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历史简介
地名的由来
新密因山而得名。
新密市,位于郑州市西南,西周时期商朝灭亡后,是糜国和羌国的所在地。糜国因糜山而得名,糜山因糜而得名,因此处山形似大皇宫,古称糜山形。
后来郑国灭了苗国,把密老城改名为新密邑。郑国灭亡后,韩国拥有了这个地方。从春秋战国到秦朝灭亡,一直使用“新密”这个地名。
西汉置糜县于县城东南。此后,东汉、曹魏等朝代都设置了密县建制。
新密的历史演变
新密市的历史沿革
新密市历史悠久。新密市的人民世世代代被沁水哺育。、黄帝、祝融、夷、西周的糜、春秋初期的郑等都曾在此建都。此后,虽历朝隶属屡变,县衙两迁,但“米”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在黄三统治之初,它是伏羲女娲的故乡,后来被炎帝所弥补。
河南大学教授、全国民俗文化研究会理事张先生在对“伏羲山”和新密历史文化进行调查研究后,认为“伏羲山以伏命名,为伏故里”。他在《浮戏原是‘伏羲山’,中华文明活跃》一文中说:“新密市古伏羲时代的文化,是‘黄三’时代的典型地区。新密城不仅有国城遗迹,伏羲也曾封国于汝水之阳。”河南省农牧局干部陈志中多年来一直在尖山乡研究丝绸文化和“伏羲山”。他认为《山海经》伏羲山主体在今河南省密县。登封、珙县、荥阳县支行。米县的“米”字,原是“米”,后为“米”。“伏羲与河洛文明有着重大的关系。他的后代世代生活在源于此山的伏羲山和泗水流域。这可以确定他是河洛与泗水之间的一个古老宗族。补充黄三世界的国家是傅绥仁的历史痕迹。总之,汜水源头的伏羲山和密县,应该是伏羲氏族的故乡。”
南宋米罗的地理书《路史》也记载:“(补)为黄三天下封国,颜地伐而补之。”清嘉庆版《密县志》也记载:“卜城在卜子庙西南。”在《五帝六族》中,答(郑)桓公也说:“若有二城(郭、村),则可盖、补、丹、夷、嘿、李、信、君之地。”说明春秋时期“补国”还是存在的。
综上所述,书籍和专家学者都说,位于新密的伏羲山是伏羲时代的故乡。后人建立的“西货”和“不货”至今仍保留在秘密中。因此,新密地是黄三统治初期伏羲的故乡。它被炎帝讨伐,春秋时被郑武CCBA所灭。位于县城西部的伏羲山和布果,是羲皇及其后裔的重要活动场所。
五帝初,轩辕丘为黄帝都城。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时期,史书称为五帝时期,黄帝是五帝之首。据《道史·疏史》:“黄帝子孙二十五人,其他姓氏者十二人为姑,其一。秘,伯母姓也分。”我省文物考古专家、省文物考古学会名誉会长、研究员徐顺展先生在《黄帝居轩辕丘考》一文中写道:“轩辕丘在新郑老县城西北。最重要的是梅山和泰山是拱形的,沁水和绥水靠近轩辕山。北部梅山、泰山,以新郑西北的小桥乡(今龙湖镇)为终点,沁水、沂水主要在新密的曲梁、大圩,也属刘寨乡管辖。两山两水对应,把轩辕秋的位置缩小到更清晰更狭窄的范围。”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曹桂岑先生对这一时期的大量文献和我国文物考古发掘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发表的《五帝都城考》中,他认为:“黄帝有熊辟,故熊应为国名,轩辕丘为都城,位于新郑西北。新发现的新密市寨龙山文化古城可能是轩辕丘。”“从叠加来看,城墙比河南仰韶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早期要晚。.....古城村是龙山文化中期修建的古城。古城村是河南省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意义最重大的龙山文化城,应该是黄帝轩辕山。”
