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与气功有关的

徐克笔下启功先生的坚定和纯洁

启功,白族,满族,1912年7月26日出生于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联名誉委员。他是教育家、文物鉴定专家、古典文学专家、语言学家、书法家、画家、诗人。著有《启功书画集》、《启功手稿集》、《诗文律动论文集》、《中国现象论文集》、《启功韵》、《启功序》、《启功多余字》、《书上绝句》等。

启功先生是我崇拜的长者,我从不否认这种崇拜。崇拜是一个很重要的词。在我到了必须为自己的言行负责的年龄后,我几乎没有用过它,但我毫不犹豫地把它用在了启功先生身上。是因为他超凡脱俗又意味深长的书法吗?还是因为他包罗万象,知识渊博?要我说,这些都令人敬佩,但不足以构成崇拜的理由。我敬佩启功先生,是因为他独特的人格魅力:谦虚善良,淡泊名利,豁达包容。当我怀念启功先生时,我首先想到的不是他的学识或书法,而是他的人格。在我看来,启功先生几乎是完美的。

启功先生有一件古言,题词是:“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齐先生将自己的小卧室兼书房命名为“鉴景居”,并改名为“鉴景翁”。十几年前,我第一次看到这个碑文的时候,只是把它当做齐先生的一个自我鼓励;随着这些年来对齐先生认识的加深,我才真正意识到“坚定”“干净”这两个字并不是齐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

先说“坚定”。坚强,坚定,坚定,坚决。在人们的印象中,启功先生是一个非常幽默随和的老人,似乎有更多柔软的成分。但在我看来,齐先生的性格中有很多“刻板”的成分。王先生总是很谦虚,但他从不随波逐流。在原则问题上,他毫不含糊。谁要比真相,谁也没办法。我认真见过他几次。比如,他对有人假冒他的书法是超然的;然而,当他发现有人冒用他的名字鉴定古代书画,并在赝品上用他的名字题字时,王先生非常气愤。他特意打电话给我,在报纸上为他声明:从今以后,启功不再为任何个人鉴定字画真伪,不再为任何个人收藏的古代字画签名。他严肃地说:“我必须对这种行为说话,这和编造我的假话是不一样的。这是打着我的名义欺骗别人。对于这种犯罪行为,我将保留追究刑事责任的权利。”公告出来后,齐先生的很多朋友都不相信他能做到,因为他们知道齐先生很随和,很好说话。但王先生真的做到了他所说的,在文物鉴定界留下了佳话。这件事已经过去10年了,我还能回忆起启功先生当时严肃而焦虑的表情。

启功先生的书法名扬天下,求字之人趋之若鹜。齐先生是一个有心机的菩萨,很少拒绝别人,几乎是要什么给什么。但涉及到恋人,即使对方承诺很多钱,齐先生也不会假装用词。一个商人曾请齐先生题写匾额,齐先生拒绝了。也有人怪齐老师没面子。齐先生说,我对他还是客气的。这个人没有诚意,我今天要让他知道什么是诚意。齐先生题字,总是先问“简体字还是繁体字”。尊重他人是他的习惯。但每当他题写一本书或牌匾时,他都必须写简体字。有人问他爱写简体字吗?他认真地说:“这不是他爱不爱写的问题,也不是他长得好看不好看的问题。汉字的规范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法律规定什么我就得执行什么。”

说“网”。干净,干净,干净,没有杂质。有一本关于启功先生的书叫《静静的河》。这个名字真好,很形象地概括了先生的魅力先生不是巍峨的山,屹立在云端;也不是汹涌澎湃的大海,汹涌澎湃;他是一条安静的河——安静、平和、清澈。他赤子之心,思想自由,置生死于度外,视名利如鸿毛。几年前,他用卖字画的钱成立了一个“奖学基金”,但不是以自己的名义,而是以老师陈远(李云饰)的名义;他无偿为他人创作了许多书画作品,也多次向希望工程捐款资助失学儿童,而他本人却一直过着简朴生活的清贫生活。

