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和经验哪个更重要?
很多人看到这个题目可能会说,这不是废话。当然,两者都很重要。潮哥不想争论更重要的思维和经验问题。写这篇文章其实是带着大家做一个思考和体验的系统思考。相信大家看完这篇文章都会有自己的答案。本文基于毕业三年来的一些思考,希望能给你带来参考和启发。
先从自己的招聘经历说起。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做了一段时间的招聘工作。我当时在一家做品牌战略咨询的公司。员工流动性大,招的多是高端人才,招聘难度很大。这段时间我会每天浏览通过智联和前程无忧投递的简历,也会每天继续在智联和前程无忧简历库中寻找合适的简历。几乎每天我们都会浏览各种相关关键词搜索到的简历。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们几乎浏览1年前更新的简历。我们每天查看的简历不下几百份,总共看了几千份。从这几千份简历和近百人的面试中,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
所有专业人士可分为三类:纯经验输出型;主要思维输出型;思维+经验输出型。
01纯经验输出型
这类人很快就会遇到职业发展的瓶颈。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基于他们以前所做的经验,缺乏创新。所以你会发现,这类工人7-8年后,依然是月薪几千元的基层员工,当然也做到了中高层,只是比别人多花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纯经验输出的人也可以解决很多职场上的事情,就像我们高中数学的时候一样。当你做了几乎所有的数学题,你看到的每一道数学题都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回答,最终你也能得高分,但是你要努力很久才能达到这个水平。
02主要思维输出类型
我们以高中数学为例。纯经验输出的人,几乎什么题都做过,所以考试能拿高分。而有些聪明的同学,做的题并不多,甚至每次考试都会遇到不熟悉的题,但有了一定的思维和方法后,很快就能解决。这样的学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高分。工作就像学数学一样。思维方式会让你少奋斗很多年,同样的时间你可以变得比别人更优秀。其实第二种人和第三种人是有联系的,但是第三种人必然会经历第二个阶段。第二类人多为职场新人,即工作几年后脱颖而出的人。这些人因为工作年限短,没有积累足够的经验,但是他们的思维方式足以支撑他们解决很多事情。
03思维+经验输出型
这类人一般都是某个领域的资深人士,基本都是从第二类人成长起来的。他们有着很棒的思维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够不断地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内化为方法论,总结出很多规律和方法,然后用来指导实践。我们会看到很多这样的人会根据自己的思考和经验出版自己的书,然后卖的很好。比如肖恩的《从零开始奔跑》,蒲进的《互联网运营之道》,三本课程创始人黄有灿即将出版的《运营之光》。只有不断提升思维,快速将工作经验内化为方法论,进而指导实践,才能成为这种人。其实以上三类人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同,那么接下来就说说思维方式吧。
从有限的工作经验开始
刚毕业时,我从众多offer中选择了一家不太知名的咨询公司,并参与组建了这家公司的一家分公司。严格来说,我是分公司的第二个员工。可惜第一个员工不是分公司总经理,而且是在居民楼开始工作,分公司还没有注册。好在这个分公司招到了一个很有前途的年轻领导,就是分公司的总经理。因为分公司是从零开始的,所以几乎什么都会参与。这段工作经历虽然只有一年,但收获颇丰。后来我做了跨行转型,进了现在的公司。我和许多优秀的领导者一起工作,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在这两次工作经历中,我体会到三件事:
(一)跟对人很重要。
有句话叫“和谁在一起,决定了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很有道理。第一家公司的分公司总经理当时还不到30岁,但我很羡慕他的思维方式和风度,所以我想成为这样的人。我不断学习他的思维方式,定期和他交流,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教会了我他思考任何问题的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形象地用了物理、化学和生物作为比喻,即我们可以从这三个角度来思考一切:
——物理:这个物质的外部和表象;
——化学:这个物质的内在和本质是在外在和表象基础上的升华;
生物:这件事对我现在的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就是在升华的基础上进行重组。
以一头牛为例。当我们看到一头牛时,首先看到的是它的身体特征,也就是说,它是由血、肉和各种器官组成的,这是我们的眼睛实际看到的。我们继续进一步思考。从化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看到牛会想到什么?牛的性格和精神,如勤奋、踏实和甘于奉献的精神;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从生物学的角度去思考呢?牛的性格和精神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什么意义?比如,工作上要勤恳踏实,生活上要有奉献精神。
因为超哥也是做运营工作的,我们就以用户运营的用户画像为例。比如我们做一个产品的用户画像,也可以从物理、化学、生物三个角度来考虑。首先,物理是我们目标用户的显性特征,比如年龄、性别、地域分布等。其次是化学的,即我们的目标用户的隐藏特征,他们的潜在需求和行为偏好等。三是生物学角度,即基于目标用户显性和隐性特征的运营策略。于是,通过这样的思路,我们发现做一个用户画像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从三个方面切入,即显性特征、隐性特征以及基于显性和隐性特征的运营策略的制定。做一个用户画像是不是清晰很多?