2003年6月初165438+10月,中国古都学会、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在我市召开了“黄帝古都轩辕丘论证会”。会上,多位专家认为,从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中证实,黄帝故都轩辕山位于新密勉谷,古城村遗址就是黄帝居住的轩辕山。
中国古都学会会长朱也从三个方面论证了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居住的轩辕山在新密曲梁乡大樊庄村古城村遗址。他说:“一是新密市考古发掘取得突破。考古发掘证实,古城村遗址是一座具有早期大都市性质的古城遗址。其规模之大,城墙保存之完好,在中国同时期的古城遗址中绝无仅有,在探索中国早期文明发展史和中国都城史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其次,新密市有浓厚的黄帝文化氛围。新密市的黄帝语
遗迹、遗址多达46处,不能视为无根虚幻,也是黄帝都城轩辕山在新密的有力证据。再次,新密市地理环境的特点也使其比周边地区更适合古先民建国建都。综合以上三个史实和研究成果,我认为新密市古城村遗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新密市是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和中国古都的最重要场所,是中华民族步入文明时代的起点。所以和很多学者一样,认为黄帝是都城。
轩辕秋是新密的古城村遗址。"
根据大量事实,新密市是五帝初黄帝都城轩辕山所在地。
帝喾是朱容家的市场。
根据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先生多年的研究成果,在《新密古城村遗址与祝融市场探秘》一文中说:《史记·楚世家》云:‘列文生而有爵位,书名重于李,李重于家,功勋甚大,能融于世。帝喾名叫朱荣。共工作乱后,帝喾花了很大力气来惩罚他。帝以庚寅为丞相,弟吴回为丞相,后归霍政成祝融。祝融家族起源很早,但其兴盛时期一般是在帝喾高辛家族为华夏集团首领的时候。.....朱容宗的活动区域最早是在河南中部的松山地区,范围包括新郑、新密、登封、郑州等地。”“新密市东临新郑,北接郑州,是古代朱戎部落活动的重要地区。.....其中,只有古城村,城址应该是朱容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他补充说:“因此,在古城村发现的宫殿和寺庙都具有城市的性质。”...它们应该是祝融的首都。”据《通典》:“诸戎之市,黄帝此有熊。“根据大量文献和专家考证,朱融的集市也生活在黄帝都城轩辕山。因此,我们的城市是朱戎族的首都和朱戎市场所在地后,帝喾在五帝中期。
第五代帝尧后,为羌都城所在地。
《史记·楚世家》载:“吴仲。陆一生生了六个人,他生了一个儿子。其长日为昆吾,二日为访胡,三日为彭祖,四日为接人,五日为曹,六日为,姓糜,楚也在后。”郑玄的诗。《Trịnh Cối's谱》上说:隐者,古高辛之火,是之殇,隐者国在禹州之北,英博之南,居丘间。朱荣姓李,其后八姓,只有坛姓在其位。《世本》说:“鲁中娶了鬼芳家的妹妹,使女儿贵如千金,生了六个孩子...她求了四天建议,为了别人。.....居两水之间,食秦言。许:我在密县,姓谭。”水经注:增(秦)水出交城西北坞,流交城东南交堤。生活在山川之间,两江交汇,故名国。聋子,在文字的伪装下。《大清统一志》(卷150)上说:夷城位于密县东北五十里,与新郑相连,周初封国。诗中有“冯毅入夷,夷亦能写会,与其祖有关;也和国家水流的地方有关。省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马世治说:“苗和朱荣之间有一种持续的关系。据文献记载,苗城建在祝融的市场上。.....我们认为,古城村遗址不仅是“祝融市场”所在地,也是八姓六子后裔谭建立的城市。“明朝的《明朝统一实录》和愚公;
