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成》桑弘羊汉代名臣,一生致力于汉代国有经济的发展。
读史最大的乐趣,就是发现我们今天的许多烦恼,这些烦恼是我们的祖先几千年前经历过的。
是一本近几年可以看很多遍的书。每次看都觉得很有悟性。首先,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流畅。其次,很有情境性,可想而知当年辩论的激烈程度。今天,书中所有的人物似乎都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桑弘羊是最重要的核心人物之一。这个人真的很有才华。据说他出身于商人家庭,从小就有“心计”。13岁入宫,被禁读书,成为汉武帝中央办公厅的一员。从那以后,他受到了高度重视。后来主要负责财政工作,相当于汉武帝的财政部长。
桑弘羊三十多岁开始发育。当时汉武帝征战多年,喜出望外。他热衷于搞项目,导致国库亏损,债台高筑。如果再加税,恐怕民怨沸腾,对执政者不利。所以建议汉武帝大力发展国有企业。发展国企的一个好处是政府可以从中赚钱,但不如向人民征税直接。后来用税收理论家的话说,就是拔最多的鹅毛,让鹅叫最少。
当时向梁武帝推荐的山东盐商东国咸阳、河南南阳铁商孔只是大农,他们利用自己的经商经验和技术经营盐铁事务,将盐铁带入官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此时,桑弘羊34岁。善于算计经济问题的梁武帝请他帮助董仲舒和孔估算和研究殷的规划。在这方面,桑弘羊的商人能力和政治运作经验发挥了作用。这个计划已经起草了一年。核心内容是国家以后会垄断盐铁的生产,所以必须标上“国家”二字,不允许私人经营。汉武帝很快批准了这个计划,派孔咸阳和东郭到全国各地的盐铁产地,组织盐铁官营,征集全国各地的原商,安排行政级别。
桑弘羊硕果累累,得到汉武帝进一步重用,但不足以名义上收归国有。那些商人成了国企董事。如果他们隐瞒产量并谎报成本呢?桑阳进一步充实了干部队伍,牢牢掌握了任命权,让各地厂长至少有所顾忌。
国家对盐和铁的垄断很快使政府受益。武帝自然想到,如果其他行业都垄断了,岂不是更赚钱?问题是市场上复杂的行业太多了。如果政府专门搞卖菜、剃头、缝纫、娱乐,就很难找到这么多人才,有些事情政府也做不好。尤其是服务业,政府会出问题,汉武帝的政府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两千年后,我们实现了社会主义大跃进,比汉武帝更进一步。一切都是公私合营,问题很快就出现了。
当时,除了盐和铁,政府还向私人酿酒商提供粮食和酒曲等原料。根据政府制定的酿造要求,私人酿酒师酿造葡萄酒。关键是个人酿造的酒只能以政府规定的价格卖给国家,不能个人酿造。就这样,国家垄断了所有的白酒销售。白酒专卖的利润肯定是可观的,因为它和盐、铁一起,被称为国家主要财源的“三大产业”。汉武帝除了“三大产业”,还保留了相当比例的私营经济。如何拿到这些民营企业家的钱,是汉武帝的事。古代学者、名臣张汤提出“数钱”开征财产税的主张,得到汉武帝的高度赞赏,但遭到众多官员的抵制,未能实施。桑弘羊上台后,大力推动。会计是指所有的商人和商人必须如实向政府申报财产,计算第二税;小商人可以减税一半。凡乘马车者计税,载货物之马车计一秒,五尺以上之船计一秒。所谓讣告,就是鼓励大家检举揭发。经查,除被告人财产已全部没收,辩护已满一年外,举报人可获得没收财产奖励的一半。通过这种残酷的手段,在私营企业破产的同时,汉武帝大赚一笔,军费也大增。
这一切迅速导致了国内矛盾的激化。汉武帝晚年自己也意识到这样会出问题,于是颁布盐铁论,宣布以后与民同死。之后,桑弘羊失宠。汉武帝死后,由霍光掌管。虽然桑弘羊也被任命为顾铭的部长,但它已经失去了势头。看他还是那么嚣张,霍光叫了些贤良文书来和他争论政策。所谓的“道德”和“文学”,就相当于当今社会的一些著名专栏作家。事实上,霍光倾向于把一些国有经济考虑进去,这符合政府的利益,但这场争论的主要目的是摧毁桑弘羊的威信。可以说,在这场论战中,桑弘羊极力捍卫汉武帝的统治地位,尤其是国有经济。田总理是会议的主持人,但他没有说太多。他只是在双方激烈争论的时候说了一些妥协调解的话。桑弘羊自己说了114次。参加会议的还有宰相的正史和古代学者的官方建议。作为田和桑弘羊的助手,他们出席了会议,作了十几次发言,大多是拐弯抹角。霍光没有直接参加盐铁会议,但他明显有纠正汉武帝初期激进路线的倾向。桑弘羊在这场争论中一直很被动。
其中,垄断铁被诟病最多,主要的指责和我们今天对国企的感受差不多:
1.产品质量差,是因为“典当”缺乏责任心,经常不按规定操作。
这些产品是“大工具”,并不是为了满足私人市场的需求而设计的。
你无法选择好坏,往往也买不到。销售人员经常找不到。
价格太高,穷人买不起,只好“手耕”。
5.一旦官方铁路运行缓慢,就要强制发货,农民就要强制购买。平时经常犯错,要求农民自愿为他们服务。
桑弘羊一生都在为一个目标努力,让皇帝有更多的钱。他的智商是用来想皇帝想什么,操心皇帝要什么的。即使皇帝死了,也要继续执行当年的路线方针政策。
盐务会议后的第二年,即赵迪元丰元年九月,丽贝卡和艾姆之间发生了一场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