另外,我还从这位领导身上学到了做分析时的另一种思维方法论。比如在分析一堆企业的时候,我可以从阶级、类型、内容、结构四个角度快速梳理出这些企业。具体方法因为文章篇幅原因,这里就不细说了。这些道理其实和黄金金字塔原理是一样的。每个人在日常工作中也可以建立自己的一套思维体系。说说我现在的公司吧。其实我觉得我很幸运。在两家公司我都能学到很多东西。我在这家公司呆了两年多,和很多优秀的领导共事过。他们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我会经常有意识的思考,学习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比如他为什么会这样想一件事,我为什么没有想到这一点,他们平时是怎么想一件事的?他们有哪些我可以借鉴的思维方式?我可以在他们的基础上优化和改进什么?这样就可以吸取各家的长处,然后不断内化,衍生出自己的思维体系。
当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领导。出于隐私原因,这里就不具名了,她的思维方式启发了我很多。就是能够快速定义做任何事情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进行拆解,然后快速制定拆解目标的实施策略,也就是最终能够直接定义到人、钱、物。也就是说,当你接到任何一个工作,你都可以先快速明确目标,然后基于这个目标进行拆解。也就是说,完成这个目标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这些公司如何快速实施,比如你需要谁?你做什么支持?什么样的分工合作?然后你会考虑需要调用什么样的资源。当然,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会遇到问题和困难,你会思考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需要怎么做才能解决。需要什么样的资源来支撑?
继续以运营为例。比如我们做用户运营,首先要明确用户运营的目标是什么。一般来说,它的目标是活动,当然有些产品也会涉及更新和改造等。这里我们以在线教育运营为例,只先考虑活动目标。首先我们明确了用户运营的目标是提高活跃度,那么影响用户活跃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比如内容、活动、产品。在内容上我们需要做的是提高内容质量,做好内容的包装、整合、推荐和呈现;在活跃度上,要着重提高用户活跃度。我们的目标是让更多的用户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所以首先要了解用户的喜好和特点。其次,考虑活动的形式、活动的参与门槛、活动的奖励以及活动过程的控制;在这个产品中,我们需要考虑哪些功能可以增强用户的活跃度。我们可以根据人的傲慢、偷窥、色欲、惰性、贪婪、虚荣来优化和考虑产品功能。
(二)学习和思考很重要。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一段对话:
问:“我读过很多书,但大部分都被我遗忘了。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答:“小时候吃了很多东西,现在都不记得吃了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到了我的骨子里和肉里。读书的心态转变也是如此!"
其实做咨询的人应该深有体会。当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变化太快,互联网从业者也必须不断学习,快速学习。在线教育产品(职业教育方向)运营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用户分为两种:学习能力强的和学习能力弱的。对于同一门课程(这里有一个前提是它是一门优质课程),有些人会觉得这门课程很好,很有启发性,甚至能很快将这门课程的启发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人认为这个课程不可行,没有价值。其实这些用户有两个特点:一是不愿意思考,只是被动接受;第二,他们不会举一反三。他们认为如果我上了这门课,我就一定能复制这门课提到的方法,然后在工作中取得成果。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企业都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行业,他们也会有发展阶段、规模、速度、资源、客户类型的差异,所以很难复制一个课程。
那么如何学习呢?我前面提到过,我们可以从物理、化学、生物的角度去思考,这个思路也适用于学习。比如我们拿到一本书,可以从物理的角度快速理解书的知识框架、章节设置、重点;其次,从化学的角度,可以看出作者是如何在这些框架、章节设置、重点下进行深入思考的。再次,从生物学的角度,可以考虑作者的思想和观点是否可以用来解释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现象,这些观点是否可以被我用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就以克莱·舍基的《认知盈余》一书为例。首先从物理角度来说,这本书的作者分为两部分33章,然后全书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认知盈余”。其次,从化学的角度,是作者对“认知盈余”的深度思考。第三,从生物学的角度,我们生活中的那些现象都可以用认知盈余来解释。如何才能利用「认知盈余」?可以解释的现象有,比如为什么维基百科收录的词条远远多于历经数百年成功改版的大英百科全书。一组名为《互联网上的一天》的数据告诉我们,一天之内,互联网产生的所有内容可以刻成654.38+6800万张DVDs200万社区帖子(相当于770年的《时代》杂志)。根据IBM的研究,整个人类文明获得的所有数据的90%都是在过去的一年里产生的。以上两种现象可以用“认知盈余”来解释,这种现象正在发挥作用。我们如何使用认知盈余?现在很火的共享经济概念,就是对认知剩余的利用,比如豆瓣、知乎、微博、邢航、粉家,还有现在流行的直播平台。
