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五老七贤是谁?要他们的简历,越详细越好。
辛亥革命后,从殷、胡景翼任四川都督开始,到后来的督抚、督抚,都聘请了一些前清元老、名士、文人、士绅担任顾问。这些顾问有的是有报酬的,有的只是名义上的,当然也没有具体的工作要做。因为这些人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声望和影响力,军阀们知道在适当的时候,利用他们为自己的军事或政治斗争服务,会取得一定的效果。所以大家都很乐意这么做。
1918年,熊克武担任四川督军时,聘请的顾问比他的前任都多,除了总顾问外,还有十多位高级顾问。我现在能记得的是:
方旭,安徽桐城人,前清翰林,四川秀才。
曾健,字如桓,隆昌县人,清朝以前进贡。
曾佩,成都人,前清翰林。
陈忠信,字孟府,抚顺人,前清朝翰林;
宋·于人,字云子,抚顺人,前清翰林;
赵茜,姚盛,荣县人,前清翰林;
颜楷,华阳人,清代学者。
刘宪英,本名玉博,双流县人,前朝进贡;
邵聪根,本名舒鸣,青神县人,前清进士;
徐炯,字子修,华阳,前清举人;
龙文,字海云,生于成都,曾任清朝举人。
所谓“五老七贤”,就是当时社会对这些顾问老人的称呼。至于他们,谁属于“五长老”,谁属于“七贤”,并没有明确的区分。而且实际参与这个行列的人数绝对不止十二人。所以“五老七贤”这个称呼,在当时只是对这些老人的一种尊称。其他著名人物包括:
罗是四川资中县人,是清代四川唯一的文人。
尹昌龄,又名奚仲,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郫县。
林,四川成都华阳人,晚年名翁。
他们有什么活动?请看看下面的例子。
1919年,川滇两军发生冲突,因兵力不足,最初无力发动战争,于是鼓励“五老七贤”联名发快件代替电报:“以苏之力,邀兵出境;请解除各部武装,以解民困。”“五老七贤”表面上是代表四川人民说话,实质上是说出了当时想说的话,对熊的政治攻势帮助很大,所以当时的“五老七贤”成了成都的风头人物。他们常常坐在省里和监察部门专门为他们准备的大轿子里,在公私宴请、婚丧嫁娶中,总是排在第一位,受人尊敬。
1922年,川军一、二军联合排挤督军刘存厚。兵临成都城下,刘孤立无援,只得弃城而逃。但他故作镇定,关上大门,准备巷战。这时“五老七贤”大为惊慌。他们以为成都即将遭受灭顶之灾,于是聚集在北较场督署,要求刘存厚以全市人民的生命财产为重,不要搞巷战。三日之后,刘早已收拾行李,俯首称臣,带着监军的印章离开了成都。这将为“五老七贤”的脸大大增光添彩。
1924年,杨森在成都从事市政建设,要修路,要拆棚,要撤街房,要破坏一个小城市的城墙等等。此时“五老七贤”有的去世,有的回乡养老,只有少数留在成都。虽然不再是杨森的顾问,但还是联名拜访杨森,为成都街头求情。谁知,杨省长并不买这些老人的账,坚持自己的想法。碰了这个钉子,成都“五老七贤”的活动就不了了之了。
但在1935年,蒋介石以“剿共”为名将魔爪伸入四川,与当时在四川执政的刘向产生了利益冲突。刘号召人们提出“川人治川”的口号来抵抗蒋军。蒋指示戴说服“五老七贤”中的老人戴的老师,以个人名义发出《异川人治川》传单,痛斥过去四川军阀的罪恶,欢迎中央“以匪治川”,为蒋介石运动扫清道路。这可以算是“五老七贤”在四川政治舞台上的最后一次表演。
“五老七贤”是一个百年前兴盛于四川的文化群体。他们继承巴蜀文化的优秀传统,德才兼备,学以致用,广植桃李,造福学者,使“蜀学”在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