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简介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原名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宫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间。它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的修建始于明成祖永乐四年,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至永乐十八年完工。它是一个长方形的城市,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的建筑分为两部分:外院和内院。
外院的中心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合称为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的地方。故宫的中心是干青宫、交泰宫和坤宁宫,统称为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主要宫殿。
扩展数据: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天安门广场以北1公里,景山南门对面。
建筑布局根据其布局和功能,故宫的建筑分为“外院”和“内院”两部分。“外院”和“内院”的分界线是干青门,外院在南面,内院在北面。故宫的建筑氛围和皇宫很不一样。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前朝”。它是封建帝王行使权力和举行盛大仪式的地方。此外,两翼东侧还有文华厅、文远亭、上元院、索南;西边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故宫以干青宫、交泰殿和坤宁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宫、西宫、斋宫和玉清宫,后面是御花园。这是封建皇帝和皇后的住所。故宫东部的宁寿宫是乾隆皇帝退位后修建的。皇宫西面有慈宁宫和寿安宫。此外,还有中华宫、北务等建筑。
根据中国古代星占学理论,紫微苑(即北极星)位于天帝居住的中天,天对应人,故又称紫禁城。明朝第三任皇帝朱迪夺取皇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并开始修建这座宫殿,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竣工。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清朝,1924年,皇帝溥仪被逐出皇宫。在500多年的时间里,共有24位皇帝居住在这里,统治着整个国家。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北京故宫