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如何防范财务风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未来三年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以防控金融风险为重点,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推动形成金融与实体经济、金融与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体系建设。

过去一年,货币政策推动金融机构逐步淘汰存量业务,限制和控制增量业务,监管部门专项整治市场乱象,弥补制度短板,引导金融机构回归本源,聚焦主业,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展望未来,如何防范金融风险?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金融监管方向是什么?

促进金融回归本源的三个良性循环

江苏瑞涛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工程机械设备生产和销售的企业。最近与某公司签订了委托生产合同,金额539万元。由于付款是在完工后进行的,该公司不得不预付购买原材料的费用。

“听说银行在推银行税的互动产品,小微企业可以向纳税记录良好的银行申请信用贷款。”公司负责人尚灿涛向靖江农商行申请“税易贷”。银行根据该企业去年的实际销售情况,计算其去年纳税约40万元,认定企业纳税信用评估结果为B级,符合“税易贷”的贷款条件。第二天,公司贷款654.38+0.6万元。

过去一年,信贷资金开始回归主业,聚焦主业。传统贷款业务增长迅速。据统计,117之前的0个月新增贷款12.9万亿元,超过2016的全年规模。银行业贷款同比增加13.2%,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新兴战略产业、薄弱领域和薄弱环节。其中,制造业贷款增速已连续9个月保持正增长,比去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

但是,企业还是有更多的期待。尚灿涛表示,银税互动解决了小微企业缺乏抵押、贷款难的问题,但贷款额度仍然太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希望未来银行除了税收之外,还可以参考企业更多的经营指标,比如企业缴纳水电气社保,以及资金流和手中的订单等。银行对企业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我们的授信额度也可以提高。另外,如果能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就更好了。

企业期待的是金融机构的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推动形成金融与实体经济、金融与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是指要求金融回归本源,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与房地产的良性循环,应该要求重塑金融与房地产的关系。金融既要配合房地产调控,防范房地产泡沫引发的金融风险,又要服务于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建立,以资金和服务创新支持廉租房建设和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金融体系内的良性循环是继续减少资金空转,禁止过度的期限错配,禁止监管套利等。,继续彻底整治市场乱象,降低由此带来的跨市场、跨行业、跨领域的金融风险,促进资金从现实中退出。进一步回归本源,更多投资实体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说。

降低宏观杠杆率,防范重点领域风险。

65438+2月65438+3月,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人寿签署《CSSC降杠杆市场化债转股投资协议》,共同推进市场化债转股业务。CSSC与建行签署意向性投资240亿元的债转股框架协议,随后三方共同出资设立CSSC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初始规模75亿元,由建银(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中国人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管理运营,三方运营获得的资金主要用于偿还现有债务,降低企业杠杆率。

高杠杆是金融脆弱性的一般来源。曾刚分析,高宏观杠杆率会带来潜在的金融风险:一是货币信贷增长超过实体经济需求,容易导致金融脱离和资产泡沫,特别是房地产市场泡沫;二是部分经济主体债务负担过高,如地方政府债务过多,不仅存在潜在的偿还危机,还扭曲了金融资源的配置。

2017通过强监管,想方设法让金融脱离实际,同时积极推动企业部门尤其是国企降杠杆。中国宏观杠杆率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债务风险趋于下降。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最新数据显示,到2017年三季度末,我国整体杠杆率为239%,较一季度小幅上升1.5个百分点,整体企稳。但企业杠杆率开始下降。20154.8%三季度末,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为154.8%,连续三个季度下降或持平,较一季度末累计下降2.9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下行趋势进一步确立,宏观高杠杆风险正在有序化解。

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副主任董希淼分析:“监管层对银行、证券、保险行业的‘强监管’将继续推进。比如银行系统的同业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而不是持牌金融机构从事的非法金融活动,都会被清理。现在风险主要集中在互联网金融和民间金融领域。下一步,要继续抓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弥补监管协调和制度建设方面的短板,从源头控制、严格流程管理、事后问责等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构建互联网金融和民间金融监管闭环,有效防范和化解突出风险,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建立强有力的监督长效机制

未来金融监管会怎么走?曾刚表示,在防控金融风险方面,基本延续了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几个方向。2017年金融监管部门专项整治市场乱象,弥补制度短板。下一步要加强薄弱环节监管体系建设,建立防控风险的长效机制,通过更加完善的制度建设巩固治乱的短期效果。防风险、强监管不是短期内遏制资产泡沫,而是长期延续之前的政策,“将防风险进行到底”。

“政策一直是在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寻找平衡。前几年更强调稳增长。现在把防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意味着明年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将保持不变,强金融监管的趋势不会因为经济增速放缓而放松。”曾刚说。

“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充分体现了中央高层为经济平稳增长和配合去杠杆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的初衷。”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管好货币供应总闸门”,这意味着保持货币政策流动性合理稳定仍将是明年的主要目标。强调“中性”意味着不会进一步收紧,特别是考虑到强监管、严监管下收紧金融领域的实际效果,“中性”政策要求更加灵活地运用多种工具平抑市场波动,化解金融体系可能存在的潜在流动性风险,以保持宏观流动性和利率总体适度。

连平表示,预计未来一段时期,金融去杠杆将进一步深化,强有力的金融监管力度不减。一系列类似资管新规的监管新政将陆续出台。从主要领域看,预计将对银行表外业务、互联网金融、“僵尸企业”处置、金融控股公司等进行监管。

做好每一步,决策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