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大海捞针找到一个人?我要服务的客户,你在哪里?除了在我心里
在创业的道路上,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创业者争先恐后地寻找天使投资,但最终真正拿到投资的又有几个呢?先来看看《2018中国VC/PE市场数据报告》的整体情况:
融资案件数量共计6052起,同比微增5.09%。
共有5438个项目获奖,其中559个项目再次进入下一轮。
有4164家VC/PE机构参与投资。
总融资规模达到852亿美元,同比增长62.91%。
平均融资额达到65438美元+0407.53万,同比增长54.86%。
从表面数据看,去年创投市场融资交易活跃度似乎稳步上升。但我们可以发现,虽然融资总规模和平均金额同比增长近60个百分点,但融资案例数量仅小幅增长。这是什么意思?说明VC/PE市场已经全面进入洗牌期。在集资需求日益增长的同时,资金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也就是说,头部领域的热门项目和明星项目的融资额在上升,长尾部分的项目融资额和数量在逐渐下降。此外,已投资的项目数量也在增加,5438家企业首次成功获得融资。但只有559家企业进入下一轮融资,仅占投资的10%。剩下的90%的企业没有拿到下一轮融资,也就是说要么死掉,要么处于转型期现金流勉强维持的状态。
正是因为极高的项目死亡率,现在投资人非常谨慎。拿到投资真的不是那么简单,因为投资人心里都有一杆秤。一个项目能否获得投资,不仅与项目所在的行业和赛道有关,还与其商业模式、创始团队、创始人背景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就像大学考试一样,最终成绩是按照平时+期末+其他方面表现的综合评价来打分。
客观来说,在资本寒冬下,投资人愿意投资,说明你对项目的商业模式是可以接受的。所以一方面要给投资人找渠道。关键是趁热打铁。65,438+000家创业公司投资BP。最终投资者可能选择10以下,决定投资的可能性大概是2-3。当然,这些都是后话。这一切的前提就看你能不能找到了。并且把你的创业演讲给他,所以第一步要想的是,天使投资人一般出现在哪里,他们是怎么找到有潜力的创业项目的?下面我列举几个思路,大家可以一起思考。
被动通道
1.熟人推荐
首先,投资领域不管是什么VC/PE,都要有一个互相交流消息的圈子,就像明星俱乐部一样。但是,在圈子里有一定名气的投资人,身边的资源比你想象的要多。各大行业的成功人士,如高管、CEO、产品经理、总监等。,认识几千人不认识几万人,最重要的是这个熟人推荐信任度很强的背书。如果你的朋友恰好是一个大人物,然后他批准了你的项目,这个大人物恰好和一个投资公司的知名VC关系很好。他只需要方便的跟投资人提一下,比任何融资方式都有用。
2.职能建议
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俗称投融资中介。也就是创业者和VC的中间人。如果他们帮VC找到一个好项目并成功融资,就可以拿到提成,而且金额不低。和房产中介一样,属于要么不开业,开业三年的那种。因为项目推广本身就是一种成功率极低的方式,FA并不是所有项目都合作。基本上FA觉得项目靠谱,然后稍微包装一下希望能进入投资人的视线就推。当然,也有很多个人FA,即不同于机构身份的个人投融资中介,从事与人脉、创业服务相关的行业,手头有很多创业项目的资源。
3.Star项目跟进
明星项目跟着投资,已经不是圈内公开的秘密。好项目本身并不多,然后发现的好项目可能是很多投资人感兴趣的,也就是所谓的明星项目,比如创始人的品牌名,或者对项目的兴趣飙升等等。,这会影响投资者的情绪。不够用怎么办?所以就出现了跟投的情况。现在很多融资新闻都会写XX项目的领投人,以及跟投人。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很多投资人看好这个项目,但是风险相当高,没有人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以干脆一起投就相当于降低了风险,也就是挂了或者至少拉了个垫背。
4.孵化器,内部创造空间
目前很多创投传媒办的孵化器都是和投资人合作的,比如氪空间、猎云网孵化器。其实项目方的发展情况是最清楚的,所以投资人会和孵化器进行深入的沟通,包括对孵化器内部一些项目的汇报。时机成熟的时候,会把好的项目一起推给投资人,所以如果条件允许,会优先考虑有投资人渠道或背景的孵化器入驻。
5.邮箱接收BP
通过邮件看BP是投资人看项目最常见的方式,但也是成功率最低的方式,因为投资人的邮件在各大平台都是公开的,每天收到上万个BP,就像老板的招聘和简历筛选一样。投资人很忙,每天各种BP映入眼帘。他们怎么可能一个个仔细看?基本上他们看行业,看标题,简单浏览商业模式,继续看感兴趣的。如果你不感兴趣,就把它扔到一边。有很多创业项目还不错,但是BP水平很差,连表达都有问题。所以投资人就这么放在一边很可惜。而且现在很多项目都是海投,这种方式无异于大海捞针。
活动频道
1.行业研究
