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简介

现代著名作家,中国教育家,编辑,出版家,政治活动家,中国第一位童话作家。原名叶,,字圣陶,笔名、圣陶、Sti、桂山等。生活在江南水乡苏州。作品收藏于《叶圣陶集》。早年当小学老师,参加新潮社、文学研究会。1921年,他和沈雁冰、郑振铎等组织了“文学研究会”。从1923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曾主编或编辑过《文学周刊》、《小说月刊》、《中学生》、《语文月刊》、《笔阵》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参加了抗日救国活动。1946后,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9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委会主任、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著有《隔膜》、《离线》、《倪焕之》(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版的小说之一)等小说,《十记》、《脚步声》、《西川集》等散文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石像》等童话集,主编数十部教材,撰写数十部语文教育类书籍。

叶圣陶(1894-1988),原名邵云,汉族。陈冰这个词。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1912中学毕业后,因为家境贫寒,开始做小学老师,从事文学创作。五四前加入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倡导“为人生”的文学观,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中国新文坛第一份诗歌杂志《诗刊》。他出版了许多反映人们悲惨生活和命运的作品,包括中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隔膜与火》等小说集。65438-0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编辑出版,主编《小说月报》等杂志。同时,他继续文学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和大量短篇小说。1930年,他调到明凯书店。由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发起成立“反帝抗日文艺界大联盟”。抗战期间,他迁居四川,先在中学和大学任教,后继续主持明凯书店的编辑工作。同时,他还写了许多散文小说和诗歌,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屈不挠的普通百姓。在四川,他还参与成立了“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战前线的战士。抗战胜利后,他参加了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和新闻自由的斗争。65438年至0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曾任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总务处长,主持联合会日常工作,还担任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教育协会、中学教育研究会顾问。他编辑杂志,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揭露和抨击当局的内战、独裁和叛国罪行,号召文教界同仁“爱、恨、有所为、有所不为;并与广大人民为同一目标而奋斗”,“努力实现民主”,“改变风气,拯救世界”,开创“万世开太平”的局面。

1949年初,叶圣陶应中共中央邀请,由上海经香港抵达北平,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辑委员会主任。6月,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7月参加第一届文学代表大会,当选为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总编辑、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等。,并当选为第一至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第五届常委委员,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第五届常委委员,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1962,叶圣陶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1979年的民进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民进党中央副主席,并于1984年9月出任民进党中央代理主席。

故居在东城区东四八条71号。

叶圣陶笔名的由来

[编辑此段落]

叶圣陶原名叶邵军。12岁入苏州长垣坞公立小学时,请张先生取一字,立志爱国强国。张先生说:你的名字叫,又有诗说“兵君之国”,所以选“兵臣”为词是不错的。并教育他要爱国,首先要爱国,要了解国家的山川历史。1911 10 10月15,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第二天,叶找到张先生,说:清廷已经灭亡,皇帝已经被推翻。我不能再当部长了。请换一个词。王先生笑着说:你叫邵云,有句诗说“陶俊万物皆为圣人”,就以“圣陶”为词吧。就这样,叶邵军心满意足的走了。6月1914,10叶在小说系列第二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里的画》,署名“圣陶”。后来,他把“叶”这个姓氏和“圣陶”这个笔名联系起来,成为世界闻名的笔名。

个人简历

[编辑此段落]

叶圣陶,原名叶,江苏苏州吴县人。父亲在地主家做掌柜,家里穷。1907考入苏州市第一公立中学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所小学当老师。1914被学校开除,散文和小说发表在《星期六》等杂志上。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属上工学校教语文,为商务印书馆编写小学语文教材。1917应聘到吴县永志县第五高等小学任教。1918年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发表在《女性》杂志第4卷第2、3期。1919参加北大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在新潮发表小说和论文。1921年,郑振铎、茅盾等人组织文学研究会,在《小说月报》和《文学荀刊》上发表作品。1922年,第一本短篇小说集《隔膜》出版。1923出版的《稻草人》是中国第一部童话集。1928写出了优秀的小说《倪焕之》。1923-1930,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做过编辑。1927年5月开始编辑小说月刊。1930调到明凯书店当编辑。抗日战争期间,他举家迁往中国,在乐山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后来,他去成都主持明凯书店的编辑工作。1946回上海。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出版总署署长、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中央文史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主要故事

[编辑此段落]

早期生活

叶圣陶,1894,10月28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他父亲帮当地一个地主记账,家里穷。六岁时(1899)进入当地一所私立学校,随后跟随父亲工作。在工作中,他有机会周游苏州城,体验下层社会的生活。

65438至0907年,叶圣陶进入当地草桥中学(后为苏州公立一中)。到了中学,我开始接触外国小说和当时的文学思潮。他不仅喜欢阅读这些外国小说和新文学,还和同学们组织了一次诗歌会。1911年,中学毕业三年后,在当地一所小学任教,尝试了当时的新教学方法。可惜1914年被学校开除,待业在家。失业期间,他致力于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这些小说都是寄给《星期六》杂志出版的。后在上海商务印书馆附属学校任教,同年担任商务印书馆小学教材主编。

叶圣陶生活在一个不稳定的时代:他出生于甲午战争,之后国家经历了百日维新,但很快被列强瓜分。他早年的生活对他影响很大,使他爱国,为了改善国家的未来命运,投身于新闻事业和教育。

