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信息

叶圣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导航,搜索

图片:Yeshengtao.jpg先生

叶圣陶

繁体中文:叶圣陶

英语:叶圣陶

拼音:Yè Shèngtáo

威托玛拼音:叶圣陶

真实姓名:叶

昵称:陈冰

笔名:叶涛,

盛涛,

桂山等

叶圣陶(1894 10 10月28日-1988 2月16),原名叶,本名圣陶。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他是五四时期第一个文学研究会的创始人之一,一生致力于出版事业和语文教学。他的作品最重要的动力是他的座右铭“文学即生活”。

目录[隐藏]

1的简历

2生活

2.1早期生活

2.2文学推广运动

2.3政治生涯

3教育和新闻概念

3.1“教是为了不教”

3.2生活文学

3.3可读性

4记者生涯

4.1“我的第一份工作,可以说,是一名编辑。”

4.1.1叶圣陶出版物

4.2现代出版业的新时代

4.3《公理日报》的创办

4.3.1五卅运动背景

4.3.2“谁来说真话?”

4.3.3新闻报道的新方式

5对文学的贡献

5.1现实主义:生活的镜子

5.2儿童文学:培养幼小的心灵

5.3语言和修辞

5.4注入外语元素

6叶圣陶作品

6.1文学

6.2杂志

7叶圣陶纪念馆

8另见

9外部链接

[编辑]

个人简历

叶圣陶,1894,苏州吴县人。

1907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担任小学教师。1914被学校开除,开始写文言小说。

1915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上工学校任语文老师,为商务印书馆编写小学语文教材。

1917,应聘到吴县教职第五高等小学任教,进行教育改革,编写新教材。叶圣陶在吴县五中工作到1922,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活。

1918年,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春宴》发表在《女性》杂志第4卷第2、3期。

1919年加入北大新潮社,开始写白话文学。

1921年,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倡导“文学为人生”。

65438年至0923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出版小说《倪焕之》。

1930年,他调到明凯书店主办《中学生》杂志。

1931,九一八事变后,发起“反帝抗日文艺界大联盟”。

抗战期间,他到四川继续主持明凯书店的编辑工作,还参与成立了“文艺界抗敌后援会”。

1946,回上海后任中华全国文联总务部主任,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培养协会、中学教育研究会顾问。

1949,到达北平,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委主任。后担任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

1949后,历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PRC)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NPC常委、第五届政协常委、 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主席。

[编辑]

一生

年轻时的叶圣陶[编辑]

早期生活

叶圣陶,1894,10月28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他父亲帮当地一个地主记账,家里穷。六岁时(1899)进入当地一所私立学校,随后跟随父亲工作。在工作中,他有机会周游苏州城,体验下层社会的生活。

65438至0907年,叶圣陶进入当地草桥中学(后为苏州公立一中)。到了中学,我开始接触外国小说和当时的文学思潮。他不仅喜欢阅读这些外国小说和新文学,还和同学们组织了一次诗歌会。1911年,中学毕业三年后,在当地一所小学任教,尝试了当时的新教学方法。可惜1914年被学校开除,待业在家。失业期间,他致力于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这些小说都是寄给《星期六》杂志出版的。后在上海商务印书馆附属学校任教,同年担任商务印书馆小学教材主编。

叶圣陶生活在一个不稳定的时代:他出生于甲午战争,之后国家经历了百日维新,但很快被列强瓜分。他早年的生活对他影响很大,使他爱国,致力于新闻和教育,以改善国家的未来命运。

[编辑]

文学推广运动

1919受五四运动(又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叶圣陶一生致力于推动文学运动。曾参加北大学生组织“新潮社”,发表小说、新诗、小品、文学评论、戏剧等多种文学作品。1921起,先后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的中学、大学任教,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文学研究会”。1923成为作家办的图书馆“普舍”的编辑。1936年联合茅盾、洪深成立“中国作家艺术家协会”。1941,成为《文史教学》编委。叶圣陶也是当时抗日组织“反帝抗日文艺界大联盟”的创始人。

图片:Yezsdad02.jpg

叶圣陶(右)和他的儿子[编辑]

