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列举一些中国现当代社会科学界的杰出女性。谢谢你

李芳华的名字从今年2月27日才广为流传。

这一天,这位来自中国的71岁女科学家在巴黎获得了2003年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从此,这个奖项下第一次写下了中国的名字,被誉为“科学界女性的诺贝尔奖”。中国科协副主席禹卫后来称赞李芳华: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奖得来不易,是全世界女科学家的最高奖。她为中国赢得了这个奖,也为中国的女性赢得了这个奖。

然而,一听到这个消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李芳华是谁?

记者曾试图从网上寻找答案,但关于她的信息并不多,95%以上都是关于她获奖的简单消息。看来李芳华一直是个默默无闻的人。但打开中科院网站关于她的简历,简单几句话就透露出不同寻常的信息:1950考入武汉大学物理系,1956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一直在中科院物理所从事基础物理研究,1993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65433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直到现在,她还在物理研究所的一线领导着研究工作。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基础科研历程中,李芳华平和而孤独,没有喧嚣的生活,没有天南地北的关注,没有官位的起伏。在基础科研的岗位上,一个中国女人干了50年。

回顾自己的科研历程,李芳华很淡定:“对于有些人来说,从事基础物理研究确实很辛苦,需要耐得住寂寞,但我觉得其实很适合女性。当我在学校的时候,我不知道物理很难。我搞科研的时候,什么困难都不在乎。没有考虑升职得奖这些琐事。我只是全心全意地去做。”

“一心一意”的李芳华创造性地发展了高分辨电镜和电子晶体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她是我国建立和发展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用电子衍射确定物质单晶结构的人,在我国首次确定了氢原子在晶体中的位置,至今仍被国外同行引用。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她创造性地将衍射方法与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相结合,创建了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中新的图像处理理论和技术。她建立了基于最大熵原理的反卷积技术,为确定微小晶体的晶体结构提供了重要途径。这一成果被成功地应用于确定高温超导体和其他材料的晶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