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市万秀区在哪里?
梧州中山纪念馆
梧州龙牧寺
梧州中山公园
梧州龙牧寺
梧州骑楼大厦
万秀区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
万秀区位于梧州市东部,东与广东省封开县接壤,北与叠山区夏颖镇接壤,西、南与苍梧县柳堡镇、李埠镇接壤,与叠山区隔江相望。自治区首府南宁以西400公里;东距香港、澳门436公里、384公里。地理位置:东经110 18 '-11 40 ',北纬22° 37 '-24° 18 ',总面积406.92平方公里。
历史的发展
从汉代丁原六年(公元前165438+公元前01)开始,万秀地区一直是梧州的城墙,是郡县、州、府、道、郡的所在地。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梧州辟为通商口岸后,万秀成为滇、黔、川、湘、桂、粤、港、澳的咽喉要道、水上门户和商业中心,百货商场的枢纽。孙中山率军北伐时,曾三次驻扎在那里。1925年,中国成立中共梧州支部、中共梧州区委、中共广西区委、中共广西临时省委,领导广西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周恩来视察了这座城市以指导革命工作。解放后,中共梧州市委、市人民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人民法院、市人武部等机关和部队长期驻扎在该地。
经济发展
这一带是梧州内外贸的主要集中区,各类店铺遍布大街小巷,餐饮娱乐服务业欣欣向荣,餐馆酒店众多,许多菜肴享誉海内外。文物古迹有中共桂委、特委旧址、钟山纪念馆、桂江春帆、白云山、龙牧寺等。50年来,万秀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万秀区人民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朝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人民小康的总目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2001年,工业总产值为3.3亿元,是1959年89万元的37.078倍;财政收入6905万元,是财政体制建立当年716.7万元的9.63倍。2002年,万秀区工业总产值3.6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75亿元,工业增加值0.77亿元),财政收入6082万元。
建筑进化
万秀区自汉六年(公元前165438+公元前01)起为梧州城墙,为郡、州、府、道、县所在地。1950年6月,市人民政府在此区域设立东、南、北、市四个镇。1951年11月,成立河办。5月,1953,从镇上设立第一、二、水产区人民政府。1955年8月,撤销市政府,设城中、城北、和平、大河、府河(桂江)、下关、红楼、石鼓、南堤九个办事处。1958年9月,撤销办事处,成立城南、城北、水上三个区办事处。1960年4月,分别更名为白云、万寿、元江。1961年10月,万寿人民公社分为万寿、百花两个人民公社。6月,11,成立万寿区办事处、百花区办事处,行政、社会一体化。同月,白云人民公社分为白云人民公社和石鼓人民公社。65438年2月,白云区办事处、石鼓区办事处成立,1962年8月,万寿、百花合并为万寿人民公社(区)。白云、石鼓合并为白云人民公社(区)。1968年9月,撤销区公所,万寿人民公社改为红星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白云人民公社改为东方红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将元江人民公社改为东风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79年2月,撤销红星、东方红、东风三个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万秀、白云、元江三个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8月,革委会撤销,成立万秀、白云、沅江人民政府。1984年9月,沅江区撤销,并入白云区。1990年8月,白云区撤销,并入万秀区。至此,万秀区管辖范围包括桂江以东、西江以北的全部城区。1992年,万秀区分城北、中、东、南四个街道办事处,下辖61个居委会。2002年8月26日,城市社区管理制度开始实施。成立钟山、大东、云盖、石鼓、河源、云龙、汤原、吴芳、南中、富民、冰泉、屏东、屏西、民主、四方、郑东、北山、桂北、百花、前建、白云、季华、桂江等23个社区居委会,撤销原61。2003年2月(国务院批复时间65438+10月),梧州市市辖区划分调整,万秀区增加苍梧县王宓镇和郊区城东镇,汤原社区划入叠山区管辖。全区总面积406.92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402平方公里。辖2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6个村民委员会,22个社区居委会,总户数46134户,总人口154200人。