文学推广运动

受1919五四运动的影响,叶圣陶一生致力于推动文学运动。曾参加北大学生组织“新潮社”,发表小说、新诗、小品、文学评论、戏剧等多种文学作品。1921起,先后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的中学、大学任教,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文学研究会”。1923成为作家办的图书馆“普舍”的编辑。

1936年联合茅盾、洪深成立“中国作家艺术家协会”。1941,成为《文史教学》编委。叶圣陶也是当时抗日组织“反帝抗日文艺界大联盟”的创始人。

政治生涯

叶圣陶担任过许多职务。解放后,屠圣陶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亦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及民进中央主席。

叶圣陶于1988年2月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活动年表

[编辑此段落]

叶圣陶,1894,苏州吴县人。

1907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担任小学教师。1914被学校开除,开始写文言小说。

1915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上工学校任语文老师,为商务印书馆编写小学语文教材。后来被聘为吴县交趾县第五高等小学教师。

1918年,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春宴》发表在《女性》杂志第4卷第2、3期。

1919年加入北大新潮社,开始写白话文学。

1921年,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倡导“文学为人生”。

65438年至0923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出版小说《倪焕之》。

1930年,他调到明凯书店主办《中学生》杂志。

1931,九一八事变后,发起“反帝抗日文艺界大联盟”。

抗战期间,他到四川继续主持明凯书店的编辑工作,还参与成立了“文艺界抗敌后援会”。

1946,回上海后任中华全国文联总务部主任,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培养协会、中学教育研究会顾问。

1949,到达北平,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委主任。后担任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

1949后,历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PRC)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NPC常委、第五届政协常委、 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主席。

记者生涯

[编辑此段落]

"我想说,我的第一份工作是编辑。"

“如果有人问我的职业,我会说我的第一职业是编辑,第二职业是教学,”叶圣陶说。叶圣陶一生中有很多时间是在编辑出版工作中度过的。上海商务印书馆是叶圣陶编辑工作的起点。他在1923成为了博物馆的编辑。

1930年底,叶圣陶从上海商务印书馆辞职,成为明凯书店的编辑。他开始编辑中文书籍和儿童故事书。

"编辑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对于叶圣陶来说,做编辑不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而是一份职业。“编辑时不允许粗心大意,你必须亲自检查所有的文字。编辑必须认真对待他们的出版物、他们的报道和他们的读者。”编辑在检查最终结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叶圣陶认为,“认真”是一个成功编辑的关键。他在作品中反复重申了这一观点。

叶圣陶家在乐山的《天伦之乐》叶圣陶一生致力于编辑出版工作。他从未停止过对自己“最初和最终”事业的热爱。抗日战争时期,叶圣陶随家人迁居乐山,并在国立武汉大学中文系担任教授。从65438年到0946年,他回到上海,在明凯书店继续他的编辑生涯。

叶圣陶的出版物

叶圣陶一生致力于新闻事业。1925至1929时期是叶圣陶出版工作的新时期。他编辑了许多著名的杂志和报纸。以下是他的一些作品:

现代出版业的新时代

叶圣陶的现代汉语观推动了中国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

叶圣陶热情倡导规范现代汉语,包括规范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去除异体字。他还编纂和规范了出版物中的汉字,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他的努力有助于提高编辑工作的质量和组织结构。

最重要的是,叶圣陶主张在出版领域使用白话文。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极大地方便了记者和读者的阅读。所有这些贡献加速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叶圣陶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也是一位伯乐。培养和挖掘了许多优秀的作家和编辑,如巴金(1904 -2005)、丁玲(1904 -1986)、戴望舒(1905 -1950)。

每天建立公理

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了一起血淋淋的惨案,史称五卅惨案。大约2000名上海工人和学生参加了热烈的反帝运动,抗议帝国主义压迫,要求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示威者咆哮道:“打倒帝国主义!”。中国各地的工人通过全面罢工和集体示威的方式协调了这一活动。然后英国警察暴力镇压示威者,在中国造成12人死亡。到6月1,中国已经有20多人遇难。

“谁来说实话?”

上海的报纸都没有报道这场悲剧。头版新闻大多是中国京剧演员的八卦。由于当局的压力,上海报纸拒绝提及此事。作为一名记者,叶圣陶在公开场合指责道,“为什么记者对这起可怕的血案如此无情地视而不见?为什么他们如此害怕真相?可笑的是没人敢说实话。”叶圣陶与郑振铎、胡愈之(1896 -1986)一起创办了《公理日报》。他们不顾帝国主义的强大压迫,以全景展示悲剧,以唤醒普通民众的良知和爱国主义。同时也是为了促进“五卅精神”在中国的传播。

新闻报道的新方法

为了更多报道真相,《公理日报》提供了一个供大众讨论的论坛,名为“社会裁决处”,鼓励读者发表对社会的看法。叶圣陶和《公理日报》的其他编辑激烈地批评社会不公。这份报纸扮演了专制政权监督者的角色,同时也启蒙了中国早期现代社会的“新闻自由”观念。

由于财政困难和编辑之间的分歧,《公理》杂志最终在成立22天后停刊。叶圣陶从未停止对真理的追求。抗日战争(1937 -1945)中,参与反对国民政府的斗争,争取民主国家的新闻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