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教师转型调查:一所高中三年换了50多名教师

高中三年换了50多位老师。

教师“公私”转型的利益博弈:教师“公私”转型的岔路口

“从高一到高三,我们班来回走了50多个老师。”冉立的话让人们感到惊讶。她就读于昆明一所著名的私立中学。毕业后回想起来,冉立说,“如果老师固定下来,我们的成绩可能会更好。”据她回忆,高二上学期他们班有五个英语老师。

“如果老师是固定的,我们的成绩可以更好。”她在冉立的经历只是反映了一小部分教师资源流动的现状。从公办学校辞职到民办学校,从民办学校到公办学校,教师资源转化的背后是制度、待遇、平台等各种利益的博弈。

投了十几份“公开”简历后,我被迫放弃了四年的工作经历。

昨晚,冉立会见了她高三的班主任陈新华。这是她毕业四年后第一次见到他,两个人都被深深打动了。看着昔日最得意的小学生,陈老师感叹:“还好你毕业了,读私塾真的耽误你了。”送走冉立的班级后,陈老师毫不犹豫地辞职,去了昆明的一所重点中学。看着昔日最得意的小学生,陈老师叹了口气,“还好你毕业了,读私塾真的耽误你了。”

陈老师2000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那时候,公立学校是人人羡慕的“铁饭碗”。班上50多名学生,90%以上进入公立学校当老师。陈老师也不例外。“当时私有化是很无奈的办法。”他说,“当时他进盘龙一中,拿了500块钱左右,比那些进公办学校的学生高了500块左右。

尽管如此,从2000年到2004年,陈先生一直在寻找机会进入公立学校。“单位留存就是制度留存、待遇留存、情感留存。制度上,公立学校老师退休后有保障,私立学校不上课没有收入,工作不稳定。老板随时可以解雇你。”除了体制上的顾虑,待遇也是陈老师不满意的当地私立学校的待遇。“私立学校寒暑假没有工资,每年只能拿到9个月的工资。公立学校可以拿到13个月的工资,加上有各种保险,不比我们差。“因此,陈老师在民办学校工作的四年间,先后向昆明一中、三中、五中、八中、十二中等十几所学校投了求职简历。”只要在报纸上看到有工作,就赶紧投简历,但是没有任何回应。"

放弃服务年限

以新生身份跳“公”

陈老师介绍,民办学校的老师有三种,一种是像他这样的应届毕业生;一个是从公立学校退休后到私立学校工作的老师;还有一个是经济落后地方辞去公职来昆明教书的“淘金”一族。此外,私立学校的教师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他们在教学时间当老师,寒暑假就成了沿街发传单的人。“散发招生传单。寒暑假的时候,学校会给我们布置任务,发招生传单。我们一天要发500份,而且是成捆发的。”陈老师回忆,他曾冒着炎炎夏日,从晓庄走到巨化立交桥,把传单一张张塞到路人手里。放假后,至少要发几万张传单。“你不能偷懒。如果学校在你发传单的辖区调查,别人说没收到就会被开除。”

周围环境缺乏优秀的师资资源,再加上角色多变,增强了陈老师跳入公立学校的决心。2004年2月,偶然在报纸上看到昆明某重点中学要招一名历史老师,陈老师又投了简历。幸运的是,他得到了一个试听讲座的机会。“很多来自不同大陆的校长申请了这份工作,但这一个只招聘,我不抱太大希望。”陈老师说,没想到等到了试讲的机会。陈老师还清楚地记得那天讲课的内容,是《中国近现代史第一章第一节——国民政府早期执政》。也许他没抱太大希望。虽然不抱太大希望,但陈老师也不觉得紧张,还是通过了最后的试镜。讲座居然通过了。后来工作上的一个同事告诉他:“你没有教学经验,简历早就扔废纸篓了。我翻了你的简历主要是考虑到我们学校女老师太多了。”而且在与学校和这所学校签订合同的时候,陈老师又遇到了一个问题:如果想保留之前的四年工龄,就录用你做临时工;如果你想成为学校的正式员工,你必须放弃你的工龄,作为一名新生加入。最终,陈先生不得不放弃了在私立学校四年的工作经历。“这直接影响到我对职称的评价。现在,

我只处于中国教育的第二层次。和我一年毕业的同学,大部分都是语文教育的第一层次,有的甚至已经升到了语文教育的高级层次。"

“公有”到“私有”:

任人唯贤“公私不分”

私立学校不按资历排名,但很值得

与陈老师的经历相反,昆明石林育才学校的刘老师从重庆一所乡镇中学辞职,来到昆明这所民办学校,在这里一待就是八年。“公立学校节奏慢,没有压力。我每天多做一点少做一点,工资不会影响;公立学校按年资排名是很常见的。青年教师干得多,挣得少。”这是刘老师一开始对辞职动机的解释。1996来到石林育才学校后,凭借过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刘老师很快站稳了脚跟,第一年就被提拔为行政总监。“私立学校非常重视能力,鞭策我们不断进步。”现在,刘老师已经被提升为学校的最高领导。对于在民办学校工作的感受,刘老师只说了六个字,“太累了,但是真的。”比如私立学校的老师除了教书,还要给学生当保姆,一起吃饭,一起学习,晚上还要查宿舍。同事开玩笑地说,“陪学生吃饭睡觉看书,几乎就是给学生‘保驾护航’。”不过从待遇上来说,刘老师的工资也比乡镇中学高几倍。刘老师说,教师流动的同时,也给恰好在公办学校“坐不住”的老师和想在民办学校当“铁饭碗”的老师提供了机会。

合理流量

优秀的教师资源可以共享优秀的教师资源。

“如果教师资源能够在公办和民办学校之间合理有序流动,将有利于整个社会的教师资源整合,实现学生公平享受优秀教师资源,这是教育公平的体现。"昨天,省政府教育督学郭苦村表达了这一观点。但同时,郭奎存也认为,教师资源的流动在一段时间内难以避免部分优秀教师流向好学校,导致优秀教师资源向好学校聚集,大众化学校教师资源短缺。“现在鼓励发展民办教育,放开教师资源和人员的限制。在这样的条件下,更需要防止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师在学校之间频繁流动,对学校和学生造成负面影响。"郭跨村说,教师频繁流动会对学生教育的连续性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教师资源的开放应该是有机的开放,即在不影响学校教育的前提下适度开放。

同样,从民办转公办的陈老师也提出“教师资源合理流动的前提是民办和公办的平台要在一个水平上。如果两者之间有差距,优秀教师的流动只能导致学校分化的扩大,导致学校新一轮的洗牌。"郭倬村认为,教师资源的流动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加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