王先生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很多人都想认识他。有的人见面后要写一两篇文章(有的根本没见过),有的不准确。在这方面,启功先生总是相当达观,并不在乎。“开门放风,人就低头挨骂。”但他一直坚决反对为他写传记。他曾自言自语道:“自惭形秽无非善恶,发大财是良心。”他不想要虚名。他不认可人家给他的“家”,只认为自己是老师。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笑话说,启功先生因为身体不好,闭门生病,但被不断的来访者惹恼了,于是写了一张纸条,用他一贯的幽默贴在门上:“大熊猫生病了,所以拒绝探视!”从此,他得到了“大熊猫”的绰号。这个笑话流传很久了,很多人都信。有一次,齐先生严肃地要我替他“辟谣”:“外面有人说自称大熊猫,都是别人误传的。”“其实我写的是:‘我开始冬眠,谢绝来访。敲门推门会被罚一元。”“齐先生说。“我还有自知之明,怎敢自称国宝?”这件事虽然对齐老师来说只是个玩笑,但也能看出他的认真和谦虚。

我特别喜欢启功先生写的一副对联:“我能与一切先贤同甘共苦,不为世事所动。”我觉得这是对“坚定”和“干净”两个字最好的注解。启功先生的正直、诚实和高尚的品格受到赞扬。他心胸宽广,淡泊名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用“坚定”和“纯洁”这两个词来概括他的性格、操守、兴趣乃至整个精神世界,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我一生中最勤奋有效的职业之一就是书画鉴定。我从实践中总结了七大禁忌,或者说社会阻力容易带来的不公平,即一、皇权,二、贵,三、长,四、护短,五、尊贤,六、远害,七、迁就群众。总之,前三个来自社会权威的压力,后四个来自评价者的自私。

让我们举个例子:以我尊敬的张晓彬先生为例。他是我的前任。因为和他熟悉,所以说话很随便。晚年,他收藏了一幅清朝的画。恰好元代有一位同名画家。有人给这幅画加了后记,说这幅画是元代那位画家的。我和先生写了一篇文章来澄清这个问题,张先生得知后很不高兴。他再看到我们时,用训斥孩子的口吻半开玩笑地说:“你们以后会不会淘气?”我们说:“不要淘气。”大家都笑着通过了。虽然这是一个可以收入《世说新语》的高雅笑话,但足以说明“靠长”“靠贵”的现象是存在的。

“高举”和“高举”的关键是迷信权威,迷信权威也包括对一些描述的迷信。比如段方写了一本书《人音夏记》,他一直想把最古老最有分量的人物放在书的前面。一个叫蒯广典的人得知消息后,拿着一尊魏赤义和尚画的天王像,走到门口,在段方眼前一闪而过。当然,段方知道描述本上有记载韦赤仪和尚画过这样的作品,于是胃口大开,连忙说:“你今天带来的画,我不能拿走。我这里有很多好东西。你想选什么就选什么,我给你,只要你留下这幅画。”这正是快广电想要的。

后来,我在美国DC华盛顿州的弗莱雷博物馆看到了这幅画。真的不好。它被贴在一块木板上,上面有许多铭文,但大多数都是假的。只有一张宋代的票据是旧的,上面记载了这幅画当时已经流传,但并不代表这幅画是魏赤义和尚的。启功:别说我是书法家。

书法家,文物,历史学家,所有光环在他看来都是副业。

成为知名书法家后,自然有很多人推崇和求字。不管地位高低,他们愿意做任何他们要求的事情。先生写书不择砚墨。他把一些旧报纸放在宣纸下,嘴里叼着诗,手里拿着直书,满纸都是,构图自然。成名之下入门很累,但齐老先生一直保持着宽容大度豁达的人生态度。