政治生涯

叶圣陶担任过许多职务。解放后,屠圣陶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亦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及民进中央主席。

叶圣陶于1988年2月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返回页首)

[编辑]

教育和新闻思想

叶圣陶先生(左)和朱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和媒体密不可分。

[编辑]

“教是为了不教”

叶圣陶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为中国教育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他说:“应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而不是长期详细地灌输书本知识。”这种观点突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习惯于严重依赖记忆和灌输。此外,叶圣陶促进了批判性思维,使人们认识到个人价值判断的重要性。他认为,这些学习技能应该用来建立学生的基础,也将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起点。

[编辑]

为生活而文学

叶圣陶在反思现实生活的作品中动情地写道:

“在我的记忆中,我似乎从来没有写过自己模糊或不清楚的知识。换句话说,我写不出只能想象的东西,但我并没有失去想象力。我住在城市、城镇和乡村,我写下我在那些地方观察到的东西。作为一名教师,我对教育圈里的生活有所了解,也有所记录。在一些相当基本和简单的层面上,我关注着中国革命的逐步发展,同时,我也记录了这些事情。”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引自59页。

他的新闻作品大多以人民生活为灵感。他认为文学作品不仅仅是用来娱乐的,更是反映生活、启发读者思考现实的工具。他觉得有义务让读者知道他们身边真实发生的事情。这也是他想把文学和新闻报道联系起来的原因。他认为还应该用文学作品来唤醒年轻人对社会的关注和敏感。这种观点就像记者讲真话的基本原则。叶圣陶也以记者为终身职业。

[编辑]

可读性

可读性是叶圣陶作品的一个突出特点。意味着读者可以更高效地感知和理解文章内容。作为一名记者,叶圣陶在作品中强调文字的运用。这大概是因为他在成为编辑之前做了10多年的老师。他认为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他把文章当成读者和作者交流的工具。作者当时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是,他们不具备出色的写作能力。他们的表达不准确,含糊不清。只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能欣赏他们的文章。作者不重视实用性的重要性。所以文学作品很难被普通大众接受。叶圣陶认为,只有写实用易懂的文章,才能写出高雅的作品。如果读者不理解文章的内容,文章是没有用的。

(返回页首)

[编辑]

记者生涯

[编辑]

"我想说,我的第一份工作是编辑。"

“如果有人问我的职业,我会说我的第一职业是编辑,第二职业是教学,”叶圣陶说。叶圣陶一生中有很多时间是在编辑出版工作中度过的。上海商务印书馆是叶圣陶编辑工作的起点。他在1923成为了博物馆的编辑。

1930年底,叶圣陶从上海商务印书馆辞职,成为明凯书店的编辑。他开始编辑中文书籍和儿童故事书。

"编辑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对于叶圣陶来说,做编辑不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而是一份职业。“编辑时不允许粗心大意,你必须亲自检查所有的文字。编辑必须认真对待他们的出版物、他们的报道和他们的读者。”编辑在检查最终结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叶圣陶认为,“认真”是一个成功编辑的关键。他在作品中反复重申了这一观点。

图片:Autographye.gif

叶圣陶手稿写于1983 65438+2月9日(叶圣陶父子)。

叶圣陶一生致力于编辑出版工作。他从未停止过对自己“最初和最终”事业的热爱。抗日战争时期,叶圣陶随家人迁居乐山,并在武汉大学中文系任教授。从65438年到0946年,他回到上海,在明凯书店继续他的编辑生涯。

[编辑]

叶圣陶的出版物

叶圣陶一生致力于新闻事业。1925至1929时期是叶圣陶出版工作的新时期。他编辑了许多著名的杂志和报纸。以下是他的一些作品:

[编辑]

现代出版业的新时代

叶圣陶的现代汉语观推动了中国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

叶圣陶热情倡导规范现代汉语,包括规范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去除异体字。他还编纂和规范了出版物中的汉字,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他的努力有助于提高编辑工作的质量和组织结构。

