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华苓传

华佗的童年是中华民族和他个人家庭的多事之秋。他出生的那一年,正是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中国的前夕。“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成为“满洲国”,松湖成为中国军队的“非武装区”。1935年,侵华日军企图吞并全中国,制造了“华北事变”,可怜的中国有下蛋的危险。父亲聂云是一位参加过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的爱国者。1935年春,出任贵州省第七行政督察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区公所设在平遥县。他也是县长。他平时拒绝参加地方官的请吃请喝,拒绝会见一切土豪劣绅,所以与地方感情隔绝,信息不灵。1936 65438+10月25日,是农历正月初一,红军长征过平岳。那天晚上雪下得很大,寒风刺骨。红军发起攻城战,守城官兵临阵脱逃,聂云在混战中牺牲。

父亲一个人在偏僻的地方去世,妻儿都在武汉。华佗的兄弟姐妹都在襁褓中。大哥华恒还在上中学,大姐华玲才上小学。华佗最小,还在襁褓中。父亲去世后,遗体从平遥运到省会贵阳,又从贵阳运到武汉。先住武昌黄土坡应山堂,后于1936年4月4日迁至武昌宾阳门外长春寺。4月3日下午,在应山会馆,由武汉隋部主任何主持,举行了家族祭祀,200多名亲友参加。华佗参加了家族祭祀,而戴孝则被人们拥着去行礼。

父亲去世,武汉沦陷。当时聂在武汉的房子,民华巷的房子被炸,首义路的房子被拆,琼森的房子被卖。1938年秋,华佗带着母亲和四个兄弟姐妹从汉口姜妍路刘嘉琦路14号乘船到江汉关。她顶着日军的炮火,逆流而上,逃到了母亲娘家——湖北宜昌三斗坪。一个姓方的陌生人,出于对他们孤儿寡母的同情,腾出来两套房子,连房租都不收。房子前面有一条小溪,后面有一座山。房子很暗,因为没有窗户,一年四季都没有阳光。即使在大白天,你也要在黑暗中走一会儿,眼睛才能看清楚。离三斗坪还有十几里地,华通家大部分都是农民和穷亲戚。他们会步行数英里,给聂送去一筐鸡蛋、一捆白菜或一捆红薯。农民淳朴而温暖的人情,加上生机勃勃的山川,给了贫穷而悲伤的聂家莫大的安慰。

随着日军入侵铁蹄西进,宜昌不是一个可以居住的地方。不久,华佗随母亲从三斗坪迁到四川万县,在群山环抱的农村安顿下来。岩石遮住了半边天。山上到处都是岩石和矮树。空气潮湿,有泥土的味道。站在村庄前,你可以看到长江在远处闪闪发光。小屋旁边有一排石栏杆,后面是一片菜园,种着南瓜、辣椒和白菜。妈妈学种菜很久了,菜园解决了一家人的需求。小时候华佗最爱吃肉,小男孩需要营养!母亲买不起肉,只有腌萝卜和咸菜。萧华童坐在高高的门槛上嚎啕大哭:“我要吃肉!”我想吃肉!”母亲笑着说,“好吧,娶一个卖肉的姑娘为妻!”“华佗哭得更伤心了。华佗刚上小学,姐姐华玲在重庆中央大学读书。她将在暑假回到万县,华佗将带领大黄狗迎接她。我哥哥华茂在空军学校服役。晚上,华彤和妈妈在院子里乘凉。当他们看到飞机在夜空中飞行时,华佗会说那是他哥哥驾驶的飞机。1945八月抗战胜利后,华佗随母亲从四川回到武汉,住在汉口沿河大道的聂老宅,在汉口第十四小学继续求学,毕业后进入武昌文华中学读初中。

1949年初,13年才上初中二年级的华佗,随母亲、哥哥、姐姐离开大陆经广州前往台湾省。

在台湾省,华通一家的生活并不顺利。他的哥哥聂华茂在65438年至0952年在空军服役,25岁时死于空难。从65438年到0960年在《自由中国》杂志做编辑的大姐聂华苓,因为“雷震事件”丢了工作;1962年,我苦难的母亲死于肺癌。艰苦的生活和辛酸的经历没有摧毁华佗的意志,反而培养了他奋发向上、励志学习的精神。从初中到高中,他勤奋学习,考上了台湾省立大学物理系。1957大学毕业后,被哈佛大学录取。母亲去世时,华佗正在哈佛攻读博士学位。母亲去世的那天,华佗给母亲写了一封信:我愿早日学成归来,孝顺母亲。为了不影响华佗的学习,他在台湾的姐姐和亲戚对他母亲去世的消息保密,直到收到好朋友的吊唁卡,他才知道母亲去世的噩耗。作为一个从未见过父亲面,一直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的人子,作为一个在异国他乡思念母亲的游子,此时的心情真的是难以形容。他一个人躲在学生宿舍,趴在床上哭。他给妹妹写信说:“妈妈,妈妈一定是想在死前见我一面!.....母亲奋斗了一辈子,把我们培养成人,然后责任就在我们身上了。我会努力的,妈妈会在天之灵得到安慰。告诉我母亲临终时的情况,告诉我她对我们说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