随着计算机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人们逐渐摆脱了传统的“笔、墨、纸、砚”。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用电脑“写”字,也希望电脑能“写”出各种风格的好字。方正集团推出方正七体等18新字体时,启功受邀到方正集团字体部现场,饶有兴致地观看了电脑造字流程演示,并对电脑造字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作为著名书法家,他对传统书法艺术与现代电脑技术的结合赞不绝口,连说三个字“好”。如今,源于此的方正楷体点彩,活泼、清亮、细腻、婉约、大方,体现了楷体典雅、飘逸、豪放、潇洒的书法风格,具有活泼、大方的特点。他早就笑着说:“我就是没在公厕写。”这是《东方之子》的一个名人访谈节目,记者采访了大书法家启功。然而,启功首先声明他不是书法家。他说他首先是个老师,然后勉强算是个画家。书法只是他的爱好。

的确,启功的诗和画很有成就,获得过“中国书法艺术终身成就奖”,但书画不是主业。他的主业是文史。他一生教授古典文学和语文,研究古代文学、历史、经学、文字学和禅宗,著有《中国现象随笔》、《诗文节奏随笔》、《古字体随笔》。他熟悉清史,他校对《清史》稿长达七年之久。20世纪50年代的《红楼梦》注释。

启功年轻时,他的祖父爱他,让他拜雍和宫的老喇嘛为师。他在1岁时失去了父亲,在10岁时失去了曾祖父和祖父。由于偿还债务,家里已经陷入贫困,以至于七公无力读书。在他曾祖父的门生的帮助下,他设法进入了这所学校。1933年,21岁的启功虽然没有读完中学,但他的书画文章却光芒四射。祖父的得意门生傅增湘带着气功作品找到了时任辅仁大学校长的陈远。为了谋生,陈元帮他找了一份在辅仁大学附属中学教中文的工作。对于出身贫寒的龚开来说,做这份工作并不容易。然而,尽管他兢兢业业地教学,他还是被解雇了。原因很简单。他中学没毕业,没有毕业证。

书法家、文物、历史学家,所有的光环在他看来都是“副业”。他说:“我的主业是教书。”但他从来不自称“老师”,总是那么谦虚内敛,不会被人称为他的“学生”。

有人指着赝品问:“凯老,这是你写的吗?”凯老听了,笑着说:“比我好。”

集诗、书、画、文物鉴赏为一体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他对历代作品的特点和作者的风格了如指掌,学识出众。此外,他还具有丰富的文物、文史知识,熟悉典故。劣质产品和假货永远逃不过他的眼睛。很难理解他从不重视个人作品。有一家专门卖“赝品”的店。价格不高。有人看着店主问:“是真的吗?”店主也很开心:“你真的能出这个价吗?”后来凯老听说了,就来到这家店,仔细看了看。齐老师谁都不认识!有人过来问:“凯老,这是你写的吗?”凯老听了,笑着说:“比我好。”在场的人都笑了。过了一会儿,凯老又改口了:“这是我写的。”事后,他向我们解释说,他说:“人们以我的名义写作,是因为他们尊重我。此外,他的生活一定很艰难,而且缺钱。如果他找我借钱,我不是要借给他吗?”他写过一篇文章,称赞明朝的文徵明、唐寅等人,说当时有人伪造他们的书画,他们不但不辩,甚至还在赝品上题字,让穷朋友多卖了钱。让那些可怜的小主赚几块钱维持生计,而有钱人买真画也不会亏多少。这个概念虽然不符合知识产权保护法,但体现了气功的仁者情怀。

气功感觉时间不够用。他想把自己一生的研究和学习经验尽可能地留给后人。为了整理论文和稿件,他经常静下心来,晚上加班。有时候,为了不打断自己的思绪,我会彻夜不眠。

在《上大学》一文中,启功特别强调“陈垣老师的‘恩’字,不是一般的恩,而是再造我的思想和知识的恩!”为答谢陈远先生的栽培,永久纪念,启功于8月出售书画作品,1988募集资金为北师大设立“李云奖学基金”。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气功几乎达到了“永不停歇挥舞”的创作境界,经常在半夜写作,并捐出10000元作为装裱费。1990 65438+2月,启功书画展在香港举行。从300多幅作品中选出的100字和10画,被香港热心的教育工作者抢购一空,加上启功写的100幅作品的稿酬,满足各行各业的需求。当学校建议以他的名字命名奖学金时,他拒绝了。他说,“由原老师李云书店以‘李云’二字命名,目的是学习陈垣先生的爱国思想,继承和发扬陈垣先生艰苦奋斗、严谨治学的精神,奖励和培养后学,促进教学和科研的发展。”