最重要的是,叶圣陶主张在出版领域使用白话文。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极大地方便了记者和读者的阅读。所有这些贡献加速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叶圣陶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是一位伯乐。培养和挖掘了许多优秀的作家和编辑,如巴金(1904-2005)、丁玲(1904-1986)、戴望舒(1905-1950)。

(返回页首)

[编辑]

每天建立公理

图片:Gonglinews.jpg

公理日报(上海图书馆)[编辑]

五卅运动背景

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了一场血淋淋的悲剧,被称为五卅运动。大约2000名上海工人和学生参加了热烈的反帝运动,抗议帝国主义压迫,要求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示威者咆哮道:“打倒帝国主义!”。中国各地的工人通过全面罢工和集体示威的方式协调了这一活动。然后英国警察暴力镇压示威者,在中国造成12人死亡。到6月1,中国已经有20多人遇难。

[编辑]

“谁来说实话?”

上海的报纸都没有报道这场悲剧。头版新闻大多是中国京剧演员的八卦。由于当局的压力,上海报纸拒绝提及此事。作为一名记者,叶圣陶在公开场合指责道,“为什么记者对这起可怕的血案如此无情地视而不见?为什么他们如此害怕真相?可笑的是没人敢说实话。”叶圣陶与郑振铎、胡愈之(1896 -1986)一起创办了《公理日报》。他们不顾帝国主义的强大压迫,以全景展示悲剧,以唤醒普通民众的良知和爱国主义。同时也是为了促进“五卅精神”在中国的传播。

[编辑]

新闻报道的新方法

为了更多报道真相,《公理日报》提供了一个供大众讨论的论坛,名为“社会裁决处”,鼓励读者发表对社会的看法。叶圣陶和《公理日报》的其他编辑激烈地批评社会不公。这份报纸扮演了专制政权监督者的角色,同时也启蒙了中国早期现代社会的“新闻自由”观念。

由于财政困难和编辑之间的分歧,《公理》杂志最终在成立22天后停刊。叶圣陶从未停止对真理的追求。抗日战争(1937-1945)中,参与反对国民政府的斗争,争取民主国家的新闻自由。

[编辑]

对文学的贡献

[编辑]

现实主义:生活的镜子

现实主义是叶圣陶最鲜明的特点。叶圣陶是现实主义写作的先驱之一。他的作品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和人性的阴暗面。

因为他是一个教育家,所以在叶圣陶的作品中,他描写了很多知识分子,很多被剥削的,无力反抗的社会底层的人。叶圣陶总是在作品中反映[[真实][[现实。他在《火》、《离线》、《稻草人》等小说中表达了自己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文章关注的是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他广受好评的小说《倪焕之》描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悲惨生活。

叶圣陶发现新中国很多人自私、冷酷、虚伪、保守。人们为了稳定的生活放弃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叶圣陶在作品中讽刺了这些人。他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希望唤醒人们的意识,正视这些社会弊病。叶圣陶不仅写故事,也报道社会歪理邪说。他的作品不是用来消遣的,而是用对现实的认知和思考来填充人们的闲暇。"...写作的基础是一双洞察一切、善于观察的眼睛,而我的眼睛没有多少洞察力...当然,没有必要为了写作而训练自己的眼睛。眼睛的训练是为了洞察现实,丰富人生。”(摘自——叶圣陶《谈往事》第46页)

[编辑]

儿童文学:培养幼小的心灵

叶圣陶关于儿童文学的第一篇学术论文题为《儿童的概念》,批评了中国儿童受到的不良影响。

事实上,叶圣陶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童话作家。作品《稻草人》发表于1923。这本儿童读物在许多青少年中很受欢迎。另一件作品《古代英雄石像》讲述了一块石头被雕刻成英雄形象的故事。这个通俗易懂的故事背后的寓意是嘲笑专家的傲慢和人们的麻木。

叶圣陶的学生丁玲曾称赞他的童话故事启发了人们对社会的更多思考。叶圣陶的童话故事很简单,却有着深刻的内涵。他认为,孩子对周围环境有个人看法,所以批判能力要提高。通过叶圣陶的故事,孩子们可以逐渐对这个社会和他们的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图片:叶纪念

宝生寺叶圣陶纪念馆[编辑]

