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师父简历
我提出这两句话,是因为佛教一直提倡对一切众生的慈悲。既然要对待一切众生,怎么会有敌人呢?当一切众生都是自己想要改变和依恋的对象时,当然不可能视其为敌人。
“敌”就是我们势不两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比如爱情上有情敌,商场上有生意上的敌人,战场上有军事上的敌人,政治上有政治上的敌人;甚至同事之间有时会为了得到更好的职位而互相竞争,希望能发挥到最好,其他人也无法超越自己,从而形成敌对状态。这是人性中的自卑,也可以说是弱点。
既然知道了人性的这个弱点,就应该调整自己对别人的态度。首先要原谅、同情、包容别人。换句话说,对不如自己的人要宽容;比自己优秀的人应该向他学习。人与人之间如果能互相学习,互相做朋友,不仅自己能成长,对方也会成长。
可惜很多人都想不通这一点。无论如何,他们想到的是自己,不会想到别人,也不会放过比自己优秀的人。不如自己的人更渴望摆脱。就这样,不要好,不要坏,最后,只剩下你一个人。这是不友善的。真正的慈悲,是把别人当一个人。
体恤对象,除了体恤别人,还要体恤自己。因为如果你不怜悯自己,你会让自己很痛苦。比如有些人不肯原谅自己,所以伤害了自己。其实做错了,改正就好。如果你一直惩罚自己,你会一直陷在痛苦中。这是对自己的不仁慈。其他人也是如此。如果你不仁慈,你可能会一次又一次地伤害别人。
“智慧不能烦恼”这句话,是让人烦恼的一种方式。人纠结于自己的烦恼是最痛苦的事,因为自己和自己一样蠢。如果你想解决它们,你必须运用佛教的智慧。有了空性的智慧,烦恼自然就消失了。
如果忧虑是黑暗,智慧是光明。当明亮的光打破黑暗,黑暗就消失了。所谓“千年暗室,一登必破”;其实黑暗并不存在,只是因为没有光,所以才会黑暗。同样,烦恼本来是不存在的,只是因为没有智慧,观念才会颠倒,才会产生冲突、矛盾和斗争。
有人类学家指出,人类最初来自非洲,来自同一个血源。如果从这个推论来看,和佛教的“众生平等”的观点如出一辙。然而,所有人类是否真的来自同一个起源,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人的基本需求和基本心态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人性是相通的。
既然人性相通,人类就应该互相照应,互相依赖。如果我们能这样想,不仅对自己有益,对别人也有益。对别人好,就是对自己好。这是逼自己和逼别人的结果。这样就没有所谓的敌人了。没有敌人,就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