他总说,以前需要钱的时候,生活真的很难过。我妈妈,阿姨,老师,老婆,他们活着的时候,我没有钱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要这么多钱有什么用?他说:“我们同坐一条船,但我们没有福气。所以,我条件越好,越难受。我只有更加努力才能更加平衡。”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塔楼正中是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的“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978年,七公66岁的时候,他的妻子、母亲、恩师已经先后离开了他。回首半生缘的艰苦岁月,启功在悲痛之余写下了这段幽默脱俗的“自撰墓志铭”: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好,但也不是专家。虽然有名,但还不够。不高也不低。左侧瘫痪,发送至右侧。脸略圆,脸皮不厚,老婆死了,没有皇后。丧之新鲜,病之依旧。六十六,不长寿。八宝山,渐聚。规划自己的人生,要谦虚。身体和名字一起发臭。(6)读如滑流,见《唐·》)启功先生逝世一周年后,骨灰从八宝山请来,葬于“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启功先生的墓地占地3平方米。墓向东,前望玉泉,后倚西山;松木左等,坦途右通。2006年6月30日,启功先生逝世周年纪念日的早晨,启功先生的侄子、30岁的仆人张敬怀在“良师”的祝福中,缓缓将启功先生的骨灰盒送进了坟墓。和启功先生在一起的盒子里是我女主人的一些日常用品和我父母的一张照片——一张画在有机玻璃上的照片。珍妮在“十年浩劫”中1975病逝,骨灰摇曳,只好退而求其次。然而,即使没有骨灰可以合葬,启功先生的愿望还是实现了:母亲去世后,启功先生有“痛苦的二十章”来倾吐他的委屈,最后他茫然地祈祷:“爸爸已经长眠了,妹妹永远活着。我不知道我的骨头是不是骨灰,可以分享泥土吗?”(七公“自小称姑姑为父”,她老人家终身未嫁,帮奶奶养七公。”姐姐”是启功对珍妮的称呼。)

启功先生的墓碑、基座、墓志铭风采独特,可以说是启功一生心性修养的完美呈现。墓碑是一块放大的砚台,由深色发亮的大理石制成,中间一排刻有气功标准的签名,姓名下横刻有生卒年月(1912-2005),下一排横刻有气功书法“张保臣夫人”。同样,珍妮的出生和死亡日期也刻在名字下面(65435墓碑简洁、典雅、朴素、端庄。

墓碑上巧妙地刻着两块砚台。一件是启功收藏的清康熙皇帝御砚上的“御书”和“御铭”:“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纯”,上面有“康熙”和“御铭”两个印章。启功,雍正的第九代孙,出生于辛亥革命的第二年。他一生拒绝使用王室姓氏。改革开放后,皇族成员自诩为“爱新觉罗”,他却依然保持野心,写下真挚的讽喻。启功并没有把这块御砚当成传家宝,而是喜欢这块御铭的内涵,用这块御铭把房间命名为“鉴景居”,并称之为“鉴景翁”。更巧妙贴心的是另一款砚台:“白元勤奋砚”。谁敢做这样的砚台?谁写的?书法家为“陈远”,是启功先生的老师,北师大的老校长。1990年,他赴港义卖自己的字画,以设立以老校长名字命名的“李云奖学基金”,弥补晚年“酒花已旧,无从报答”的遗憾将来来这里瞻仰启功先生的人们,读着这块墓碑,说不出有多少联想和感触。

