵族家庭。他的文章晦涩难懂,充满了隐喻。赫拉克利特的理论是以毕达哥拉斯的理论为基础的。他借用毕达哥拉斯的“和谐”概念,认为对立和冲突的背后有一定程度的和谐,但协调本身并不引人注意。他认为冲突让世界充满生机。赫拉克利特也认为火是万物之源,“万物为火所代替,火也为万物所代替。”赫拉克利特还认为,一切都是流动的,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他的名言是:“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因为这条河和这个人都不一样。”苏格拉底因此称赫拉克利特为“流浪者”。赫拉克利特的对立理论指出,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不了解恶就不可能了解善。赫拉克利特认为上帝是覆盖整个世界的东西。但他经常用逻各斯(即理性)代替上帝。他认为世界上有“普遍的理性”来指导自然界发生的一切。

毕达哥拉斯(希腊语∈υθαγ?ρα?约580-500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和音乐理论家。出生于萨摩斯岛,早年游历埃及,后定居意大利南部城市克罗顿,并建立了自己的俱乐部。公元前510年,毕达哥拉斯因为反对派的叛乱,再次迁往梅达彭顿,直至去世。毕达哥拉斯的哲学受俄狄浦斯的影响,有一些神秘的因素。他认为社会上有三种人,灵魂属于轮回的结果。但同时,从毕达哥拉斯开始,希腊哲学开始产生数学的传统。毕达哥拉斯用数学来研究音乐,由此产生的“和”的概念也对后来的古希腊哲学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毕达哥拉斯也是发现毕达哥拉斯定理(西方也称毕达哥拉斯定理)的第一人。

在宇宙学中,毕达哥拉斯结合了米利都学派和他自己关于数字的理论。他认为世界有很多但有限,坚持地球是圆的,但他抛弃了米利都学派的地心说。毕达哥拉斯对数学的研究也产生了后来的唯心主义和普遍主义。也就是说,懂事和懂事是有区别的。感性的东西是完美永恒的,感性的东西是有瑕疵的。这一思想被柏拉图发扬光大,从此统治了哲学和神学。

苏格拉底(希腊语:∑ρρ?τη?(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的一个学生,是柏拉图和柏拉图的学生,也被称为“希腊三贤”。生于佩里克莱斯统治的雅典黄金时代,死于雅典的衰落。(伯罗奔尼撒战争后三十人暴君集团覆灭后的时期)。出身贫寒,父亲是雕塑家,母亲是助产士。苏格拉底是一个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充满传奇色彩,褒贬不一。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他一生没有写作,他的言论和思想多见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如《苏格拉底言行录》。苏格拉底最后因为触犯了当时权贵的利益,被迫喝下有毒的紫罗兰汁而死。他的职业生涯长期依赖于教育。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独特,经常以启发和辩论的方式进行教育。苏格拉底是柏拉图哲学路线的创始人。苏格拉底重视伦理,是古希腊第一个提出用理性和思维寻找普遍道德的人。他是道德哲学的创始人。他强调道德是由理性引导的,所以“德性即知识”,认为善源于知识,恶源于无知。在欧洲哲学史上,首先提出了唯心主义的目的论,认为一切都是上帝创造和安排的,反映了上帝的智慧和目的。提出“认识自己的无知”的命题,认为只有放弃对自然的追求(因为那是上帝的地盘),承认自己无知的人才是聪明人。最有知识的人是上帝,知识最终来自上帝。真正的知识是服从上帝。在逻辑学上,亚里士多德认为苏格拉底提出归纳论证,从具体事实中找出确定的论据,注重用一般定义的方法来准确解释概念。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认为对错是有标准的。据说苏格拉底家庭生活不幸,妻子是个泼妇。

