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昆明湖简介

昆明湖位于北京颐和园内,其面积约为颐和园总面积的四分之三。原本是北京西北郊众多泉水汇聚的天然湖泊。它曾被命名为七里龙和大宝湖。昆明湖的前身叫翁山泊,因有万寿山之名而得名翁山泊。翁山公园位于北京西郊,又称西湖。

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湖泊,占公园总面积的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南面的前湖区碧波荡漾,烟波浩渺,西面跌宕起伏,北面亭台楼阁。湖中有西堤,上有桃柳成星;这座17孔桥横跨湖面,湖中的3个岛上也有不同形式的古典建筑。?

昆明湖是清代皇家园林中最大的湖泊。湖中有一条长堤——西递,从西北蜿蜒向南。西大堤及其支堤将湖分成大小不一的三个水域,每个水域的湖中央都有一个岛。这三座岛屿矗立在湖面上,象征着中国古代传说中东海的三座圣山——蓬莱、方丈和瀛洲。由于岛堤分隔,湖水有层次,避免了单调。西堤和堤上的六座桥有意识地模仿苏堤和杭州西湖的“苏堤六桥”,让昆明湖越来越像西湖。西递周围的自然风光是宽广的,碧波荡漾,垂柳依依。玉泉山优美的山形和公园顶部玉峰塔的影子作为景观的一部分。从昆明湖及湖滨向西望去,园外景色与园内湖光山色融为一体,是中国园林借景手法运用的杰出范例。湖区的建筑主要集中在三个岛上。湖岸和湖堤的绿树茂密,掩映着水和光,呈现出一种近湖远山的自然之美,具有江南气息。

颐和园是中国最大最宏伟的古典园林。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组成。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10公里处,昆明湖位于此园万寿山南麓。万寿山是北京西山的残脉,向东延伸,相对高度60多米,形成环湖之势。湖的西面,巍然耸立着西山峰。湖的东南部毗邻北京平原,这个湖正好处于西山脚下的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过渡带。

昆明湖总面积3000亩,约2平方公里,比北京的五个北海还大。该湖主要向东、向西开发,将原湖岸的一部分土地有计划地种植在湖中,成为西堤和湖中三岛。挖出的土被搬来堆在万寿山上,大大增加了原本低矮的山头。在昆明湖畔和万寿山。万寿山的清漪园、玉泉山的景明园、香山的景逸园、长春园、圆明园,都是当时以西山为屏障而建的大型园林,统称为“三山五园”。清漪园最终在1764完工,耗费白银480多万元。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清漪园被烧。1888年,慈禧太后动用海军经费重修公园,改名为颐和园。解放前,这座古老的园林历经变迁,变得萧条了。解放后,公园大力修缮,昆明湖疏浚,焕然一新。

昆明湖中著名的17孔桥横跨在南湖岛和东海岸之间。大桥长150米,犹如波光粼粼的碧波上的彩虹。它是对著名的卢沟桥的模仿,桥上每根石柱的顶端都雕刻着形状各异的石狮,看起来精致、雄伟、美丽。十七孔桥的东岸矗立着中国最大的八角形亭子。附近躺着一只铸造精美的青铜公牛,和真牛一样大,昂着头,竖起耳朵。如果它听到什么,它看起来很惊讶,并回头看。它非常漂亮和生动。它原本是为了从一头神奇的牛身上救水,现在它是一件珍贵的文物。从铜牛处往北,湖东岸有知春阁。每年湖冰融化后,这里先迎来春天,亭子是粉红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