自然环境
万秀区位于北回归线上,属于亚热带南部的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夏季漫长多雨,冬季短暂无严寒。年平均气温为265438±0.0℃。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23.5小时。灾害性天气主要是雷雨大风,多出现在4-9月。万秀区位于广西、荀子、西三江两岸,背靠山,背靠水。城市建筑分布在河漫滩、河漫滩阶地、超河漫滩一级阶地、超河漫滩二级阶地和丘陵地带。市区的房屋大多建在河漫滩阶地上,市区的工业区位于河漫滩外的第一级阶地上。
万秀区东北部的白云山是全市最高峰,海拔367米。流经城市的河流包括桂江、蒋勋和西江。桂北从苍梧县入境,流经市区18km,在三角嘴汇入蒋勋河,称为西江。流经市区境内13km,向东流入广东省封开县。每年6月至8月为主汛期。历史最高水位为27.07米(2005年7月1910),最低水位为1.90米(2005年4月1902)。最早的汛期是65438+。
工业发展
万秀区工业历史悠久。西汉时期,这里盛产陶瓷。宋元时期出现了铸铁、铸铜的个体缝纫店和手工业作坊。今天的钱鉴是北宋五洲元丰(1071-1085)赚钱的地方。明清时期,纺织、印染、鞋帽、皮革和皮革制品非常流行。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在桂江东岸设立福安、天河造船修船企业。那时候市区的蛇酒、酱油、腊肉、冰泉豆浆、发霉豆腐渣等特色食品都挺有味道的。民国4年(1915),商人余睿在桂林路龙牧庙左侧成立了电力公司。
解放后,50年代初,万秀区的工业以街道工业为主,以集体所有制为主。失业的街头工人被组织起来成立生产加工组,进行生产自救,生产一些日用品和一些小型农具。1953以后,街业通过工商改造和合作社改造,逐步实现了由小规模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转变。1958年,在所有私营工业的群众运动中,以自筹资金7000元兴办了15街道工业工厂,职工541人,坚持“六有”原则(以自我积累为主,现有条件,综合利用,现有技术,自制设备,规模小)。从1959,工业总产值89万元。到1965,市区有36家工厂企业,员工1790人。工业总产值为711万元。包括金属制品制造、建材、纺织、缝纫、木材、文具、化学、玻璃、食品等行业,9大类600多种产品。
1970年8月,市区有30家工厂划归市政管理,只剩下街道办自己的生产组。当年工业总产值为135万元,不到1969的1/6。1971年后,市区工厂企业重新开业,街头工业逐渐恢复。1976年,市区工业总产值为808万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工作迅速发展,工业总产值达100.2万元,在广西各市区中居第二位。1993年工业总产值20040万元,财政收入3320万元,区属企业税收利润1513万元。市区工业总产值增加1亿元,占当年全市净增额的10%。到2001,市区工业发展初具规模,工业企业98家(其中规模以上6家,规模以下92家),工业总产值(不变价)3.36亿元,比1978增长35.90倍。类别有机械、电器、食品、铸造、化工、印刷等。有五里冲工业区、前建工业区、王步工业区、鲤鱼冲工业区和东部出口工业走廊。主要产品有汽车发电机、食品、保健品、厨具、锅炉、保险柜、弹簧、复合肥、家具、减肥皂、洗发水等产品。2002年,工业总产值为3.64亿元。
辖区内重点企业:造船企业有桂江船厂、梧州华南船舶机械厂,食品企业有全国第一的梧州蛋白肠衣厂、全国最大的豆浆晶生产企业梧州冰泉食品工业公司,建材行业有梧州五一塑料厂等大中型企业。
对外贸易
三国时期,辖区内有对外贸易,主要进出口商品是金、银、玉、奇果。唐宋以后,陶瓷、食盐、谷米、布料、生丝和茶叶是主要的出口商品。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梧州设通商口岸后,辖区成为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商品贸易的集散地。当时的主要出口商品是谷米、木柴、桐油、生丝、中药材、牲畜等农副产品;进口商品主要有棉纱、布料、五金交电产品等。火柴、西药、煤油和染料等。清光绪三十年至民国17年(1905-1928),梧州海关年收入最低为32.2万两,最高为74.2万两。其出口总值占广西的80%。广西财政收入70%以上来自梧州。随后,受日军入侵和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影响,城市贸易市场一度窒息。到1949,只剩下100多家出口企业。
解放后,市区对外贸易日益繁荣,先后成立了11专业进出口公司和2家对外运输公司。有400多个品种、2000多种商品从事进出口,与世界上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从1950到2001的52年间,出口总值占同期广西出口创汇总额的近1/4。。