"禹的疆域,在周封黄帝之后,成了羌国."据《国语》、《史记·郑》、《汉书》、《竹书纪年》等春秋时期的大量史料记载,周平王是被春秋时期郑的第二代君主郑武所灭。从上面可以看出,朱融之后,尧舜之后,国家还是在朱融的首都建国,改名为国都。夏商代之后,西周初年黄帝之后仍封于国,直到春秋时期周平王被郑武CCBA所灭。从五帝后期到西周,羌国还存在了一千多年。这一时期,新密大部分地区属于羌族,是羌族的都城。
西周初期至春秋时期,夷、糜并存。
据《道史》:“黄帝子孙二十五人,其他姓氏者十二人为姑,其一。秘,伯母姓也分。”《国语·周》“有一年,王出密。”注:周初姬姓之国。在今天的河南省密县东南,它被周公国王所灭。《联图》云:“(密)国在国之内,宣王(公)灭之。这是河南的秘密。”可见西周初至春秋时,还有一个小国叫米国,是周朝黄帝的后裔,三百多年后被周公灭了。《太平宇宙》:“河南道米县,亦古秘之国,亦为国之地。”所以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糜县分别属于羌国和糜国。
春秋时为郑国都城,建立新密城。
春秋时,国虞郑虞:“(郑)桓公为周司徒,问,‘皇族有那么多道理,怎么逃得死?’对他说,“其经济,罗、河、郢之间都差不多,而且是其儿女之国。毕、苗为大,毕靠势,苗靠险。个个骄横疏忽,却贪得无厌,铤而走险。”如果把一周的困难作为坚实的基础,送丧行贿也不能禁止。惹事害人是傲慢和贪婪,也一定会背叛你。如果你和周内所有人一起谴责犯罪,那也没什么不对。如果你在第二个城市,吴,庇护,弥补,船,依靠,嘿,历,中国,君主之地是也。如前是前,后是河,左是右,钱花了,刑修留着,可少固。《汉书·地理志》:“送礼物贿赂郭、苗,苗受之。最后三年,幽王大败,桓公驾崩,其子吴公、平东东迁,在郭、夷之地定居,留下罗作基吃喝。土狭险要,山在谷中,男女欲聚,故俗。郑石说,‘出其东门,有女如云。他还说,‘秦而矣,唯道灌溉,士而女,方,纵情享乐,互相戏弄。这也是风。郑国的创始人郑桓公在周幽王起义之前就预见到了西周的灭亡。他害怕灾难甚至会降临到自己身上,所以他想尽快为自己找到一条出路。他要求王世博为自己做计划。王世博建议把未来郑国的范围选在洛水、吉水、黄河和之间,并特别指出中心位置在秦和陕之间。这里的南部有一座雄伟高大的山,可以作为供奉神灵的圣山,秦河流域肥沃的土地可以供郭征生存。而且连郑新都的具体位置都很清楚,就在秦和燕的交汇处。这里“土狭险要,山在谷中。”在这里,“男女欲聚”,正如《诗经》中郑风所说:“出其东门,有女如云”,“秦与,方还,士子与女,方与。”“我想到我,我也参与其中。我想到我自己,我也参与其中。"
韩非子:“郑桓公若欲攻夷,必先问夷之英雄、良臣、卫道士、勇者,赐其名,择夷之沃土,以关雎之名著书。因在郭门外设坛,埋之,祸如鸡水獭。李俊认为这是困难的,所以他杀了他所有的好部长。桓公攻苗,取之。”
据《公羊传》记载:“郑伯()与丛夫人有往来。”《妙不传》也说:“我是叔坛人。此郑伯指桓公,叔坛指钟夫人。”
也就是说,郑国的第一代君主郑桓公想要攻打苗国,也就是苗的土地,所以他使用了离间他人的策略。第一,他清楚地知道有能力治理天下的好大臣,有胆识的勇将,有口才有智慧的智者。并公开宣布,这些人已经投靠了我的国家郑,等我得到国家,我会把最好的田地分给他们。他还把给这些人的官名写在竹简上,专门在城门外设坛,然后用鸡、猪的血涂在祭祀器皿上,像宣誓一样表示绝不食言,然后埋在地下。这种幻觉迷惑了,使他相信,认为他的国家的将军已经投靠了郑,并杀死了他们。就这样,桓公不费吹灰之力就达到了泰国。得到太国后,郑桓公并没有消灭它,而是保留了它的名字,使太国成为郑的一个属国。