柏拉图(希腊语:∏ λ?τ ω ν,英文: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是古希腊哲学家,其主要哲学思想是唯心主义,对西方哲学思想影响巨大而深远。原名阿里斯托尔茨,他在家族中排行第四。柏拉图被他的体育老师取了个绰号。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理想国》是他最重要的作品。柏拉图出生在雅典,接受了良好的贵族教育。大约二十岁时,他开始跟随苏格拉底。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死刑,柏拉图逃往麦加拉避难。后来,他游历了各地,包括西西里、意大利南部、埃及等地。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回到雅典,创建了学院。学院的名字与学院的地址有关,学院的位置与传说中的希腊英雄学院有关,因此得名。书院是西方最早的教学机构,是中世纪西方发达的大学的前身。该学院存在了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关闭。该学院受毕达哥拉斯影响很大,课程设置类似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传统课题,包括算术、几何、天文学和声学。公元前367年,柏拉图再次旅行。此时,该学院已经成立20多年了。他来到锡拉丘兹,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但被强行流放。公元前360年,他回到雅典,继续在学院里讲课和写作。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都是以对话的形式记录下来的。在柏拉图的对话录中,有很多是以苏格拉底的名义进行的对话,所以很难区分苏格拉底的思想和柏拉图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希腊语:α ρ ι ο ο?λ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他总结了自泰勒斯以来古希腊哲学发展的成果,第一次将哲学与其他科学区分开来,开创了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和生物学的独立研究。他的学术思想对西方文化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亚里士多德把科学分为:(1)理论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和后来称为形而上学的第一哲学);(2)实用科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战略与装饰);(3)创造的科学,即诗学。

简介

说到古希腊哲学,就不得不提到三个连续的人物: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三人一起创立了今天的西方哲学。亚里士多德虽然是柏拉图的学生,但他的观点和柏拉图有很多不同。柏拉图是理想主义者和理性主义者。柏拉图认为,我们的物质世界其实是一个不完美的世界,背后有一个完美的“观念世界”。另一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来自我们的感官。因此,实际上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开创了后来的科学方法。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今天仍然存在。大部分是教科书式的文献,很多甚至是亚里士多德学生的笔记。中世纪早期,由于新柏拉图主义的盛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没有被翻译。但在12世纪,亚里士多德主义开始兴起,他的著作被翻译成各种欧洲语言,形成了中世纪晚期的经院哲学。这种哲学后来被早期现代哲学家如伽利略和杜卡尔所驳斥。

一生

亚里士多德出生在色雷斯的斯塔基拉,他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的医生。公元前366年,亚里士多德被送到雅典的柏拉图学园学习,在那里生活了20年,直到他的老师柏拉图去世。柏拉图死后,亚里士多德离开了雅典,因为学院的新领导更同情柏拉图哲学中的数学倾向,这让亚里士多德无法忍受。但从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虽然不同意波塞冬等学园新领导的观点,但仍与他们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离开学院后,亚里士多德第一次接受了他以前的同学赫米阿斯的邀请,去参观小亚细亚。赫米亚当时是小亚细亚沿岸的米西亚的统治者。亚里士多德也在那里娶了赫米阿斯的侄女。但在公元前344年,赫米阿斯在一场暴乱中被谋杀,亚里士多德不得不离开小亚细亚,随家人前往米泰里尼。三年后,亚里士多德被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召至故乡,成为当时年仅13岁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古希腊著名传记作家普鲁塔克认为,亚里士多德向这位未来的世界领袖灌输了道德、政治和哲学教育。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亚里士多德也利用了自己的影响力,在亚历山大大帝的思想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在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下,亚历山大大帝始终关心科学,尊重知识。然而,亚里士多德和亚历山大大帝的政治观点可能并不完全相同。前者的政治观建立在衰落的希腊城邦之上,而亚历山大大帝建立的中央集权帝国对于希腊人来说无异于蛮族的发明。公元前335年腓力死后,亚里士多德回到雅典,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学校。学院的名字(吕克昂)是以阿波罗神庙附近的狼杀手(吕克昂)命名的。这期间,亚里士多德一边讲课,一边写了很多哲学著作。亚里士多德讲课时有在走廊和花园散步的习惯。也正因为如此,书院的哲学被称为“逍遥哲学”或“流浪哲学”。亚里士多德这一时期的作品也很多,主要是《自然与物理学》中关于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内容,使用的语言比柏拉图的对话录晦涩得多。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基于课堂笔记,有些甚至是他学生的课堂笔记。所以有人把亚里士多德视为西方第一本教科书的作者。亚历山大死后,雅典人开始反抗马其顿的统治。由于与亚历山大的关系,亚里士多德被指控不虔诚,不得不在加莱避难。他的学院移交给了狄奥弗拉斯图。一年后,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因为一场多年积累的疾病去世。关于他因为无法解释潮汐现象而投毒或跳海自杀的传言完全没有根据。