墓碑底座是一朵舒展的莲花,是佛教中的莲花座。三岁时,启功在雍和宫磕头接受入会仪式,一生顶礼膜拜。去世前,他病重,住进了北大医院的重症病房。他的左臂插着针管,右手还握着念珠。他昏迷的时候,经常用手指一寸寸数念珠。启功说:“我从佛教和我的老师那里学到,人要慈悲,要慈悲,要关心众生;关心友爱,善待他人,慷慨大方;带着超然,面对当下的世界,摆脱苦难。“启功的‘幼时孤独,中年坎坷’,遭受巨大苦难而‘慈悲为怀’,把‘苦’藏在心里,爱一切众生,是一种哲学修养。但是,启功的骨子里有一种铮铮铁骨的汉子,正如他诗中的自白:“在墓碑前与基座相连的那块质地和颜色相同的巨石上,刻着启功死前亲笔写的墓志铭。这是一首三字诗,写着“中学生,副教授。博不好,但也不是专家。虽然有名,但还不够。不高也不低。左侧瘫痪,发送至右侧。表面略圆,皮不厚。妻子死了,也没有皇后。丧之新鲜,病之依旧。六十六,不长寿。八宝山,渐聚。在我的生活中,我说我很丑。身体和名字一起发臭。”这里唯一与当年的预期不太吻合的是,他死后不在“八宝山”,隐居在“万安”。但民间早就把“八宝山”当成了“死亡”的暗语,这种想法还是符合原诗的。1912年7月26日出生于北京。

气功祖师是清朝雍正帝的儿子,排行第五,名洪州,封为“和平亲王”。其后代逐渐脱离皇宫,到其曾祖父时,家族已失去门影,需通过科举寻找出路。高曾祖父蒲亮考入国子监,加入翰林院。清末任礼部尚书兼察哈尔总司令。同样是院士的玉龙爷爷是礼部学士,曾经学过政治,是考官。

1922年十岁。

曾祖父去世了。由于偿还债务,家族企业衰落了。

1923年十一岁。

祖父去世了。

家里把在世界上收集的书卖了当丧葬费。当时,母亲柯连珍和未婚的姑姑恒季华,都已二十多岁,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为了把侄子养大,恒基华决定终身不嫁,把自己当成这个家里的男人。启功也称他的阿姨为“爸爸”(满满的习俗,“爸爸”的意思是叔叔)。

1924-1926年十二到十四岁。

就读于北京汇文小学和汇文中学。小时候在爷爷的箱子旁边的墙上看到挂了一幅很大的风景画,是叔叔画的。还看到爷爷拿着小扇子画竹石,觉得很奇妙,有了当画家的欲望。他的学校作品曾被学校选为送给名人的礼物。

1927-1929年十五到十七岁

贾希敏先生在大哥的带领下学习绘画,贾先生在绘画史方面知识渊博,在书画鉴赏方面也很有见识和见地。我经常带启功去故宫博物院看展出的古代书画,有时我会和一些朋友边看边评论,我还会把启功一一记下来。这些活动对气功有很大的启发和教育作用。启功想学习更多的绘画技巧,贾先生把他介绍给了吴敬亭先生。吴教授对绘画很有耐心。他从来不泛泛而谈,而是点出最重要的窍门,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有一次,一位长辈让他画一幅画,说要裱起来挂起来。他感到非常荣幸。但大哥说“画完了不要签,请老师签”,大大刺激了他,让他从此怒不可遏地练字。

1930年18。

经世交介绍,师从戴先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并创作古诗。得益于老师的悉心栽培和刻苦自学,他从小就打下了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史基础。

1932年二十岁。

嫁给了张保臣。张,满族,两岁。为了谋生,我教房子,有时我画画和卖钱。

1933年我二十一岁。

经傅增湘先生介绍,师从陈远先生。陈垣先生看了他的作品,认为他的文笔极好,就安排他在辅仁中学当语文老师。此后,他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主要以教授古典文学为主,中间卖字画,但他说,“那只是副业。”