就连郑桓公也和他的妻子有染,而她也无可奈何。这为郑国第二代君主郑武公彻底灭羌,在秦国建立新的郑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清乾隆的《新郑县志》也很清楚。书上写着:古程铮《郁芳纪要》:“古程铮在郡西北,相传郑武公始为都。”郑州张隆嘉考古程铮:《古郑国,杜预《左传注》:郑州荥阳沅陵县西南。《扩支志》说:淙水在固镇城南与曾(秦)水合,今秦人在正元陵县西南,土地在新郑县西北与米县接壤。明成祖西觉的《左石砖地》说:在新密界最准。和
根据对秦易的考证,如《左传》、《国语》、《竹书纪年》、《史记》和郑等,郭征是在秦和燕之间,那么《诗经》呢?“正风”往往分为两部分。如果“秦与,万商与”都一样,那就完全不同于今天的郡(郑韩故城),现在是尴尬的。“这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古程铮就在新密市的交流村一带,也就是今天新郑西北25里的地方。这是郑庄公墓的所在地。据《世本》:“文公急而郑,注:新郑也。《春秋》和《左传》的记载表明,到二十九年,郑国已由新密秦燕交流处的交流村迁至“郑汉故城”,也就是说,郑国在王六年(公元前765年)至二十九年(公元前644年)约120年处于新密。
东移后,据《春秋》记载:“公六年夏(公元前654年),齐侯、宋公、陈侯、、等行会打败郑,包围新城。”《左传》:“诸侯攻郑,围新密,时用郑攻城。”杜预注:新城,郑新密,今荥阳密县。《左传》注:释新密。从上面可以看出,郑建都、秦桧死后,是“因土狭而危”,“居谷中”,不适合郑的成长状态。在东面二十多里的开阔地带建了新都(今郑、汉故城)。他们加紧建造不分季节的城市,从而吸引了以齐桓公为首的国家的十字军东征。当时各国讨伐的对象是新密驿,也就是今天的大圩镇。说明当时新密这个地方已经建立了新密市。
战国时属韩国,曾归楚国管辖。
《史记六世家》:“二十一年(汉哀帝二年,即公元前375年),灭郑,并吞其国。”此后,新密一直归韩国管辖。
《汉策》:“汉叔与缪斯争国,为楚王出使朝鲜,新城与阳人并子。”《楚策》:“成魂说新城受命,故南交楚,楚王以新城为主郡。”注:新城,郑新密,现属叶迷荥阳。河南汉北海。这属于楚国,范围包括河南省。就是在韩叔和他的儿子姬瑟争夺一个位置的时候,楚国趁机占领了新密的土地,十期都属于楚国。
秦朝属颍川郡。
秦国统一六国后(公元前221年),全国共设36郡。县下辖县,设有糜县,属颍川县。《史记·韩世家》:“(汉)王安,人最好的地方,是颍川县。”
汉朝攻秦制,仍设糜县,属河南郡,治于大沽。
汉前地理:河南县。颜师古曰:“故国有大山大水,南至临颍。”
东汉属河南殷。
《后汉书·郡县志》:“河南尹。注:秦三川郡,改名高帝,始祖洛阳。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改称河南殷、米。”东汉光武帝十五年,河南郡改为河南阴,密县仍属河南阴管辖。
在三国时期,它属于魏国河南县。
《地理通释》和《通典》说:“魏居中原,十二州六十八郡。”《晋书·地理志》:“魏家惊恐,即都汉宫,河南、河东、河内、弘农、冀州,平阳五郡,皆归他管。”曹伟称帝后,中国有十二个州和六十八个县。密歇根州河南县。
山西省泗州荥阳县
《晋书·地理志》:“晋在魏都,以三辅属永州,分河南,立荥阳,分永州京兆,立商洛,废李敦秋,故名泗州,统一校尉。”荥阳县位于金泰二年(公元266年),故属周吉。金代新密属荥阳郡。
金永嘉以后,北方被汉、赵、燕、秦四个政权统治。
永嘉五年(公元311),赵刘垚入侵洛阳,烧毁府邸和寺庙。司空·樊讯战败逃离登封西牯元山,占领松阳城,并在一个秘密的地方建立了中央行政机构。侯钰以东和半个徐州落入赵倩手中。刘瑶。
东泰宁年间(公元323-325年),生侵河南,刘逃往长安,河南之地归还石勒。