哲学

亚里士多德虽然是柏拉图的学生,却是第一个公开批判柏拉图的人。他特别反对的是柏拉图哲学中关于数学的部分。有人认为,当时的亚里士多德虽然熟悉数学,但他从来没有理解过柏拉图的数学。此外,亚里士多德还批评了柏拉图的相论。虽然他认同一个事物的“形式”是不可改变的,但他认为这个“形式”本身并不存在,而是人们感受到真实的事物后形成的概念。所以他认为“形”其实就是事物本身的特征。他指出,我们的任何想法或概念都是通过感官进入我们的意识的。但亚里士多德并不否认人是理性的。正是有了理性,人们才能区分不同的感官印象。但同时他指出,在人类感官体验任何事物之前,理性是完全真空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存在因果关系。他认为自然界有四种不同的原因。古希腊人的“因”的概念不同于现代的“因果”的概念。“因”对应“为什么”,不对应“结果”。即客观原因、物质原因、动力原因和形式原因。亚里士多德提出了逻辑学中所谓的三段论。在接下来的两千年里,他的理论一直是西方唯一公认的论证形式。在伦理学上,亚里士多德强调了所谓的“中庸之道”。这可能类似于希腊自然主义哲学家的“和谐”概念。他认为人不应该偏向任何一个极端,只有平衡才能过上幸福和谐的生活。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除非生活在社会中,否则就不是真正的人。他还提出了三种好的政治制度:君主制、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他称之为“政体”)。

科学观

亚里士多德标志着古希腊科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因为他是最后一个提出整个世界体系的人,也是第一个从事广泛经验考察的人。在天文学中,亚里士多德创立了运行的天体是物理实体的理论。在物理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只有在一个不断作用的推动者的直接接触下才能保持运动。亚里士多德认为,“真空”不可能存在,因为空间必须充满物质。只有这样,物理效应才能通过直接接触传递。后世的物理学家牛顿指出了亚里士多德论断的谬误,指出“力不是保持一个物体运动的直接原因。”力只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说,在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大厦建成之前,整个西方世界都被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统治着。

艺术观

在戏剧方面,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第一部探讨古希腊悲剧艺术的总结性著作。在他的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模仿理论,认为悲剧“用一定的长度描述严重的事件和模仿行动;目的是唤起怜悯和恐惧,导致这些情绪的净化;主角经常遭遇意外的不幸,导致悲剧的发生,于是悲剧的冲突就变成了人与命运的冲突。“这是艺术史上第一次讨论戏剧的本质,这也开创了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传统。他的观点后来被古罗马的贺拉斯发展到诗歌艺术中,间接影响了整个西方艺术史..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公元前212)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出生于西西里岛的锡拉丘兹。阿基米德去过亚历山大。据说他在亚历山大居住时发明了阿基米德螺旋提水器,至今仍在埃及使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罗马军队围攻叙拉古,最后阿基米德死于罗马士兵之手。

科学成就

阿基米德发明了用于天文测量的十字测角仪,并制作了测量太阳与地球夹角的仪器。他最著名的发现是浮力和相对密度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的表观重量等于液体的重量,后来以阿基米德原理而闻名。在几何方面,他创造了一种求圆周率的方法,即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他一生致力于体积和浮力的科学研究。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当国王让金匠用纯金打造皇冠时,国王因为怀疑金匠添加了杂物,就让阿基米德鉴定。阿基米德一直在思考鉴别的方法。就在他进浴缸洗澡看到水溢出的时候,他实现了利用浮力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他兴高采烈地跑出浴室,喊道:“我找到了!”我一时忘了我是裸体的。此外,阿基米德还在几何方面取得了数学成就。阿基米德是第一个谈论科学的工程师。他在研究中使用了欧几里德的方法,先假设,再用严密的逻辑推导出结果。他不断地寻找一般原则,并将其应用于特殊项目。他的作品总是融合了数学和物理,所以阿基米德成为了物理学之父。他把杠杆原理运用到战争中,他为赛拉斯鸽子辩护的事迹广为人知。他还用同样的原理导出了一些球体和旋转体(椭球体、旋转抛物面、旋转双曲面)的体积。此外,他还讨论了阿基米德螺线(例如苍蝇从匀速旋转的转盘中心向外走留下的轨迹)、圆、球、圆柱的相关原理及其成果。阿基米德有效地利用了欧几里得的逼近概念。他提出圆内接多边形,类似的圆外接多边形。当边数足够大时,两个多边形的周长会从上到下逼近圆的周长。他先用六边形,然后把边数一个一个的翻倍,直到达到96边形。π的估计值在3.14163和3.14286之间。此外,他还计算出球的表面积是最大内切圆面积的四倍。并且他推导出了圆柱内接球体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二,这个定理就刻在了他的墓碑上。