市区外贸从1993开始,当时利用外资38.75万美元。1995,出口贸易额660.23万美元。外贸方式从传统的自营出口逐步发展到自营、合资、代理出口、补偿贸易、来料加工、租赁贸易、合资、合作经营和独资经营。主要出口商品有食品、中成药、有色金属、宝石、玩具、服装、工艺品、家具、松香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市区出台了各种经济发展优惠政策,在土地使用、税收、房地产开发、内外资、外贸加工、投资保护等方面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1993以来,国内外投资者在市区投资兴办企业1000多家,其中成功引进了拥有国际知名品牌的跨国企业、全球最大的快餐连锁企业“麦当劳餐厅五洲一分店”、报乙华健、环球贸易有限公司等企业。到2001,城镇个体企业4172家,从业人员5230人;私营企业200多家,员工400多人。1993-2001期间,出口贸易总额为31405400美元,对外投资总额为2632.75万美元。市区被市人民政府授予2000年和2001年度招商引资先进单位。2002年,市区新办企业107家,外贸出口总额65438+5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95万美元。
商业经济
万秀区是梧州的老商业城。在宋朝,为贸易建立了工场。明代,市区有11方时。其中城南市和福东市最为热闹。此外,还有一个水上夜市。当时餐饮业相当繁荣,闹市区有广式茶楼、酒馆。梧州成为商埠后,广东商人纷纷来到梧州,在市区的沙街、四方井、西门口等地开店做生意。平院子、花纱店、特产店(指鸦片业)等经纪业应运而生。来自英国、葡萄牙、法国和美国的商人也建立了外国公司来倾销外国商品。民国二十二年(1933),市区商号1000余家。商业税占广西财政收入的30%。抗日战争前,从事商业的有1,000多人;萧条时期有六七千人,广西最高。
解放后,当地有国营百货、纺织、烟酒、食品、五金交电、化工、盐业、石油等二级批发站和公司。到1956,商业、餐饮服务网点2000多家,绝大部分是集体、私营、个体。随后,向国有和集体企业转型,网点数量由1965减少到260多个。“文革”期间,网点数量持续减少。1978以后,在发挥国营商业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发展集体、私营、个体商业,恢复农副产品市场,开放商品市场。室内市场逐渐取代室外市场,较大的市场有南中、前建、桂北、大东、孔庙里、万寿宫。白云、北山、新世界、五峰、五洲、中环、国泰、电信、东升、中山、南方、新洞天等新建餐馆、饭店、市场10余家。建设服装、家电、家具、珠宝、粮食、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建材等专业批发市场10个,五金家电、日用百货、糖烟酒、副食等专业批发零售街18条。利用沿江地区,开一条夜宵街。在朱敏路和西江路开发总建筑面积1.65438+万平方米的购物美食城。2001投资10万元建设了600米长的第一条集旅游、观光、购物、餐饮、休闲为一体的具有岭南骑楼特色的商业步行街。自当年6月开业以来,已有10多万游客来此观光购物。2002年是10。场馆内商铺499家,包括麦当劳、摩托车沙龙、茶楼、咖啡厅、书店、珠宝等近30家知名品牌店,为培育和发展梧州商业市场、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打造东大门、打开东通道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财政税收
1987之前,市区财政由市财政局管理。万秀区财政局成立于1988。当年财政收入716700元。1993年市场税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管理方式,当年29157000元。65438-0994年,财税体制改革促进财税收入增长,当年税收收入2226.5万元。1995年,税收收入4149万元,比上年增长1.86倍。1996之后,受经济环境影响,财政收入逐年减少。1999之后,城市经济有序发展,财政收入逐步回升。2001年,财政收入6905万元,比1995年增长1.66倍;与1988相比,增长了9.63倍。2002年财政总收入6082万元。
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工商税收、企业所得税和专项收入。主要支出用于基本建设、企业挖潜改造、文化教育卫生、部门开支、行政开支、城市维护开支、抚恤、社会福利救济、民兵开支等项目。
人们的生活
