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简历
我博士毕业已经两年了。我想简单说一下我从看当时的兄弟姐妹找工作,到我自己的就业以及这两年兄弟姐妹找工作的现状的感受。本人毕业于四川某985,265,438+065,438+0高校,工商管理博士,现就职于一家位于世界500强的央企,从事数据分析工作。
对于博士找工作,首先说一下我了解到的现状。说到医生,大家似乎都对这个学位充满了敬佩,尤其是作为一名女医生,让大家看起来都像是充满了好奇的“第三种人”。
而我们身处其中,却觉得在这耀眼的光环背后,有太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因为我一直认为,在我所有的读书生涯中,博士时期恐怕是最痛苦、压力最大的学习经历。大部分人觉得医生找工作都有这样的光环。他们还在担心工作吗?肯定有很多offer等着我们去幸运,但事实并非如此。
本人2015毕业。我还没毕业,就看到哥哥姐姐们找工作都比较顺利。基本都是把简历投给了高校。只要他们在校期间成绩好,表达流利,很多二本院校还是向他们送来了橄榄枝,学校可以为他们提供编制。因为在省会城市,普通高校不再提供大额安置费。
如果你愿意选择去西北,贵州或者广西,不仅能提供几十万的安置费,还能提供房子,听起来还是很不错的。所以在我当时的认知里,虽然高校待遇一般,但是各方面条件都很好,还有寒暑假,继续做科研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当时我宿舍的一个学姐就是个特例。她毕业的时候选择了去银行,因为她不想再做研究了。我当时还是很疑惑,但现在觉得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我读博士的第三年,我开始面临就业的问题。
好像这就像是一种思维惯性,我所有的简历都投在了高校,开始了我的面试之旅。为了找工作,我开始广撒网。只要是院校,不管是什么学校,我都投了简历。开始陆续接到学校的面试,带着简历,满满的自信,开始面试和试用。好在我在研究生和博士期间都有过当讲师的经历,所以讲课不成问题。
但是经过对几所学校的采访,发现学校的要求都有所提高。首先,他们更倾向于男性博士,其次,他们更重视海归博士,第三,他们需要SSCI或SCI的论文。像我们这样的女博士优势不多。然而,运气还不算太差。一个二本院校的二级学院还是向我伸出了橄榄枝。但就在这个时候,我在面试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重点财经院校的会计女博士。就是这次相遇,改变了我身后的很多想法。
这位会计女博士简历漂亮,有海外留学背景,硕士和博士专业相同,正是现在各大高校需要的会计专业,科研成果丰富。当时她跟我聊天,说她根本不想上大学,家里人觉得没有你的支持在学校当老师也挺好的。但在她看来,她的兄弟姐妹基本都进了银行和金融机构,会计专业的学生只进高校当老师真的很浪费。
再现实一点,几年后同学聚会问收入,都是年薪几十万,而我年薪才几万,丢不起这个人。她的想法真让我吃惊。大家不是都觉得高校很好吗?可能我的专业不一样,但是作为商科专业,似乎没有人告诉我企业或者金融机构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后来和她聊天,知道了我的专业,她推荐我把简历发到现在的单位试一试。我真的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投的简历,但是看到只招了三个人,确实有近三千人投了简历,第二天就毫不犹豫的撤了简历。一个是觉得自己不是相关专业,一个是真的没有信心去这样的企业工作,所以干脆退出。
但没想到,就在简历被撤的当天,单位董部老师给我打来电话,询问相关情况和原因。我想一个医生怎么投简历又撤了。这位好心的老师知道我的顾虑,直接让我去公司面试。
就这样,经过多次面试和一段时间的实习,我留在了现在的公司。还有那所向我伸出橄榄枝的学校,我最终婉言拒绝了。因为我深深的知道,虽然进入这个企业和我的专业不是那么吻合,但是重新开始一段时间的工作和学习也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更重要的是,单位离家近,收入比在学校的待遇高很多。
进了单位才知道这样的单位能进来。如果我选择放弃,我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体验在it工作的感觉,将来有一天我可能会回到学校,但是我还是有可能去一个没有本科的学院。于是我义无反顾的签下了所有的就业相关手续。