(三)良好的思维方式非常重要
良好思维方式的重要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他能让你做任何事。首先,你可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其次,它能让你头脑清晰;第三是可以让你思考的更全面。
01目标更明确。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没做过或者不熟悉的工作。我们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怎么办?如前所述,我们要做的就是快速明确做这件事的目标,然后根据这个目标进行拆解。具体思路如下:
更清晰的思维
当你形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你做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前几天看到一个专栏《如何操作?三班创始人黄有灿先生写的。令人敬畏的首席运营官和运营总监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黄先生的思路是极其清晰的。我相信黄老师如果在一个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领域负责产品运营,还是可以做得很好的,除非产品本身有问题,这就体现了思维的重要性。然后上了三节课,又在微信官方账号看到了黄有灿老师的另一篇文章《中高层运营必看!如何建立基于业务逻辑的产品运营体系?》。
让我们以这篇文章中能表达清楚想法的部分为例:
文中提到,对于一个互联网产品,其运营体系的构建可能围绕以下几个维度,完成具体的运营规划:
1)需要一些基本动作来保证产品主要业务的顺利进行;
2)在1)的基础上,以开源和节流为重点,围绕它们形成一些固定动作;
3)明确定义产品中是否存在一些关键的用户行为,通过梳理用户引导流程和运行机制,确保这种用户行为的发生概率;
4)核心用户的界定和维护机制的建立;
5)以分阶段的活动、事件、营销的方式,扩大产品知名度,实现用户增长。
对于运营前端来说,首要的工作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运营工作,保证产品能够顺利运行,成为一个“活”的产品。
要了解这部分工作的内容,您需要:
1.梳理一个产品的主要业务流程;
2.结合这个流程思考:为了保证核心业务流程能够工作(也就是说,至少用户过来的时候能够流畅的体验你服务的全流程),运营方至少要完成哪些工作?
以“知球帝”APP的运营为例,本文首先梳理出产品的主要业务流程图:
基于上图所示的业务流程,如果要保证“懂球帝”APP的顺利运行,运营者需要做好的主要基础工作可能包括:
1.上传发布各类内容信息,保质保量按时更新各类数据和列表;
2.做好用户UGC内容的审核、筛选、组织和处理;
3.按时发布各类足球装备并做好营销、客服等方面的工作,确保用户能够顺利完成线上购买。
而这些基础工作可能还需要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预期。比如新闻资讯内容,用户可能每天都在看,总是希望看到最新的内容,所以你需要尽可能频繁地发布更新,更新得更紧。
这部分作品基本上属于“有了它你不一定会变得更牛逼,但如果连它都没有,你一定会死”的性质。剩下的工作需要专注于基于上面提到的基本业务逻辑的具体运营规划。
Superbrother冒着生命危险摘抄黄老师文章的这一部分作为例子,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思路清晰的重要性。
考虑得更全面些
我会直接用案例和你讨论这个问题。在第一个例子中,你把“苹果”这个词和什么联系在一起?很多人的习惯性做法是,大脑不断弹出一些不规则的关联词,会让整个联想非常不完整,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为了更好地表达它,我将使用思维导图来展示它:
第二个例子,如果要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你会怎么做?其实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思路可以很清晰,即使我们根本不懂宏观经济学。首先可以想到影响宏观经济的因素,比如影响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内需、出口。然后我们可以分析投资、消费和出口。如果投资太冷,内需不足,出口减弱,那么宏观经济形势一定不容乐观。但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中国游客赴日抢购马桶盖和高价电饭煲。对此,我可以接着分析,中国低品质消费品产能过剩,高品质产品产能不足。不是,中国坚持了十几年的经济刺激政策,已经发生了变化,从需求侧刺激到供给侧改革,从不断吃伟哥到吃保健品,所以你就明白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了!
说到这里,问题来了。培养自己的思维呢?因为文章篇幅太长,这里我就给出几个方向,不做具体论述。首先,你需要和牛逼的人在一起,不断向牛逼的人学习;其次,不断学习;第三,有意识地思考和总结,不断将所学和工作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方法论。
好了,文章写完了,希望对大家有用。写文章是个体力活,一口气写完这篇文章就觉得又渴又饿。其实无论是思维还是经验,核心都是不断学习总结,要时刻对知识保持饥渴。那么,当你饿的时候你会做什么?当然是在找吃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