东晋穆雍和年间(公元345-356年),河南土地落入前燕慕容淼的统治。
前秦苻坚找到虎牢关的路,派猛龙攻打洛阳,于是河洛之地被苻坚占领。
太原九年(公元384年),东晋孝武帝谢玄,金朝都城,收复河南之地。
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河洛落入后秦姚兴之位。
伊十二年(公元416年),在道济恢复了筒仓之地。
东晋元Xi二年(公元420年),刘裕废晋帝,独立,国号末年。与北魏政权在北方的对抗:南北朝对抗的开始。
刘、宋属荥阳郡。
《宋·周树县志》:汉武帝(武帝)河南洛帝北平关,设州判断史,统领河南、荥阳、弘农三郡。荥阳领京密等九郡。
北魏孝文帝原属荥阳郡,后将武陵城划为曲梁城,属光武郡。
《舒威地志》:“荥阳郡密,二汉属豫,晋属晋。知密城包括承云山、青岩山、开慈山、大圭一山、子产墓、卓茂墓和寺庙。光武县领先县五。曲梁孝昌(北魏孝明皇帝)分布密集,有武陵城、曲梁城。”
北齐恢复糜县,属荥阳郡。攻坚旧秘城(今大圩镇)
《隋书市志》:“荥阳县待售:市。注:后魏设曲梁,后齐'(北齐)废。"
《太平宇宙》:“高启(北齐)文选(公元550年)迁本县东谷米县(今大圩镇)。”
北周属颍州,郑铮颍州属郑州。
《隋书·地理志·水注·后周瀛州》。
《太平宇宙》:“周末建德六年(公元5、77年),齐灭,统一于周宇文氏。它属于漳州。”
《同治》:“次周改郑州。”
隋朝的秘密隶属关系仍与北周相同。找治州,还是郑州,后来又重设密县,迁到古法桥堡城。
《太平宇宙》:“属郑州。(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迁来今,即古法桥堡城。”
唐代密州与零水(县城位于今新密刘寨镇旧县)和袁迢(县城位于今登封市大冶镇北)并行,废求省抄自密县,属郑州:巡改属河南省、河南省、河南县。
《唐书·地理志》:“河南河南郡,密而平。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密州设郡,零水、官园两县并置。第四年(公元621年)废州,节约水资源为零,秘密调至郑州。隆硕二年(公元662年),属之。”
宋朔:“府县合一始于此,府统一县O”
五代时还是密郡,隶属郑州。
《五代史·胥党考辨》:“洛阳、梁-,唐、金、汉、周常以为都,故唐为东都,梁为西都,后唐为都,金为西京都,汉周皆因之。”
《说松》:“五代禅学,以短命擒传,考郡市不详。”。欧阳修日:“五代时所有州县皆废,皆因唐。若置五代而今见,郡割据今因之,应列为考之职者。”剩下的经常被丢弃重复使用,经常被切割重复使用的就不够书看了。"
《说宋》说:“唐旧州县,五代史所未见,正因唐旧,故无废。”又说:“宋行,周郡旧,故浏览宋史可知周,即周可知四世。”
《通志》:“属河南省。”
根据上述“职考”,洛阳常被用作、后唐、后汉、后周的都城。欧阳修认为五代历史上没有出现是因为都沿袭了唐朝的管辖,所以通志认为糜仍属河南省。
宋属河南洛阳县北京西北路。后划归郑州,属河南省。
宋代历史地理:“河南省、洛阳县因梁晋而为西京。宁敏五年(公元1072),调任北京西北路。米,姬。崇宁四年(公元1105),调至郑州。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还官。”
晋、元分属郑州、南京(汴梁)路。袁改密云县为钧州。
《金史地理》:“南京初称汴京,贞元元年(公元1153)改称南京。郑州,(中),防守。宋荥阳郡任宁军节(使)。有大丘陵,沁水,渭水。袁属郑州,汴梁路,后划归密云县。”,
元代地理:“江北、河南等地,中书省,为十二道。”汴梁路,(我)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改南京路为汴梁路,领州至五。郑州,(下)。元初,领新郑、米霸州二郡。割新郑后,归周俊。周俊,(下)。伪齐国地方官(晋名,宋及晋安知府,为伪齐国皇帝,都很有名)应舜君。金改清国,改君国。(元)元二年(公元1274年)又划入郑州密县。密云,(下)”
