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旋律的成因是什么?
《茉莉花》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也是第一首流传到海外的民歌。当《茉莉花》的曲调在中国家喻户晓,并以此为基础改编成各种形式时;在西方,茉莉花的旋律也受到作曲家的青睐,也是用这种旋律改编的。但在中西再创作中,茉莉花的旋律因其音乐审美的不同而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音乐形象。
《茉莉花》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来源于江苏民歌。茉莉花,在扬州清曲中又称“花腔”,在几代扬州清曲艺人的不断加工下,终于成为扬州清曲的曲调之一。
清代道光年间(1821)以宫池谱的形式出版。《茉莉花》最初发表在楚湘主编的《肖辉集》中,但它的名字仍然是《花调》。
《茉莉花》因为曲调优美,在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版本。在这首歌的起源地江苏,有几首歌,如流行于扬州、苏州、泗阳、徐州的《花调》,流行于六合、兴化的《茉莉花调》,扬州一清二楚。在其他省份,也有自己的茉莉花,比如河北民歌茉莉花,东北民间茉莉花,陕西民歌茉莉花等等。这些不同版本的《茉莉花》虽然曲调相似,但都融入了各自的地方特色。
而且在中国,《茉莉花》已经被许多作曲家和演奏家改编或再创作,如作曲家鲍元凯的再创作,竹笛演奏家王铁锤改编江苏民歌《茉莉花》,作曲家金炜将《茉莉花》改编成混声合唱,台湾省歌手梁静茹的歌曲《茉莉花》也是以江苏民歌《茉莉花》为主题。其中,作曲家李文平于1999改编创作的交响版《茉莉花》,不仅是北京交响乐团演出的套路,也是同名作品中指挥和管弦乐队演出次数最多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