当我回到学校把这一切告诉导师和同学的时候,他们都很惊讶,问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个企业真的很好。你怎么进来的?和家里有关系吗?其实我也在想,我只是给了自己一个尝试的机会,这与此无关,而且很多时候你的思维都局限在高校。
现在博士毕业了,大多因为情况有限,更愿意去高校和科研院所,或者继续博士后的学习,更多的似乎已经形成了思维的惯性。在高校当“青椒”真的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
首先说说收入。
这两天看到一个帖子,研究平台“小木虫”推出了一个关于“国内大学教师待遇公开”的待遇。大家以“大学所在省份+学校级别和性质+本人学历+职称+月薪+全部年收入”的形式发帖或留言。
至少有几十名博士、硕士参加了活动。从内容上看,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以上海、北京为代表的沿海地区收入会明显高一些,亚热带高中年收入可以达到1.5-0.2万,有的甚至40万,估计和专业有关。但是这一带的高房价,年收入20万,真的是杯水车薪。在大多数地区,高校青年教师的年薪一般在10万元左右,甚至更少。在四川,我在高校工作的兄弟姐妹年收入通常不到65438+万,科研项目奖励另当别论。众所周知,不是每个人都能申请科研项目和国家级项目的。即使有项目,报销也是个头疼的问题。
博士毕业,大多数人都面临着结婚生子的问题,女博士更有必要开始思考生育问题。面对这样的待遇,博士如果不去能提供大笔安置费或住房的大学,马上就要面临买房的首要问题。而我们刚毕业,真的很穷,生活似乎才真正开始。而这种收入,年收入不到65438+万,怎么实现,唯一的办法就是老老实实,或者耽误家里的大事。
然后,说说大家羡慕的大学假期。
说到老师,大家最佩服的就是“你有两个大假期”。真的是这样吗?以前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毕业后发现,留在高校的同学,假期都没有潇洒的去转转。反而都在利用这段时间写论文修改论文,或者做研究写项目。因为只有假期才有相对完整的时间,而平时的上课时间是碎片化的。其实这一点我在读博期间也深有体会。
读博三年,没有一个寒假有过实际操作。他们都在忙着给老板写宣言,因为每年春天都是国家自考社科项目提交申请的时间。其实老板很着急,整个寒假包括春节都在不停的修改宣言,根本没心思到处玩。
暑假也是一边做老板的事一边写论文投稿,就像很多同学当时的感受,就是怕你没有太多的心情去玩,认为论文还没写出来发表而带来的无形压力会把所有的激情都熄灭。也就是说,毕业后第一年的春节,全家人出去旅游的时候,感觉很久没有这么轻松过春节了。这有点不可思议,而且我不用反复检查我的电子邮件,也不用担心我没有完成的报告。
所以,其实如果没有高校的考试制度,尤其是现在很多高校,大部分青椒都没有太多的精力和心思去无忧无虑的享受这两个所谓的大假期。而那些结了婚的青椒,一边做科研一边忙着照顾孩子,因为很多家人不理解你放假了应该在家照顾孩子。如果假期有女老师在家带孩子,会好一点。男老师在家带孩子的话,要写题目,老婆天天在外面上班。估计时间久了又是另一种感觉了。我身边的师兄也有类似的情况,抱怨不断,但确实如此。谁让你放假了?只能麻烦你在家做饭带孩子。
再来说说时间自由的问题。
很多博士就业的时候,包括我在内,也觉得自己上高校的时间相对比较自由,下课后可以回家做自己的事。在整个学习生涯中,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个过程,这确实是一种惯性。到现在我还觉得有时候朝九晚五真的很辛苦,很羡慕那些大学生。不过回到那个问题,在这些空闲时间里,青椒们真的放松放松了吗?恐怕答案是否定的。
在高校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压力下,只有家境好,没什么追求的人,只要有工作,才会有这样的想法,在学校真的是混日子。大部分青椒每天都很忙,一方面备课,忙着学校安排的各种事情,一方面写论文申报课题。以前读博的时候,时间安排比较简单,真正投入到科研中。
当你真正进入工作的时候,就不是这样了。有太多烦人的事情要处理。而且学校会给老师安排的课太少。如果是,工资就少得可怜了。所以,没课的时候,青椒就在不停地挤自己的休息时间写论文或者备课。所以好像不是朝九晚五的工作,只是把办公室搬到了家里或者其他地方,经常心甘情愿的加班。
回到正题,从以上三点来看,进高校似乎不是一个好的策略,但是为什么我身边的很多博士,尤其是文科的,还是愿意进高校?
