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和晋国打仗,为什么楚国赢了,还帮助晋国逃跑?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战争是一种暴力行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没有人性。其实春秋时期的战争,也出现了一些很讽刺的事情,刷新了人们的三观,比如楚谨之战。
春秋三百多年,晋、楚在中原争霸。公元前597年,楚国围攻郑国,晋国出兵救援。双方在泰地为之而战,就是历史上的泰之战。泰之战是两国继城濮之战后的第二次大较量。这场战争以楚军的胜利而告终,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虽然这场战争颇有意义,但史料中并没有详细记载双方的作战力量。当然,这些都不是重点。令后人惊讶的是,作为失败者的晋人,在逃跑的过程中三次两次得到了胜利者楚人的帮助,刷新了人们对战争的认识。
在逃跑过程中,金人的一些战车陷入了淤泥中,无法前进。于是,追赶的楚人停下来,告诉晋人把车前的横木拔掉,晋人就可以继续逃跑了。但没跑多远,晋人的马盘旋着,楚人教他们拔旗扔掉车轴头上的横木。在楚人的帮助下,金人终于顺利逃脱。
更让人惊讶的是,逃跑的晋人对此事的看法是,“主要是楚人逃跑经验丰富。”《左传》对此事也有详细的记载。“晋人或广队不能进,楚人舍不得脱,进少了,还马,再拉出来。顾说:我不如大国数快。”
为什么战场上会出现这种情况?原来春秋时期的战争是有礼仪规则的,就像现代竞技竞技场一样。当时各诸侯国同姓,都是一家人。有了矛盾,他们可以在规则内“战斗”,没必要斗个你死我活。春秋末期,礼仪崩溃,战争不再有温情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