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和个人简介

陈天和原名祁东,191165438,2月8日出生于浙江永嘉县,10月23日在河北通县去世。1927毕业于浙江十中,1929起就读于上海美术学院音乐组。他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开除,所以他改名为田鹤。65438-0930考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师从黄自学习理论作曲,受到黄自的高度重视。因为家境贫寒,他三次辍学。1932后,先后在上海新华艺术学院、武昌艺术学院、山东省话剧院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上海加入中国作曲家协会,从事抗战歌曲创作,1939到重庆,在国民政府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工作。65438年至0940年在国立音乐学院任教,后担任学院教务主任。6月1949-7月1950调入福建音乐学院任教授。1951年后,先后在中央歌舞团、中央歌剧舞剧院工作。解放后,先后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中央歌剧院工作。他在音乐学院学习时就开始写作了。“九一八事变”后,他创作了《认清敌人》、《我们要夺回失地》、《我们要振作起来》等歌曲,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抗战期间,他创作了《八·一三战歌》、《保卫上海》、《八百独守顶之歌》等多首抗战歌曲,对宣传抗战、鼓舞士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他的《巷中战歌》广为流传。他还为上海士兵捐赠衣服,并写了歌剧《桃花源记》(由阿英创作)。他还写了钢琴曲《血债》,反映了当时被敌机轰炸的中国人民的义愤。

他为中小学编写了许多教材和歌曲,如《燕子的歌》、《春游》、《致敬国耻》、《蓓蕾》、《米白》等。,向青少年灌输爱国、民主、爱劳动、爱科学的思想。我也写过很多艺术歌曲,比如《田园》、《在山里》、《秋梦》、《清平乐》、《春归何处》等。这些作品风格清新,形象生动。他还创作了歌剧《何晶》和清唱剧《永别了,何梁》。

解放后,他进一步蒸发创作热情,创作了《森林、绿色的海洋》、《和平友谊之歌》,创作了《采茶灯》、《莲花舞》等舞曲,改编古琴曲《广陵散》为合奏。之后,他专心创作歌剧音乐,希望能做出几部像样的歌剧。但理想没有实现,病魔夺走了他的生命。他是黄自的一名学生。受黄自的影响,他的作品风格古朴,用料考究,结构严谨,富有民族色彩,因此受到群众的欢迎。除了创作,他在音乐教育方面也颇有建树,培养了许多音乐人才。陈天和的作品以歌曲为主,约有100首(包括有民歌和古歌伴奏的),包括《悼念一位民族解放战士》、《采桑曲》、《巷中战歌》、《保卫世界和平与森林》!绿色海洋影响很大。他对歌词的选择相当严格。在创作过程中,他重视诗意的内容,音乐随着诗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他的大部分抒情歌曲,如《田园》、《山》、《秋梦》、《清平乐》、《春归何处》、《江城子西城刘阳弄春柔》等,风格清新,旋律简单优美。他的歌曲除了在各种音乐刊物上发表,还被收入书籍,如《回忆》(1937)、《剑音》(1943)。陈天和还创作了歌剧《荆轲》(1937,未完成)、《桃花源记》(1939)、清唱剧《送别贺良》(陆谦词)、钢琴曲《序曲》(由齐尔品(A.N .切列普宁)以一首极富中国风味的钢琴曲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