明府是糜县。它属于周俊开封府,又名禹州。被调到河南省承担宣传部署工作。
明代地理:“开封府,禹州,袁月俊府。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四月,帝朱翊钧讳,改豫州。龙头县一中,密密麻麻。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赴中书省任衙门秘书。”
正因为如此,清朝隶属直隶豫州,改徐州府,转开封府。
雍正二年(公元1724),禹州升为直隶州,十三年(公元1735),徐州升为府,两者关系密切。乾隆六年(公元1741),废府,改开封。
民国属豫东路,河南开封路,第四、第一行政监察区。
民国版《密县志》:“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州府,河南省分为东、西、南、北四路。豫东道辖三十八郡,密而暧昧。”“第三年(公元1914年),内务府发布行政区划表,改称豫东路开封路,县内仍旧。”
中国地名词典:“国民政府成立,路废,直辖河南省。”
1946河南省行政区划表:“第四区辖郑县、光武、泗水、密县、蔚县、长葛、新郑。”
1946河南省行政区划表:“一区辖荥阳、泗水、密县、蔚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属于郑州特区、开封特区、郑州市、开封区和郑州市。
《河南省地名词典编纂通讯》:“1952年,陈留区与郑州区合并,定名为郑州区。”“1955年,郑州专员公署由荥阳迁至开封市,改称开封专员公署,所辖地区称开封特区。”
《郑州年鉴》(1985版):“1958 12河南省人民委员会第37次会议通过并报国务院批准,将荥阳、密县等五县划归郑州市管辖的原开封地区西部。”“6月5438+0961年65438+2月10,省委决定将荥阳、密县等5县划归开封管辖。”
《河南年鉴》(1984版):“1983,1年9月,国务院批准河南部分与市合并,实行市管县体制。区内珙县、新郑、密县、登封、中牟五县归郑州管辖。”
1974由于密县老城区地下储煤丰富,新密矿务局准备开采。经国务院批准,同意迁建县城。经过多次考察,新县城最终选址在老城区以北四公里的清平山韩庄村一带。7月10,密县新县城筹建处成立。
1979年9月,经过几年的建设,密县新县城已初具规模,县委、县革委会、县直属部分单位迁入新县城办公。
1982年8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将密县赖集乡和城关镇惠沟、五里店、初沟、杨寨、高沟、干寨6个大队(村)划出,组成新密区,隶属郑州市。
3月1987,11,国务院决定撤销郑州市新密区,原来集、七里岗乡划归米县。1994年4月5日,经民政部在国务院批准,撤销密县,设立新密市(县级)。省政府通知:委托郑州市代管。
根据文件编号。11994]5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关于撤销河南省密县设立新密市的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密县,设立新密市(县级),原密县行政区域为新密市行政区域。”
4月2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在文[1994]84号《关于撤销密县新密市建制的通知》中指出:“省政府决定郑州市改为新密市后,委托郑州市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