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博士简历

"在旧社会,王谢堂飞入寻常百姓家."金代的王氏家族和谢氏家族是著名的大家族。尤其是王家,比谢佳更胜一筹。东晋刚建立的时候就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可见王家的强大。大多数人都知道王羲之是最好的作家。其实王羲之的官职不是最大的,不过是个右军将军。他属于一个军事指挥官。在他之前,王敦、王导是东晋的栋梁。与司马睿共享天下的是王敦,王导是王敦的弟弟。可以说是他们两人帮助司马建立了东晋,立国是毋庸置疑的。其实西晋的王家已经很厉害了。王艳和王成可能不太熟悉。王彦的女儿是太子妃,属于皇族。王艳也是和司徒共同的,而且她的职位比三位还多。可以说,王衍也是晋初玄学的领军人物。要知道玄学是晋代第一显学。不懂玄学,就入不了流。因为与此同时,王氏家族还产生了一个更为著名的人物——竹林七贤之一的的。虽然王戎的级别不比王彦高,但他的级别却不低。如果给论文题目,王戎会比王艳更好。即使在“竹林七贤”中,虽然王戎不是最好的作家,但他是最好的官员,几乎和单涛一样,但王戎更年轻。

所以,为什么金朝皇族那么有名?从上面列举的几个代表就能看出端倪。重要的是要有文,要有武装,要有各方面的才能!都说家世靠三代,晋代王兴有两大世家:琅琊王和泰源王。王彦、王成、王戎、王敦、王导、王羲之都属于琅琊王,祖上是魏文帝曹丕时期的王雄。王雄关虽然不大,在幽州是一等刺史,但在当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守住了魏国的北门,挡住了虎视眈眈的鲜卑士兵,让魏文帝可以无忧无虑地与兀术作战。由此可见王雄的伟大作用。

太原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王诜和王君,他们在西晋时很有影响力,但东晋以后,太原王的影响力不如琅琊王。在太原王之前的曹魏时期,王兴的另一个氏族也是巨族。代表人物是“建安七子”之一的山阳县人王灿。王灿不仅文笔好,还获得了“建安七子”的称号,深受曹操、曹丕、曹植的喜爱。当然官不小,但寿命不长,41岁就去世了。王灿的后辈还产生了玄学大师王弼,王弼在哲学上的地位非常高,可以说是玄学的创始人!

晋代的王兴突出了这三种树枝,每张桌子一朵花。后人称王谢,指琅琊王。洛阳是西晋的都城,西晋初期太原王的影响更大。当然,以王戎为代表的琅琊王的影响还算不错,只是王戎被他的文名耽误了,没有太原王王诜、王君那么实际。从西晋到后期,特别是进入晋惠帝后期的八王之乱,朝廷经过多次洗牌,逐渐琅琊王占了绝对上风,其中以王彦和王彦(256-311年)最为著名。王燕友因三件事而出名。一个是关于他的女儿。王彦的长女是一位著名的美女,但贾皇后将这个女儿许配给了她的侄子贾蜜,而不太漂亮的王惠凤则被许配给了王子。太子心里不平衡,有些怨言。司马昱被家后陷害的时候。王彦急忙上桌要求解除婚姻,从而与太子决裂。(太子被送到许昌金庸城软禁。之后,他给妻子留下了一封信,信中详细描述了自己是如何被家后设计陷害的,并委托王惠凤好好照顾儿子。在这次事件中,王彦没有为太子,也就是他的女婿说一句公道话。然而,在家后诬陷的假信被揭露后,他怕牵连到自己,急忙向惠帝报告,要求他的女儿王慧凤与王子离婚,并送她回家。惠风是一个贞洁尽责的女人,王惠风落入汉朝刘尧手中。刘曜把王辉凤赏赐给了他的大将乔。乔试图强奸她。王辉峰拔剑反叛,怒喝道:“我是太皇太子的女儿,皇太子的妻子。我宁愿为正义而死,也不愿被路虎羞辱!”乔大怒,杀了她。《晋书》在《列女传》中把王惠凤列为。