我认为是以下原因:
第一,我在学校呆的时间太长了。
从本科到博士,如果继续读的话,至少要九年。有的博士学习可能要五六年才能毕业,累计时间更长。长期的生活方式已经让我们养成了这个习惯。相对于社会的复杂,校园安静而简单。所以,博士愿意选择留在校园,继续这种生活。
二是脱离社会太久。
刚刚提到在校园里呆的时间太长,必然留给社会锻炼的时间很少。我的很多同学都没有在社会上做过兼职,一直生活在大学的象牙塔里。不知道外面的企业是怎么运作的,感觉自己好像在企业里生存不下去了,但是已经习惯了科研的生活,尽管又苦又累。其实我进企业就发现,尤其是大企业,外企或者咨询公司,还是需要医生的,需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待遇也不便宜。在我看来,尤其是经济管理类的博士,确实需要到企业和社会中去体验,才能真正体会到我们一直在学习的管理和经济知识是如何运用的,而不是坐在图书馆或者电脑上看文献。
第三,我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
我身边有些同学真的是学术狂人,天赋异禀,废寝忘食,成绩优异。这样的学生进入高校无疑是正确的。如果他们在这样的平台上继续努力,即使现在薪酬一般,也有一天会成为大牛,不再为生活发愁,但这也需要一个过程。而更多的学生,其实并没有那么热爱学术。在学校,因为老板的压力和毕业的推动,他们不得不集中精力写几篇论文,以便毕业,争取博士论文。就像很多人开始读博,很少有真正热爱的,大部分都是一时冲动或者为了那个头衔而来。所以这样的学生还没有想好要做什么,大家好像都往学校投简历,也只是按部就班,即使进入高校后也是痛苦万分。因为现在的考核体系无疑就像读一个更难的博士学位。
那为什么广大博士选择集中在高校而不是撒网或者去企业历练呢?
我觉得有几点。
第一,信息不明确。目前社会包括公务员系统和行政机关,为医生提供的平台有限。即使有这种需求,招聘时也不清楚相关信息。这使得广大面临毕业的博士不知道自己在这样的机构里能做什么,很迷茫,不敢投简历;
二是缺乏宣传效果。我在企业工作接触过很多咨询公司,他们背后都有一个庞大的科研团队,包括参与项目的博士和博士后。但是在学校招聘的时候,这些咨询公司的宣传力度不够,让很多相对脱离社会太久的医生更加不了解情况。你不仅不知道这类企业的存在,你也不知道你的专业知识有多重要,能起到什么作用;
第三,不知道怎么用好医生。前段时间加入我的一个工程博士离职了,去了高校。我当时就惊呆了。一方面,他进入这个企业专业完全是对口的,进入了相关的科研部门。按理说不应该有跳槽的行为,但是我和他聊过之后也有类似的感觉。企业需要医生这样的专业人士,但有时候确实存在领导能力有限和工作氛围问题。如果不让他们发挥真正的作用,实现应有的价值,自然也就留不住人才。就像网上的一个笑话,一个领导问一个医生你的专业是什么,医生说是学材料科学的,领导说那好。赶紧写我的会议材料。听起来很可笑,但现实中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博士又要回到高校,似乎又回到了一把雨伞上,日复一日地继续自己的研究生活。
所以医生一方面要习惯打破一个固定的思维习惯,多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专业的一个市场情况,评估自己的情况后再做选择。
如果你真的热爱,毫无疑问,继续留学或者进入高校、科研院所是最好的选择。
想不清楚的话,家庭情况一般,尤其是男博士的话,似乎可以多考虑一些突破的方法,暂时放下心中的安稳和安逸。高校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但也许另一种选择就是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