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在采访中也说过,如何看待一个人?

转自知乎

每个人都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人们根据故事的线索把自己的情绪投入进去,扭曲或者忽略了故事之外的一些情绪,不管这些情绪是否重要。

这些故事里也有“别人”。所以人们根据故事的模式和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来改造他们。他们会给这些人一个固定的角色:英雄、反贼、成长中的叛逆少年...然后,他们还会忽略、歪曲或删减那些不符合故事设定的情绪或想法,不管这些情绪或经历对当事人是否重要。

如果你看不懂别人的故事模板,你会发现无法交流。即使看了别人的故事,交流还是很困难。

解读一部电影是将它融入我们自己的故事的过程。有些人的故事是宏大叙事。比如有人说《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讲的是一场没有意义的战争。或者说,反映了美国阶层正在撕裂的矛盾。但在我眼里,这不是李安想讲的故事。

李安不是那种喜欢讲“社会主义故事”的人。比起电影里的人,他更尊重电影里的人。无论这些人物处于什么时代,什么场景,什么关系,什么角色,什么身份,他想表现的是那些人物不可言说的,微妙的情绪和感受。

《比利·林恩》就是这样一部电影。是关于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困难。每个人都想把比利·林恩写进他们的故事里。没有人试图真正理解他。扩大或修改他们心中这些流传已久的既定故事,以接近比利·林恩感受到的残酷,会让他们不安。

在《父母的故事》中,比利·林恩是一个为国杀敌的骄傲儿子。这个故事也是小镇的邻居们想告诉他们的故事。

“看到你的视频,镇上的人这些天都在谈论你,我们家就像名人一样。」

他们愿意相信这个故事,也许是因为他们家穷,琳恩参军给家里带来了很多好处。正因为如此,他们不想看到林恩面临的真正危险。所以他们看比利·林恩救船长的视频,就像看一部英雄的战争电影。

《比利·林恩》在德州老板邀请B队参加中场休息表演的故事中,是一个德州少年从懵懂到英勇杀敌的成长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历史悠久的德州的战斗精神,就像他的球队一样。当然,这个故事也是一笔生意,每个人价值5000美元。

在页岩气的开发者的故事中,林恩和这些士兵都是被国家为了石油送上战场的牺牲品。而他自己的职业就是拯救这些士兵。

“等页岩气技术成熟了,你就可以回家了。”当他以救世主的口吻对B班士兵说这句话时,引起了班长的反驳。

在安排中场休息秀的故事里,B级兵只是老板请来的群众演员。舞台元素。她甚至要求他们脱下整齐的军装,换上迷彩服,“因为这更像是随时准备打仗”,更有感染力。

在拉拉队队长的故事里,林恩大概是她美好青春里的一次浪漫邂逅。林恩的英雄身份可以补充一点说说这次的遭遇。

当琳恩说“那一刻,我真想和你私奔”时,她不禁心慌了——她的故事不是这么写的。于是她说:“你不是英雄吗?你还是要回去的。”。

在我姐的故事里,林恩是这个国家的受害者和牺牲品。她一直想把弟弟从战场上救出来。她之所以愿意相信这个故事,原因之一就是她的哥哥因为她上了战场。这个得救的故事可以减轻她的罪恶感。

当琳恩问她:“你就不能为我骄傲吗?”她说,“我一直为你感到骄傲。”

每个人都在讲述自己的故事。

故事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化的模式。它将可以将讲述者和观众联系起来的情节和情感封装在一个故事胶囊中。但是,这个故事是否像那些大众媒体和吃瓜群众想讲的那样,讲的是林恩的勇气和荣耀;或者说辉煌背后的悲剧,正如他姐姐或者某些反战人士所说,这些故事模式必然会扭曲和压缩现实,而那个故事背后复杂多样具体真实的人,很容易被忽略。那些真正沉重而又切身的经历、感受和体验:半夜冲进伊拉克男子的家里,小男孩的眼神是不安、恐惧和仇恨。以及恐怖分子在水泥管中的拼死厮杀,恐怖分子死前布满血丝的眼神在故事中很难被容纳。

我猜这可能就是李安使用120帧新技术的原因:通过细致还原林恩看到的一切,还原她被别人故事压缩的真实感受和经历。然而,他也通过讲故事来呈现这些。

林恩本人呢?他想讲什么样的故事?也许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参军不是为了国家的荣誉。因为砸了一个抛弃妹妹犯罪的人的车,被父亲送去伊拉克。他家穷,可能是为了钱去打仗。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自己的成长,虽然他的人生不可避免地通过这些经历向前迈进。在众多让他困惑的事情中,只有一件事能让他觉得真实:他上战场的时候,身边的战友都站在他身边。

在这个迷茫的世界里,一点点确定真相是很重要的。这可能是他选择重返伊拉克战场的原因。

理解一个人很难。当我们沉浸在自己的故事中时,即使比利·林恩看到的是用120帧和4K技术完全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可能还是会对这个人视而不见。就像生活中,当我们沉浸在自己的故事中时,我们可能仍然会对对面的人视而不见,即使他没有压缩全息图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就像我们自己一样,那些珍贵的经历和感受会在别人的故事中被忽略,觉得无关紧要,慢慢忘记。

这就是我心中这部电影的故事。

P.S .李安其实也有类似比利·韦恩的故事。关于他在纽约游手好闲六年没有找到工作的故事。他获得很多荣誉后,很多人把这段经历拿出来说。无论是体现了李安沉稳孤独的性格,还是李安夫人的温柔善良,夫妻之间的深厚感情,都被他们津津乐道为李安成功的伏笔。然后,智优@黑泽明的回答:李安在家六年了,为什么不出去工作?还原了故事。这真是:“我人生中最悲惨的一天,总是被人吹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