王彦的第二件事是《狡兔三窟》王彦虽然肩负着宰相的重任,但他并没有认真考虑治国之道,只是尽力自救。青州和荆州当时都是军事要地,物产也很丰富。于是,王彦对东海王司马越说:“中原现在乱了,应该依靠各地的负责大臣。所以要选文武双全的人当地方长官。”让弟王成为荆州刺史,弟王敦为青州刺史。对王成、王敦曰:“荆州以长江、汉水为强,青州背海为危。你们两个在外地守着,我留在京城,所以可以称之为三窟。”当时有见识的人都鄙视他。

王彦的第三件事,是他“太聪明了,杀不了青青”。金军被石勒苏益格的军队打败。石勒苏益格邀请西晋的王公来见他。他向王彦询问西晋往事。王彦告诉他西晋灭亡的原因,说责任不在自己。石勒苏益格很欣赏他,和他聊了很久。王彦说,他年轻的时候不喜欢参政,自己也想避祸,就劝石勒苏益格当皇帝。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大怒,说:“你的名声传遍了全世界,你占据了显赫的地位。年轻时被朝廷重用,直到白发苍苍。怎么能说不参与政务呢?毁灭世界是你的罪过。”让他的人护送他出去。石勒苏益格对他的顾问孙昌说:“我周游世界多年,从未见过这样的人。我应该让他活着吗?”孙昌说:“他是西晋的三公,对我们肯定不会尽心尽力。有什么可惜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说:“总之,你不应该用刀片伤害他。”于是他命令士兵半夜推倒围墙,把他踩死。王彦死的时候看着别人说:“唉!即使我们不如古人,如果我们不崇尚浮华和虚荣,我们也会尽力帮助这个世界,我们就不会有今天。”56岁的时候。

琅琊王的第二个重要人物是“王与马共天下”的王敦。王敦(266-324),中字,被后人定义为东晋大将军、宰相、权臣。我不想在这里复制他的简历。官方的话又大又空,有时候也不一定可信。我宁愿从《世说新语》中摘抄一些轶事,或者看一眼管鲍。一种是晋武帝的宴客,高官都很儒雅。每个人都唱歌或跳舞。只有王敦不擅长唱歌跳舞,但年轻时很勇敢。王敦也不害臊,就叫人打了一面大鼓,在宫里敲打,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第二个故事是王敦和王导都参加了金的宴会。金是一个非常富有的人,他最喜欢争夺财富。他特别显摆,让美女敬酒。谁不喝,美人就死了。王敦让美女劝他,他就是不喝。结果三个美女都被杀了,王敦却不为所动,还在微笑。虽然王导平时从不喝酒,但这一场却不得不喝。结果王导醉了,王敦不肯喝!第三个故事是王敦造反后,身体有问题,准备委托出殡。但是王敦没有亲生儿子,所以他收养了他哥哥王罕的儿子,取名王赢。此前王敦虽然无视东晋,但要拿下东晋也不是那么简单。王敦的对手钱峰说:非常人也能做出非常之事,大王要趁年轻,不要出大事。我死了以后,我会放我的部队,回到朝廷,但是我也可以保住传送门。这是上策;回归武昌,退守自守,朝贡,是中策;最糟糕的是继续造反,杀个鱼死网破。但钱枫等人认为,不能半途而废,说不定放下身段就能当上皇帝!所以就等着王敦死吧,乱世还能保住你那无能的继子。最后王敦死了,军队大败,继子被杀,王敦的尸体被屠杀,奇耻大辱!

对于王敦是否会死,后人看法不一。一般认为王敦有篡位之心。但今天的吕思勉认为王敦是一个伤害了他的人物。“遁是一个包庇残贼的人,高傲恶毒,而残贼敢做不义之事,却不肯做奴仆。...支遁与皇帝既无恩怨,亦无天意。”但无论如何,王敦的行为真的很不合常规。王敦杀王成同样令人费解。王成是王彦的亲哥哥,也是王敦的宗亲兄弟。王彦对王敦很好,早早就让王敦做了青州刺史。同时,王成也被提为荆州刺史。王成和王敦是一家人,受王彦信任。他们本该合作的,但不知道为什么王敦和王成看着不顺眼。按说,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但偏偏王成在去办公室的路上故意求助于王敦。(《世说新语·归真十号》出版时,王敦是张羽镇江州人,途经义敦。程夙成名,为其权,士子慕之。他勇于击败别人,也一直惧怕遁,但仍以旧志恨遁。敦义怒,请入夜,殷欲杀之。成成身边有二十个独一无二的人,以铁鞭为护卫,成成试图抓住玉枕防身,无法摆脱。等敦给成约了酒后,都醉了,我借了个玉枕看。当他起床时,他说:“你为什么和杜涛通信?”程曰:“事可自测。”如果要进,可以用手拉衣服,至于带。乃登登梁,叱敦曰:“汝若如此行事,何如?”他命令力士鲁荣杀死他,时年44岁,并将尸体送回家中。刘琨听了程的死讯,叹道:“程罪有应得。”还有敦平、程,所以官方写了一本关于郎桓童年的书。请给我一份礼物。上书恢复官方,史称宪。长子詹早逝。次子徽,右军司马。)