一九三五年二十三岁。

曾任辅仁大学美术系助教,业余时间从事书画创作。

一九三八年二十六岁。

他是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的讲师。抗战胜利后,他还担任故宫博物院特委委员,负责审阅文稿,鉴定文学馆文物。

1949年37岁

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北京大学博物馆系教授。

1952年四十岁

全国高校调整院系,辅仁大学与北师大合并,在北师大中文系担任副教授,教授古典文学。同年加入“九三”学社,当选为“九三”学社北京支部委员,后任北京市政协委员。此后,他与向达、、、、龚、等演奏敦煌变文民歌。后来他注释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程颐《红楼梦》,这是建国后出版的第一部《红楼梦》注释本。

1957年,45岁的我母亲和姑姑相继去世。

1962年五十岁

我写过两篇稿子,分别是《论古代字体》和《论诗歌节奏》。

1963年51岁

他写了关于红楼梦的笔记。

1966年五十四岁

“文革”爆发,一切公开的读书写作活动被迫停止,但仍在私下继续学习。因为精通书法,他经常被造反派命令去抄大字报。

1971年59岁

参加中华书局组织的《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的标点工作,与王钟翰共同负责《清史稿》的标点工作。

1975年63岁

张保臣夫人去世了。

1976年64岁

粉碎“四人帮”后,师范大学恢复了办学。

1977年六十五岁

《诗赋散文论》由中华书局出版。

1978年66岁

文革结束后,他仍被聘为教授。

一九七九年六十七岁

古文字手稿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1981年69岁

《丛手抄本》由中华书局出版。同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并升任副主席。应香港中文大学的邀请,他去香港做了关于中文和《红楼梦》的讲座。

1982年七十岁

成立了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并担任小组成员。

1983年七十一岁。

受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美术全集》办公室邀请,被聘为《中国美术全集》顾问。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的7名专家组成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负责对北京及全国各大城市博物馆收藏的古代书画作品的真伪进行鉴定和评估。

1984年七十二岁。

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当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1986年74岁

他被任命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席。

1989年77岁

4月,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启功·余云由北师大出版社出版。

1990年78岁。

《一百首关于书的绝句》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和北京三联书店出版。本书以诗的形式总结了他书法实践的系统理论,评论了历代书法家,对书法的写法和写法有独到的见解。为设立“李云奖学基金”,特在港举办“启功书画展”。

1991年79岁

古籍整理出版国家规划组顾问。《论中国现象》由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出版。同年11月底,字画义卖所得全部捐给北师大,设立“李云奖学基金”。9月去了东京和大阪,参观了大阪博物馆收藏的中国书画珍品。

1992年八十岁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师范大学和荣宝斋联合举办“启功书画展”,在北京、广州和日本展出。谈八股,《启功散文札记》、《启功书画集》都是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

1994年82岁

去韩国书画交流。荣宝斋与韩国东方画廊联合举办“启功金英贤书法展”,先后在北京和首尔展出。《余旭气功》由北师大出版社出版。

1995年83岁

荣宝斋出版了《启功论书》绝句一百首和《启功书画作品集》。

1996年84岁

10月访问美国、德国、法国,参观三国国家博物馆的中国书画珍品。

1997年85岁

4月,中央文史研究馆组织书画代表团赴新加坡举办以启功先生为团长的中央文史馆馆员书画作品展。10月,应香港商务印书馆邀请,赴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一百周年暨商务印书馆成立活动,为香港回归创作了多幅书画作品。《启功书100首绝句》的日文译本在东京出版。

1998年86岁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八、九届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2005年93岁。

6月30日凌晨2点25分在北京病逝。2012中国十大经典人物收藏。

2013,65438 10月6日,由中国民间作家协会、中国著名收藏家委员会主办,《收藏家》杂志等单位承办的“2012影响中国收藏的十大经典人物”在北京揭晓。气功成了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