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组合
周,1945出生于上海,1967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世纪之交》、《尼采与形而上学》、《人与永恒随想集》、《诗集》、《散文集》、《守望的距离》、《每一条朝圣之路》、《沉默》、《纪实作品牛牛:一个父亲的笔记》、《南极乔治王岛无消息笔记》。
大学里流传着一句话:“男生要学王小波,女生要学周郭萍。”周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是花季还是晚年,我们都能从他的文字中获得智慧和超脱。
主要著作有:《眺望远方》、《静静》、《尼采:世纪之交》、《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周文集》、《妞妞-一个父亲的笔记》等。主要译著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的诗》、《偶像的黄昏》等。
周:我希望能再次踏上这条精神之路。
7月9日,参加了去年体验之旅和今年戈壁挑战赛的学者和商学院学生重聚,重温那个风雨飘摇的日子。在活动现场,我们见到了著名学者周先生,并进行了简短的采访。
根据今年参加戈壁挑战赛选手的笔记,这条路沿途的地形基本都是沙漠戈壁盐碱地,长满了骆驼刺,经常被草兵和水蛭骚扰。可以说环境略显艰难。那么是什么激励你坚持全程呢?
周:首先,我不认为这有多难。虽然一路走了四天有点累,但我觉得完成它并不需要很大的毅力。我还是有能力的。说到动力,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对我来说,对我自己来说,这种经历比较少见。走在戈壁本身就很吸引人,而且这是玄奘走过的路,一定有文化含量。
你曾经说过,最优秀的人都有一些独一无二的特质,那么玄奘大师是否也有这样的特质呢?
周:不管怎么说,玄奘具有最优秀的人的品质。他有毅力和专注力,做好工作的勇气和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而且,他一丝不苟,一丝不苟。他翻译了很多经文和作品,很多人都做不到。
在你的博客里,有一篇文章叫《忘记玄奘是可耻的》。有网友说我不信佛。玄奘拯救了印度文明,无论是被遗忘还是被理解,玄奘对我都没有意义,也不可耻。你怎么看待这种观点?
周:也有网友问我“忘记玄奘是可耻的”这个话题,觉得这个词太刺耳了。我是故意用的,就是想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说:第一,在亚洲很多地方,包括日本、印度,很多人都知道他。在印度,都说玄奘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我相信这一点。包括吉尔吉斯斯坦,我在舒云的书里看到她去吉尔吉斯斯坦走玄奘之路,想让当地人知道她的目的,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告诉他们。这时,小旅馆的老板娘拿出一张吉尔吉斯斯坦地图,上面有玄奘的拓本,说这是我们的英雄。
相比之下,中国很多人不知道玄奘,或者只知道唐僧,电视里的唐僧。我觉得这很可悲。电视里的唐僧和吴承恩笔下的唐僧还是有区别的。它实际上是一个有趣的图像。只知道这样一个娱乐性的形象,而不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人物,这是非常可悲的。
我要谈谈这个。玄奘不仅是一个佛教徒,在佛教中也有很大的意义,虽然他对佛教有很大的贡献。我把他定位为伟大的信徒,伟大的学者,学术贡献非常大。他代表了一个民族的伟大精神,这是我们民族特别需要的。其实我们是缺乏这种精神的,但是我们当中有一些伟人是有这种精神的,比如玄奘。这是一种严肃的追求真理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所缺乏的。玄奘这样的伟人都有,但是我们忘记了,没有发扬光大,是可耻的。
你去年参加了一个“重走玄奘之路”的活动,是什么吸引你重走玄奘之路?
周:毕竟他去年走的“玄奘之路”是很小的一段,只是玄奘离开中国大陆的一小段。这多半是一种行走的感觉,但玄奘走了一条很长的路,他的目的是去印度取经。如果我只拍了这么短的一段,那我的感觉会很遗憾。我想完全走这条西行的路。而且,走这条路,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之路,也是我们的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