民国时期,人民收入微薄,生活艰难。解放后,在1950-1957,组织居民开展生产自救,就业机会增多,生活相对稳定。1958-1961年,受自然灾害影响,居民节衣缩食,精打细算。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人们维持温饱,家庭收入和消费水平增长缓慢。80年代以后,特别是65438到0989-2000年,人们的生活收入大幅增加。到200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21元,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604元。其中,食品为2046元,是1989 810.50元的2.52倍;服装233元,是1989 91.36元的2.55倍;家用设备用品及服务338元;医疗248元;交通通信314元;娱乐教育文化服务432元;住在841元。每百户拥有空调20台,冰箱66台,家用电脑12台。此外,彩电、洗衣机、音响、高级照相机、摩托车、汽车、手机等商品已被许多家庭拥有。200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37元,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116元;每百户拥有空调29台,冰箱71台,家用电脑17台。次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82元。
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起来了。到2001,共有老年福利院10个(其中公办2个,民办8个)。福利院住着332人。2432人(其中区属企业职工517人)享受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达到100%,实现了应保尽保的目标。
城市建设
汉后五年(公元前183年)在城区建城筑墙,周长424米,面积1.1.2万平方米。唐武德四年(621),城墙扩建至880米,占地48400平方米。宋开宝元年(968年)筑砖墙,周长1120m,面积78400平方米。明清时期,城墙多次修建,周长2750米,高7.26米,有东、北、南三个门和三个环境。14 (1925)年,在原有的城墙基础和水塘上,进行了城墙破拆和道路修筑,修建了北环路、南环路、西环路、东环路、唐吉街等30多条街道。解放前市政建设相对落后,竹木结构房屋居多,道路狭窄。
20世纪50年代,先后修建了滨江路运河、中山路运河、举人市场、桂江浮桥和北山公园。到了60年代,前建、汤原等工业区陆续开放。修建了百花、北山两条隧道和中山路地下商场,扩大了市区范围。1978后,按照城市统一规划,边建设边调整城市建设。1992后,在“拓宽通衢,发展大市场,建设大五洲”的思路指导下,旧城改造,在沿江和市中心商业中心建设了国泰广场等几栋高层建筑。市区政府投资100多万元,改造小街小巷,美化绿色社区。和平项目三期、步行街一期将完工。郑东二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这座城市到处都是新的住宅楼。2001年2月25日,河东防洪堤开工建设,预计总投资3.24亿元。到2003年6月,工程总投资已达2.9亿元,占总投资计划的89.50%,按设计要求完成了总长3.71 km的挡水墙。2002年8月,梧州骑楼第一城被列入梧州建设广西东大门第五大工程。
截止1996年底,市区共有车行道44条,长36200米,面积317300平方米,其中水泥路面长7200米,面积86000平方米。沥青路面长10800米,面积101800平方米;泥岩路面7800米,面积5.08万平方米,人行道8.25万平方米,小街小巷42条,长度4.11 km,面积1.1.800平方米,长度70.5438+0.995。
运输
17年(1928)、民国26年,市区有公交车运营,时间不长就倒闭了。1959,2路公交车,运营线路长4.20公里。从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桂江一号桥和桂江二号桥相继建成,连接河东和河西的交通。1995年9月,五丰(广东封开)一级公路通车,与广东省一级公路相连。还修建了百花隧道、北山隧道、龙船冲隧道、中山路地下商场(隧道),市区架设了云龙桥、沅江桥。桂江一号桥,桂江二号桥,莲花桥,紫竹桥。辖区内水运到达河流上游623公里,经桂平、桂县到达首府南宁。顺流408公里,可以到达广州。到香港、澳门等港口,常年有300-500吨级船舶航行。有120-500吨级船舶常年航行在内河航道上。土地的经营路线从50年代的武(州)巴(布)线、武(州)渝(林)线扩展到广西、广东、湖南等省的城市、乡镇。1994年2月,梧州至广东二级公路开工建设(次年9月竣工)。4月,“五洲”号客轮首航香港。4月,1996,东环及西江云龙大桥开工建设(7月建成通车,1998)。2002年9月5日,市区东出口路拓宽改造工程开工。全长1.4km,起于于云龙桥头北岸,接龙泉冲加油站。道路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四车道,水泥混凝土结构。整个工程工期为12个月,于2003年9月竣工。
2019,11,万秀区被列入2019广西自治区级生态县(市、区)名单。
2月217,21,万秀区被列入2016年度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市、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