工作

方法学

浮体上

这本书讨论了物体的浮力,并研究了旋转弹丸在流体中的稳定性。

在球和圆柱上

这本书从几个定义和公理出发,推导出50多个关于球和圆柱体的面积和体积的命题。

平面图形的平衡或其重心

本书以几个基本假设为基础,通过严格的几何方法论证力学原理,并求出一些平面图形的重心。

沙子计数器

这本书主要是设计一个可以表示任意大数的方法。

杠杆上

关于裂锥曲面和球面

抛物线的求积

在螺旋上

让-雅克·卢梭(1765438+2002年6月28日-65438+2078年7月2日)是瑞士和法国的哲学家、作家和政治理论家。卢梭出生在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祖上被从法国流放到瑞士。因为家境贫寒,他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做过学徒、打杂、家庭秘书、老师、流浪音乐人等。后来被通缉,流亡国外。最后是巴黎东北部的厄门农维尔。他母亲在他出生后就去世了,而他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他。卢梭提出,在自然状态下(动物的状态,人类文明和社会出现之前的状态),人本质上是善的,是“高贵的野蛮人”。好人被他们的社会经历折磨和侵蚀。而社会的发展导致了人类的不幸延续。卢梭的《论艺术与科学》(1750)强调艺术和科学的进步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好处。他认为知识的积累加强了政府的统治,压制了个人自由。他总结说,物质文明的发展实际上摧毁了真诚的友谊,取而代之的是嫉妒、恐惧和怀疑。描述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契约论》大概是卢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它以“人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这句话开篇。这本书出版于1762年,当时无人问津,但后来却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反映西方传统政治思想的著作之一。与其早期作品相反,卢梭认为自然状态是没有法律和道德的动物状态,好人只是因为社会的出现而存在。在自然状态下,人们经常要相互竞争。通过与他人联合,人们可以面对更多的威胁,所以每个人都愿意联合。人们团结起来,作为一个集体存在,这就形成了一个社会。社会契约是关于其成员社会地位的协议。在《论不平等》中,卢梭试图将政府的出现解释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契约。人们之所以愿意放弃个人自由,被他人统治,唯一的原因就是他们看到,在一个有正式政府的社会里,个人的权利、幸福和财产能比在一个人人只关心自己的无政府社会里得到更好的保护。但是,卢梭也指出,原始契约有明显的缺陷。社会上最有钱最有权的人“欺骗”大众,让不平等成为人类社会永恒的特征。他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到,应该重新考虑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契约。政府不应该保护少数人的财富和权利,而应该关注所有人的权利和平等。无论什么形式的政府,如果不对每个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负责,就会破坏作为根本政治权威的社会契约。这一思想是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的基础。事实上,毫不夸张地说,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都是卢梭抽象的社会契约论的直接结果。卢梭是最早抨击私有财产制度的现代作家之一,因此也被认为是现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之一(见马克思)。同时,他质疑大多数人的愿望是否一定是正确的。他指出,政府应该排除多数人意志的影响(见民主),捍卫自由、平等和正义。卢梭政治哲学中最重要的原则是,政治不应脱离道德。当一个国家不能以德服人的时候,它就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职能,也就无法建立起对个人的权威。第二个重要原则是自由,捍卫自由是建国的目的之一。卢梭的教育观深刻影响了现代教育理论。他降低了书面知识的重要性,并建议儿童的情感教育应先于理性教育。他特别强调通过亲身经历来学习。

“让我们回归自然”

在他早期的作品中,他把自然描述为原始人生活的原始状态。后来在伏尔泰的批判下,他把自然描述为建立自己的人格和个人世界的过程的自发性。所以,自然意味着内在的状态,完整的人格,精神的自由。相比之下,社会在文明的幌子下被禁锢和奴役。所以回归自然就是要恢复这种自然过程的力量,摆脱外界的各种压迫和文明的偏见。1782出版的自传《自白》是最早也是影响最大的自曝作品之一,毫不掩饰个人丑陋,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国作家郁达夫深受卢梭自曝风格的影响。

卢梭被安葬在巴黎先贤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