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谷开来同志简历
但博古作为当时的最高* * *博古,是会上批评的主要对象之一,但态度也比较端正。他主持会议,没有利用职权压制不同意见,表现出一定的民主作风和开放态度。会后,他坚决服从和执行中央的决定,并郑重拒绝了别人的挑衅性意见。那么,后来发生了什么?
博古真名叫秦邦宪(1907—1946),江苏无锡人。65438年至0925年进入上海大学,参加五卅运动。同年年底加入中国。1926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成为“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
什么是“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
1929年夏天,莫斯科中山大学召开大会,听取和讨论校支局的报告。分局认为实行了“百分之百布尔什维克”路线,而广大党员认为分局实行了“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不仅有官僚主义问题,还有腐败问题。
由于分歧很大,会议最后不得不投票表决。结果大部分学生反对报告,只有29人支持。其中,徐艺新因为年龄小,身材矮小,态度不明朗,只是一个团员。
据出席大会的毛启华(浙江原主席)“二八半布尔什维克”一词,是(红四军原政委,1933被张杀害)的学生余度三用来挖苦这些人的。后来的王明教团就是从这29人发展起来的。
因为当时没有记录,29人名单不确定,热门29人名单中有人(如王明)没有参加会议。但王明宗派集团的主要成员基本都在此列,比如博古。
博古1930年5月回国,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干事、共青团中央组织部长。4月,1931任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
在1931年,由于顾的叛变,我们的党组织遭受了重大损失。项被捕后,博古成为我们党的总经理,当时他只有24岁。
后来,他担任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局委员、临时中央政治局书记兼负责人。
在这期间,他犯了“左”倾机会主义路线错误。
1933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后,他和李德在进攻上奉行冒险主义,在防御上奉行保守主义,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遵义会议结束,博古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移交权力。此时他虽然还是政治局常委(PSC),但已经不是一号了,一切由中共中央安排。后来,博古支持了毛泽东,在后来的毛泽东与王明之争中,博古坚定地站在了毛泽东一边。
后来,博古也得到了毛泽东的信任。1937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1938任中共中央长江局组织部部长、南方局组织部部长。
1941年后,在延安创办并主持《解放日报》和新华社,任新华社社长,为党的新闻事业铺平了道路,奠定了解放区新闻机构建设的基础。他还翻译和翻译了《中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和《卡尔·马克思》等著作。
1945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为中央委员。
1946年2月,以中共代表身份赴重庆出席政治协商会议和宪法草案审查委员会会议。1946年4月8日,从重庆回延安报道工作,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遇难。叶挺、王若飞、邓发等人也和他一起遇难,史称“四·八烈士”。
十年后,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薄谷开来作了严肃的自我批评。他在分析当年错误的原因和责任时说:
“上海中央委员会被破坏后,我被中共中央政治局的老成员任命为中央委员会的临时负责人。当我被任命做这项工作时,我并不觉得我不能领导全党。相反,那个时候,我背负了很多包袱。反对李的英雄是个累赘。李处分了我,四中全会取消了我的处分。这时候,我得意了。另外,四中全会以后,我在青年团工作了一段时间。共青团的决议中说,我们的工作有了进步。这又是一个负担。我说我的领导班子还行。我不能领导党吗?”
“当了临时中央负责人后,我看不起任何人,也不和任何人商量。我以为我比谁都强。”“我养成了一种涵养,不愿意自我批评,不愿意听别人的批评,对一切错误都采取洗白的态度。"
“这个时期,我是中央的首脑,我是这条路线上所有错误的指挥者,而这个时期这条路线上的所有错误,我都赞成。我是各种不良后果的主要负责人。这里没有‘一个人’,只有主要负责人。”
现在想来,博古在1930年回国的时候,还只是一个23岁的小伙子。正如金一南老师所说,那是一个“年轻时成就伟业”的时代。但是年纪轻轻,很容易因为经验不足而犯错误,不可避免的会断一手好牌。
——以上资料主要有《年谱》、《毛泽东传》、《博古传》(黎智英)和《真博古》(博古之女秦摩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