投资者对风险资本市场的信息非常敏感。没有一点嗅觉,他们怎么可能是投资者?所以投资者会根据自己熟悉的行业收集市场信息,对某一个子领域做专题研究。此外,他们还会对近年来该领域的融资事件进行总结分析,了解该赛道的融资趋势,尤其是那些跑出独角兽的行业。如果遇到自己知识之外的新知识,投资人会找懂这个赛道的同行或者圈子里熟悉这个领域的创业者、高管吃饭聊天。最后,他们会分析这个行业的上下游和可能的机会,并进行梳理。
2.开放式投融资平台
创投传媒公共投融资平台是投资人经常光顾的地方,比如36Kr中的鲸准、项目工场等。第一批能被这些平台收录的项目,肯定能在网上找到相关资料,三个产品基本不可能出现。投资人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搜索关键词,甚至可以找到几个比较知名的头部项目然后研究这个领域其他细分市场的项目,找到直接联系媒体获取创始人的方式,然后开始沟通,所以精美的logo和细节都有。
3.媒体报道
风险投资媒体报道其实是投资者非常关注的一个信息来源。比如36Kr和虎嗅的创业团队举报,因为既然能举报,说明项目本身质量还不错,当然也不排除付费举报的情况,但是付费举报的成本也不低。就算真的是拿钱举报,至少说明企业家还是有一定实力的。有时候投资人投资的项目是以人为本的,所以寻求各大创投媒体的报道非常重要。
4.创业大赛获奖团队
与政府、媒体合作的创业大赛,是投资人获取项目信息的线下渠道之一。除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参与这些项目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投资人会非常关注在比赛中表现出色的选手,当然重点是获胜的队伍。那是不是说没有拿过奖的队伍就没有机会了?不一定。只是获胜的团队能让投资人眼前一亮。就像选秀节目一样,你会发现几年后表现好的不是冠军,而是半决赛被刷下来的人。
5.(熟悉或听过)牛人跨界创业
如果说牛人的跨界创业项目受到投资者的青睐,那就是典型的感性投资。投资人给的钱不是给项目的,而是给人的,比如曾经在某个领域很有名气的大V,或者有非常优秀的成功项目运营案例,比如快播王欣,百度李叫兽。不管他们启动什么项目,不投资的话投资人都会看的。不管他们听到的是什么,熟悉的是什么,这个项目中标的几率都是非常高的。
6.有成功创业经验的连续创业者。
其实有成功创业经验的创业者做的项目和牛人跨界创业做的项目差不多,都属于投资人的情感投资。因为一个创业者多次创业成功,说明这个人能力很强,所以这个投资很让人放心。
7.挖项目举一反三。
挖掘项目主要针对头部领域的一些知名(或已上市)项目。比如之前流行的共享单车、摩拜单车火了,投资人赶紧去找同领域的另一匹黑马,于是Hello单车、XX单车都出来了。只要有一个赛道跑出了黑马或者独角兽,那么投资人就会在这个项目领域挖掘其他潜在的黑马。拼多多火了,淘集合诞生了。同样的道理。
8.参加项目路演、创业沙龙和活动。
参加活动没什么好说的。有很多投资人参加的活动,聚餐,沙龙。有朋友邀请的活动,有政府部门邀请的商务活动,有各种展览交流等。,也就是俗称的投资者平台。如果能在这些地方见一次投资人,一定要拿到联系方式。
9.找一个创业者聚集的平台(适合找早期项目的VC)
现在网上创业者聚集的平台挺多的,有创业社区,有商学院,有高管圈,有一部分是付费的。这些圈子都是对有实力的创业者开放的,比如正和岛,行业门槛很高,所以淘汰了一些不靠谱的创业者。但如果是找早期项目的VC,他们会找早期创业的平台,比如找合伙人的恋爱合伙,创业学校等等。总之,他们会更倾向于寻找早期创业的平台。
了解这些天使投资人寻找项目的渠道,然后思考创始人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接触到这些投资人。首先,一些知名的投资人,比如朱啸虎、许小平,只有具备一定实力才能接触到他们,而一般的创始人没有这个圈子是接触不到他们的,也就是说你的创业项目根本入不了他们的眼。你知道为什么投资人留联系方式的时候一般只留邮箱,不留微信或者电话吗?因为每天有几万个创业项目是BP发的,如果留个电话,每天接电话聊微信就够了,不用工作。
知名投资人找到的创业项目,不会被所有渠道使用。基本上他们都会和优质渠道合作,然后渠道会上门介绍自己。自己联系引进的项目已经看不到了。另外,一些需要出席的路演、创投活动、电视节目(比如《与中国人合伙》、《我是独角兽》)每天都被安排很多活动,完全不用担心创业项目。基本上都是选择最优质的项目来投票。
也有一些不那么知名的投资人。有些个人也有机构。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很多XX公司的所谓投资经理,某家风险投资公司的总监,在各大路演、社交产品、创业软件中出没。说白了,很大一部分都是骗人的(当然不是全部)。这个要具体分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很多投资公司打着天使投资的幌子赚钱,比如拉人做路演,先出几千块钱,然后和几个投资人坐在台下假装听。至于投不投,算你运气好。这些大部分都是套路钱。你想想,人家是天使投资人,要出几个亿。有什么区别?用你的头脑思考。你什么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