语言和修辞

叶圣陶语言简洁感人,以用词恰当表达能力著称。叶圣陶在报告中强调感觉和情感。叶圣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生动活泼,他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有着深刻的洞察。著名作家赵称赞叶圣陶是写作界的异数,才华出众,令人惊叹。他美丽的文章将在世界上流传很久。他所表达的情感和感受构筑了真实和现实的基础,也使他的文章充满了无穷的力量。“情感就像闪烁的灯光,但叙事却因为这灯光而引人注目,”叶圣陶说。这段对话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叶圣陶不仅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人,还是一个艺术家。

[编辑]

注入外语元素

叶圣陶的现实主义写作风格成为许多作家模仿的对象。他承认读一些西方小说家的作品对他的写作很有帮助。“如果我不读英语,如果我不接触英语书,我就不会写小说。”他的作品具有反思性和思辨性。这些未知取决于感知,但也取决于实际和客观的观察。叶圣陶不仅是作家,还是记者。对现实的观察成为他写作的源泉,为中国现代文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编辑]

叶圣陶作品

[编辑]

文学

文新(1934)

活不腻(1935)

叶圣陶作品集(1958)

叶圣陶散文(1983)

《春宴琐谈》叶圣陶第一部白话小说1918

雪朝(结合朱自清等人)(诗)1922

隔膜(小说集)(1922)

稻草人(小说,早期童话集)1923

火(小说集)(1923)

离线(短篇)1925

倪焕之(小说)1929

古代英雄石像(童话)191。

文新(教育)1934(与夏丏尊合著)

《活得不累》(散文)1935

圣陶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1936

叶作品选(文选)1936

略读指导范例(教育)1946(与朱自清合著)

儿童文学研究1947

精读辅导(教育)范例1948

写作随笔(教育)1951

叶圣陶童话精选(童话)1956

叶圣陶作品选1958

奋斗(短篇)1959

夜晚1959

普通故事1959

微波炉1959

樱花之书(诗歌)1960

潘先生有难(短篇)1964

叶圣陶散文(散文)1983

我和四川(散文和诗歌)1984

文章演讲(与夏丏尊合著)(教育)1997

七十二讲文华(教育)1999(与夏丏尊合著)

[编辑]

杂志

星期六

上海时事新闻

上海民国日报

文学周刊

公理日报

中国月刊

苏州评论

女性杂志

小说月刊

中学生

开明的男孩

中国作家

人民教育

中国人在中国

诗意

中国杂志

中学生战时双周刊

[编辑]

叶圣陶纪念馆

椒枝镇叶圣陶纪念馆叶圣陶纪念馆建在第五最高学府原址上。从1917到1922,叶圣陶在这里任教。纪念馆位于苏州教职镇,毗邻宝圣寺(宝圣寺西)。

[编辑]

看见

陈辽:《叶圣陶述评》,天津:百花出版社,1981 ISBN:RMB 0.80。

陈辽叶圣陶传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 ISBN 11351004。

顾业平、叶圣陶台北:海80 [1991]。[1991]。ISBN 9575530144

冯光莲,刘增人。叶圣陶研究资料。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ISBN: 7530200771。

刘增人,山高水长:叶圣陶传。台北:叶强出版社,1994。ISBN 9576832292

庞云。叶圣陶和他的家人。沈阳:冯春文艺出版社,2001 ISBN 7531322935。

大卫·乔尔·塞利斯。叶少春:对其小说的批评性研究,密歇根州安阿伯:国际微电影大学,1981。

叶叶圣陶圣淘沙香港: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3。ISBN 9620402170

[编辑]

外部链接

文学视野

叶圣陶纪念馆

中国叶圣陶研究会

叶作品

叶圣陶和(倪焕之)

名人与商务出版社

纪念叶圣陶先生逝世16周年。

叶圣陶与人民教育出版社

叶圣陶:中国民主进步党中央主席

来自“http://zh . Wikipedia . org/wiki/% E5 % 8f % B6 % E5 % 9c % A3 % E9 % 99% B6”

页面分类:中国教育家|中国作家| 1894出生| 1988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