东晋琅琊王的另一个主要人物是王导。王导(276-339),字茂宏,小字赤龙、亚伦。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的政治家和书法家,是东晋政权的创始人之一。

相比王敦,王导特别有耐心,人缘也不错。当王导帮助建立东晋王朝时,南方的士族,如周氏,对北方佬视而不见。他们对琅琊王司马睿称帝非常不满。可以说他们一点都不满意。是王导亲自为司马睿站台,给了司马睿尊严,是王导亲自游说,让南方士绅接受了司马家族的延续。

王敦总是高人一等,王导喜欢下士李习安。宰相王导时不时摆酒席,往往摆几十桌,来上桌的人一定是三六九班。虽然和宰相王导不太熟,但王导总是亲自和大家打招呼。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南方人和北方人;中原人、印第安人、王导都亲自迎接。(《世说·郑欣瑜·史》)“丞相王拜扬州,宾客数百,各有发言权。只有一个姓任的客人和临海的几个胡人没联系上。出差,我去过任边云:‘离了海,就没人回了。’任大熙说。因为他在胡人面前对着云弹了弹手指,说:‘兰月,兰月。’在胡同里谈笑风生,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

王导还有一个著名的典故:“我没有杀博仁,博仁却因我而死”。(《晋书·列传·三十九》记载:当初出兵也是敦的本钱,刘琨劝皇帝除君王外,一切从命。司空道率众自易阙谢罪,值(字伯仁)将入,呼曰:“伯仁,累以百口!”直接进去。见了皇帝,说自己忠心,申请救世和连,皇帝接受了他的话。你喜欢喝酒,你喝醉了。导游还在门口,它又来电话了。顾左二话没说,道:“今年杀贼杀奴,如夺金印。”一出来就在上面显示指导,很中肯。我不知道如何自救,但我甚至有资格这么做。当敦成功后,他问导演,“周易和戴若思南北,毫无疑问会升到第三师。”导游没有回答。然后他说:“你没有三个司,就要让你的仆人作恶?”他没有回答。敦曰:“不从者,当诛之。”导而无语。导完后,查一下书中的故事,看表自救,注意一下。领导哭了,悲痛欲绝。他告诉儿子们:“虽然我没有杀博仁,但博仁是被我害死的。在阴司,我是好朋友!”)

意思是王敦杀了周娥,但王敦之前多次找王导商量,但王导一直保持沉默,导致周娥被杀。原因是王导怀疑周鄂在关键时刻没有帮助他,所以王导只是袖手旁观。周鄂死后,发现自己受了极大的委屈。于是王导突然后悔了!但这种事情绝对不会发生在王敦身上。王敦从来不给得罪人的理由,王导却总是化敌为友!

王导六十四年死,成帝上朝吊唁,遣使臣搜“文书”。葬礼规格和霍光、司马孚一样,都是东晋最有名的大臣。不可否认,政客们已经名誉扫地。王导管事,太中庸。吕思勉认为东晋的衰落是由当时的风气造成的,而这种风气是由王道士主导的。

王导死后,琅琊王的人才依然层出不穷,其中王导的孙子王勋尤为突出,但其政治成就远不及王敦、王导,基本被以谢安为代表的谢佳超越。然而,王家却是书法高手频出。就连上面提到的王彦、王戎、王敦、王导都是一流的书法家,更不用说王羲之、王献之这些书法家的祖师爷了。直到隋唐时期,王的书法是最好的。王的后人就更有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